蜀锦,专指蜀地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后来成为织法与蜀地相似的各地所生产之锦的统称,其多采用染色的熟织线织成,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有着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美誉。
今天,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同了解蜀锦的发展历程!
蜀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蜀国,已经可以织造出图案生动、织纹精致、色彩艳丽的布帛,因其制作精细,别具一格而被人们誉为“蜀锦”, 此时的蜀锦多为单调的二色锦和三色锦,纹样则以规则的几何图案为主,售卖于诸侯各地。

汉唐时期,蜀锦得到兴盛发展。汉代,宫廷官府对织锦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成都建立有专门的织锦工厂,并设锦官进行督造。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受中西交流的影响,蜀锦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形式绚丽壮美,纹样情节复杂富有诗意,色彩变换可达数十种,并且已经创造出了斜纹经锦、平纹纬锦、双面平纹织锦等品种,流通于日本、波斯等多个国家。
到了宋元时期,蜀锦在继承了汉唐风格的同时,有了自己的发展和创新,融入了新的特色。宋元蜀锦的纹样以秀和美著称,不仅继承了唐代时期写生花鸟图的艺术手法,还发展了在几何骨架上布满规矩花纹,清秀典雅的装饰图案风格,色彩绚丽,制作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官府在成都设立“成都府锦院”,后又增设“茶马司锦院”。
明清时期,蜀锦的发展由盛转衰,明朝末年,满清入关,蜀锦的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直至满清局势稳定,蜀锦才缓慢恢复,但也难回其鼎盛时期。
民国年间,大量的洋货进入了中国市场,民族工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蜀锦的发展也深受影响,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开始帮扶一些失业的蜀锦制造工人,这使得蜀锦的生产制造慢慢得以恢复。新一代的蜀锦制造者对蜀锦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发掘和整理·,与老一辈的前辈们一起推陈出新,试制出了明代典雅古朴的八达晕锦、蝶花纹锦、福禄寿喜锦。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机器被广泛应用,手工织锦业的发展再一次受到打击,蜀锦的发展呈现出萎缩的趋势,开始走下坡路。21世纪初,国家开始对蜀锦制造工艺进行有意识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蜀江锦院蜀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蜀江锦院蜀锦织绣博物馆正式成立,2019年11月,蜀锦织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蜀锦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向前不断推进的,尽管在某个时期蜀锦的发展呈现出萎缩的趋势,但其织造工艺、织造工具、色彩及图案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