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喜欢当老好人!不懂得拒绝该怎么办?

老好人

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我去看电影,刚到楼下就有人说护肤品领小样,我就图了小便宜,到了他们那里就跟我说我的皮肤哪里哪里不好,哪里哪里有问题,他们说得也可好了,怎么怎么样的,我就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只能听他们说怎么样,然后花了些钱,昨天我到了他们那里,有个女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说要看我的备用金,我就给她了,没想到的是他没经过我同意直接把我的零钱通翻出来看看还有多少余额,当时我就很生气,不过还有人说话打岔,我就忘记这茬事了,他们就给优惠又这又那的,又是扫码给什么什么的,但是我还是扫了,我就是耳根子软,每次不拒绝就吃亏,我想请教老师该怎么拒绝?下次这样他给我推销的时候我应该怎么拒绝呢?

你害怕拒绝,而劳心劳力,身心疲惫,可别人还不一定领情。咱这种不懂拒绝的病,可不能再传染给孩子。

一、孩子不懂拒绝的后果

自小,父母便教育我们“以和为贵”“谦虚礼让”,这些道理并没有错,但总是这样做,而不教孩子拒绝的话,有两种不良后果。

1. 孩子变成“讨好者”

可能养成孩子的“讨好型人格”,让他们总是在讨好别人,把他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并致力于满足别人的要求,而不敢拒绝。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缺乏健康的个人边界。拥有清晰个人边界的人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足够坚定,边界意识好的人知道自己有权利拒绝,他们清楚自己能够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既尊重别人,也保护自己。

相反的,缺乏健康边界的讨好者们则不会说“不”,且觉得自己需要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比如,因为“怕他们不开心”而拒绝不了其他人的请求,就是典型的缺乏良好个人边界的体现。

电视剧《欢乐颂》中,初入职场的关雎尔因为不懂得拒绝别人,不仅要不情愿地帮同事完成自己份外的工作,事后还要承担老板的批评。

这种“老好人”总是不争不抢的,却总是处处吃亏。很多小朋友有这种表现,有人向他们要玩具,他们总是怯生生地直接把玩具给人家,甚至不敢跟人家要回来。

没有拒绝的能力,孩子从童年时期就开始不快乐,这种情绪负担积压在心里,久而久之将会变得内向消极。

我不要!

2. 让孩子受伤害

还有可能,有居心不良者利用孩子的善良,让孩子在与别人的相处中,总是一昧地担心伤害别人,不敢拒绝,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伤害到自己。

明星蔡少芬的大女儿就是个不懂得拒绝别人的孩子,甚至在学校被人欺负了还笑。

蔡少芬就在家里努力训练孩子学会说“不”, 模拟各种说“不”的场景让孩子学习。

后来在真人秀《不可思议的妈妈》,面对门外面漂亮的小姐姐,用玩具、用糖果、想引诱孩子开门,她都能透过门缝果断拒绝,而且是非常有礼貌地拒绝,实属不易。

孩子懂得对陌生人说“不”,就离安全就进了一步。

二、孩子为什么会当“老好人”

教孩子学会拒绝,不是让他自私自利,冷漠,而是让他有自我意识,能够保护自己。在教导孩子之前,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孩子不会拒绝的原因:

第一种,害怕别人不跟他玩。

第二种,好面子,常常做一些违心的事情。

第三种,胆小。有些孩子对别人提的要求明明心里不同意,也说不出口。

第四种,没有拒绝的习惯和技巧。孩子可能觉得直接说“不”有些别扭,又不会别的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第一种情景最多,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在别人想借用一下她心爱的橡皮时,纵使心里非常不愿意,但还是借给了对方,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怕不借给他,他就不跟我玩了。”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拒绝并不等于不礼貌、不尊重,反而它也是保护友谊的一种方法。如果自己很不情愿做某件事,而又不好意思说出口,自己勉强为之。时间一长,就会认为朋友不体谅自己等,反而破坏了友谊。

懂得拒绝

三、如何培养孩子说不?

1.在家庭养育中允许孩子说“不”

想要孩子懂得拒绝,不当“软柿子”,在外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我们父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允许孩子说“不”。

可能有家长要有疑问了“我从没禁止过孩子说不啊”,而我只想说“Are you sure?”

