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变老的路上,边走边“扔”

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

在变老的路上,人们渴望不断地获得,总是害怕失去。然而,任何东西都想要抓住的人,往往什么都抓不住,即便抓住了,也难免会成为负累。

所以,真正厉害的人,学会了边走边“扔”,让身心得到解脱,让灵魂得到自由。

01

扔掉“稀罕物”,才能远离祸端。

“稀罕物”顾名思义,就是人无我有且大众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譬如珍宝、名贵字画等稀有的宠物、玩物。

富贵人家,拥有稀罕物,往往“天经地义”,他们有钱养得起,有闲玩得起。而贫寒之家,拥有“稀罕物”,往往会带来灾难。

《左传》中记载: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意思是说,远在周朝,人们就发现,一个普通百姓本来没有犯罪,可一旦他藏有一块珍贵的玉璧,那就是他的“罪过”了。原因在于权贵想要将玉璧占为己有,就会给他罗织罪名,加以陷害。

比如,《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道,石呆子并不富裕,却有二十把古扇子。这些扇子被贾府看中,愿意出钱购买。可石呆子却宁愿冻死饿死,也不愿意卖出去。此事恰好被想要讨好贾府的当地官员贾雨村知晓,他便设计讹诈石呆子欠下官银,将扇子充公,又作了官价送给贾府。石呆子被逼无奈自杀,用生命谴责权贵的强取豪夺。

石呆子的遭遇令人愤恨。但如果他懂得舍弃,在该“扔”的时候狠心“扔掉”他再也玩不起的扇子,或许,就不会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在变老的路上,不妨多一份自我反省,不时问问自己:“是否要得太多了?”

那些明显与身份、地位、经济收入不相称的“稀罕物”,看起来只是一种无伤大雅的爱好,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祸端”。尽早扔掉,才不为其所累。

02

扔掉“显眼物”,才能保平安。

人们常说:财不露白。言谈举止之间,保持低调沉稳,才能免于成为“出头鸟”,免于成为被攻击、被算计的对象。

《史记》中记载了西汉的开国元勋陈平的一次历险:在离开项羽投奔刘邦的途中,陈平搭船过黄河,船工看到陈平相貌堂堂,怀疑他是逃亡的将军,而将军必定带有金银,于是准备杀人劫财。陈平发现气氛不对,赶紧脱光衣服帮船工划船,这才打消了船工的疑虑,得以逃过一劫。

人越是年纪增大,身上所带的“光环”也就越来越多,有人小有名气,有人小有财富,这些“名与利”,便是惹人注目的“显眼物”,若自己不懂得加以掩藏,还刻意炫耀,无疑是在为自己“挖坑”。

我的同学小美是个特别谨慎的人,为人处世总是低调沉稳,也有着好人缘。一次,在和同事逛街时,参与商场抽奖活动,赢得了特等奖,一条价值五千元的金项链。

当大家都羡慕不已时,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当即将项链卖回给商家,将得来的钱款平分,让一起逛街的同事都开开心心。

有人说小美好傻,但小美却说,中大奖,就意味着将自己置于众人的焦点下,如果不舍得分享,将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也许睡觉都不踏实。

如同有句老话所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那些表现得太过“显眼”的人,也许里子并没有那么光鲜,但他们成功抢走了所有人的风头,也就招来了嫉妒、怨恨,祸患就此埋下。

03

扔掉“执念”,才能自在安宁。

希阿荣博堪布说:“由于我们想抓住、想依靠的东西本质上是抓靠不住的,所以才会痛苦。造成痛苦的并非无常,而是执著。”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有了执念,就无法获得心灵的安宁与自由。

寓言《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一贫如洗的阿里巴巴在发现强盗们的藏宝地之后,并没有太贪心,只取走他能够带走的分量,因而没有被发现。

阿里巴巴的哥哥西姆在得知这个秘密后,却恨不得将藏宝洞的珍宝全部拖回家,他带了十匹骡子去运宝藏,又在挑选宝藏时,想要把更好的带走,以至于忘记了打开门洞的暗语。结果在他刚刚念出正确的咒语时,正好遇到赶回来的强盗,从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贪心、不舍、放不下、看不开,这些都是执念的具体表现。只是深陷其中的人,并不会察觉到,自己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就如同职场中,那个一门心思想要升职加薪的人,不惜牺牲健康为代价,加班加点,忍辱负重,即便屡屡被打压,还是不放弃。

诚然,努力打拼必不可少,但屡屡事与愿违,不如换种思维,换个活法。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优秀并不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来证明,一个人过得好坏与否,更与旁人无关。

当我们开始扔掉“执念”,才能从紧张兮兮中挣脱出来,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点滴美好,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04

结束语:

一位高僧曾说: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与它终生相处。

面对充满变数的人生,学会一边获得一边舍弃,扔掉那些不合时宜的想法、做法、活法,才能一点点接近幸福,获得圆满。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