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法正:他对标郭嘉,对于创业时期的刘备,真的比诸葛亮更重要吗?

作者:荷歌观书

从战略学角度,208年,诸葛亮27岁时提出的隆中对,是一篇高屋建瓴的蜀汉建国纲要。

法正:他对标郭嘉,对于创业时期的刘备,真的比诸葛亮更重要吗?

事隔13年,刘备称汉中王,王霸大业初创。

其实,早在汉末,著名谋士、冀州从事沮涭便向袁绍提出“统一北方,挟天子号令诸侯”的战略,袁绍并不真正采纳。

在兖州刺史刘岱死在黄巾军变乱时,袁绍推荐曹操当了兖州刺史,治中从事毛玠对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成霸王之业”的战略。

公元191年,29岁的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196年,曹操破黄巾,从河东迎汉献帝还洛阳,曹操迁都许昌,荀彧建议“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发服雄杰,扶弘义以致英俊”的战略,和沮涭、毛玠提出的王霸战略是一样的。

法正:他对标郭嘉,对于创业时期的刘备,真的比诸葛亮更重要吗?

曹操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标。

那时的江东,还在大汉政府手中。孙策还只是个志向远大的寿春少年,194年才依附袁术。

后来,曹魏有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司马懿等谋略家,东吴有周瑜、鲁肃、陆逊、张昭、诸葛瑾等高级谋士。

在陈寿眼中,蜀汉的庞统对标荀彧,法正对标程昱、郭嘉。

法正何许人?他是扶风郡郿(今陕西眉县)人,他家往上数三代,都是做官为吏的:祖父法真,东汉名士,清节高名;父亲法衍,曾当过司徒掾。

法正:他对标郭嘉,对于创业时期的刘备,真的比诸葛亮更重要吗?

建安初年,法正和老乡孟达投奔益州刺史刘璋。

刘璋对人才极端浪费,一直未重用法正,很久后才让法正当了新都令。

法正这样的大才,不免感到怀才不遇,偏偏又被人诽谤,和好友益州别驾张松报怨自己的遭遇。

208年,张松奉刘璋之命出使曹操。张松回蜀后向刘璋汇报了出使成果,提出“与曹操断绝来往、与刘备交好”的方略。

法正:他对标郭嘉,对于创业时期的刘备,真的比诸葛亮更重要吗?

张松

正如张松预计的,不久后赤壁大战,曹操失败,刘备胜利。

刘璋问张松派谁去沟通联络刘备?张松推荐了法正。

法正那时年纪差不多三十二、三岁。

刘备一见到法正,“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对法正好得不得了。此时,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刘备已确立了“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割据天下”的方略。

法正也认同五十岁的刘备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益州后,便与张松暗中协调刘备入主益州的事。

从211年到220年,法正辅佐了刘备十年。这十年,是刘备实力大增、主政蜀地的十年。

211年,法正劝服了刘璋迎接刘备入蜀。

法正:他对标郭嘉,对于创业时期的刘备,真的比诸葛亮更重要吗?

刘璋迎刘备入蜀

212年,在刘备表面上北伐汉中张鲁时,张松因被他哥举报被杀,益州从事郑度向刘璋提出“坚壁清野”意图拖垮刘备时,法正正确分析了刘璋可能采取对策,给刘备吃了定心丸。

214年夏秋之际,刘备占据益州,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

三十八岁的法正花了五年时间,当上了蜀郡太守,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成为刘备身边,与诸葛亮、关羽、张飞同等重要的人。

216年,刘备和诸葛亮一样,主张厉行法制,刑罚竣严,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打击巴蜀的豪强势力。

法正:他对标郭嘉,对于创业时期的刘备,真的比诸葛亮更重要吗?

网图,侵删

此时,朝野有人不满,法正劝诸葛亮缓刑驰禁。法正擅长军事谋略,在政治谋略上却有点因循守旧,不会变通。诸葛亮给他写信(《答法正书》):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累,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敝,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诸葛亮的意思很简单:益州今日缓刑弛禁是不对的,因为益州历刘焉、刘璋两代统治,德政不施,威严不肃,导致益州豪强胡作非为,君臣之道日渐废替,用当官封爵笼络他们,适得其反,还不如严明赏罚,相辅相成,重建制度。

法正为人恩怨分明,睚眦必报,治理蜀郡时,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有人向诸葛亮告发,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

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刘备宠信的肱股之臣,劳苦功高,何况这是法正治理蜀郡的权力,怎能干涉?

公元217年,法正给刘备分析了夺取汉中的机会选择,提出汉中对蜀汉政权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

法正:他对标郭嘉,对于创业时期的刘备,真的比诸葛亮更重要吗?

刘备率军出征

公元218年,刘备率领各路将军向汉中进军,法正也随军出征。

汉中之战一直打到220年春,刘备从阳平关南渡沔水,沿山势逐渐前进,在定军山择险要地势建营。

曹魏大将夏侯渊率军来争夺,法正用计谋帮助黄忠诛杀夏侯渊。

汉中之战定军山战场

曹操听了战事经过汇报之后,非常佩服法正,感叹说,我了解刘备是用不出这样的办法的,一定是有人在帮他出主意。

十年之间,法正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刘备非常认可他的谋略能力。

221年,法正在刘备称帝前后去世,时年45岁,刘备为他的死伤心落泪了好几天,追封他为翼侯。

如果法正不死,蜀汉的历史命运会重写。

220年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三国志载:诸葛亮的官职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备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宰相。

法正对于创业时期、四处征战的刘备,真的非常重要,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诸葛亮。法正堪称蜀汉第一文臣。

入川时,刘备带庞统,不带诸葛亮;汉中之战时,刘备带法正,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常常对法正的智慧谋略感到惊奇。诸葛亮长项是治国理政,奇谋不是他的长项,与法正刚好可以取长补短。

法正:他对标郭嘉,对于创业时期的刘备,真的比诸葛亮更重要吗?

刘备信任法正的谋略能力,一般会听从法正的智慧谋略。法正死后,刘备执意起兵攻打东吴,群臣进谏,无一听从,连诸葛亮也无能为力。如果法正还活着,刘备会听从法正的意见吗?

诸葛亮感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刘备已丧失理智,坚决要东征。结果遭遇夷陵之败,一败涂地。诸葛亮才说出那番叹息之言。

诸葛亮的感叹是有依据的。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法正真的能对标得上算无遗策的郭嘉、程昱吗?

大家怎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