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着要平等要民主,真正养起孩子来却全然不同。

举最简单的栗子:

孩子吃饭时,有多少次孩子说吃饱了,吃不了了,我们却不同意:才吃了几口就饱了?本来就没给你盛满,再吃点!“再吃一口”、“最后一口啦”,直到达到我们认为满意的饭量。

其实这对孩子来说也一种压力,一位妈妈就表示,她女儿会端着碗里的饭试探着问:妈妈,我再吃5口可以吗?

那一刻这位妈妈特别难过,女儿眼里怯怯的眼神,她知道:自己少吃了我不满意,但多吃她不喜欢,所以只能怯怯的跟我商议:再吃一块排骨行了吗?再吃五口米饭可以了吗?

孩子们是在给我们吃饭吗?当然不是。

但是来自父母的压力让孩子们觉得,连吃饭都是不能自己做主、自己说了不算的事。

我们以为是为孩子好,多吃一口就是赚一口。

但实际上,我们只是打着爱的名义,给自己控制孩子的行为开脱,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么,他面对外人时,哪里来的勇气拒绝呢?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独立,遇事有主见,那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就要尊重孩子说“不”,让他拥有拒绝的权利。

2.教会孩子正确认识拒绝

如果孩子不想答应别人的请求,父母可以教孩子用一拖再拖的办法,推迟别人的请求,比如说“我想好了再跟你说”、“我再考虑考虑”等,这都是一种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别人也会从孩子的推迟中,明白他的意图,也不会使双方过于尴尬。

很多时候,失去朋友并不是因为拒绝了,而是欠缺说话技巧。所以,大胆说“不”是气魄,有技巧的拒绝则是修养。

通常,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如果你不想直接拒绝,就换种方式,如交换玩具、交替玩耍、晚点答复等。如果你很确定要拒绝,可以礼貌的说:“我还想再玩一会,晚点给你玩好吗”。

当然,我们在教会孩子说“不”的同时,也要让他坦然接受其他小朋友的拒绝。因为每个孩子都存在“自我意识”,都有权利决定要不要接受其他人的要求。

所以,同理心很重要。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被拒绝是很正常的,不用觉得没面子。

当面对恶意的欺凌时,一定要学会反抗。

往往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如果在被欺负后默默无闻没有让对方感觉到“我很生气,你不能欺负我”,对方会觉得这个人很好欺负,进而经常性的欺负他。

有的时候,你的态度、语言和气势,比你的拳头还能震慑别人。当你底气十足的时候,别人才不敢变本加厉的继续欺负你。

比如:

有人抢玩具,可以大声的说:这是我的!

被别人打了,可以盯着对方的眼睛说:不许打我!

如果对方依旧不改,且明显比自己强壮时,要第一时间找老师或家长帮忙。

3.坚定的站在孩子身边

除了家庭养育中大人尊重孩子,娃出门社交时,父母还要做到“力挺”孩子。

这一点,很多父母只停留在口头鼓励的阶段:

没事,别怕,别人不玩了你可以玩了;

跟小朋友说:我正在玩,你不能抢;

“想玩你就开口说啊,你不说别人哪知道?”

有些孩子胆小,不敢说,父母就恨铁不成钢:你咋这么怂,被抢了不知道拿回来吗?

孩子还没有判断自己行为的能力,也没有规则意识,只能凭直觉,选择躲,大人眼里这就是怂。

所以,孩子最初的社交规则、社交技巧和社交观,是需要父母引导的。

最好的办法是父母来做沟通示范,跟抢玩具者表达:妹妹还没玩完哦,不可以抢,等妹妹玩完,让她送去给你好不好?

这样做,一来平复孩子受惊的情绪,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欺负”时,有父母第一时间站在他背后,他不必怕。慢慢地,孩子通过大人的行为逐渐意识到,自己是被保护的,被抢之后是可以勇敢维护自己权益的;

二来,通过学习父母的沟通方式,他才能知道在这种场合,自己应该如何做、如何说,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想要孩子变得勇敢,懂得反抗和拒绝,我们先要给他反抗的“底气”。

感谢观看

以上图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即删!

亲爱的朋友们,每日编辑不易,若您还满意,小编恳请你们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处给个“赞”,然后点亮“再看”再分享出去,或放到圈子里,万分感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