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一角度、同一位置,武钢一号高炉跨越12年纸上“同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3日讯(记者史强)近日,73岁的武钢退休职工林义德以武钢一号高炉为主题创作的水粉画《森林中的钢厂》刷屏网络。12年前,他曾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以武钢一号高炉为元素创作了套色木刻版画《东方》。

同一角度、同一位置,武钢一号高炉跨越12年纸上“同框”

林义德与《飞翔》合影。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12年间,这座共和国“功勋高炉”在林义德的画笔下“同框”。5月1日,林义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正在收集资料,准备以“森林中的钢厂”为主题创作新作品,把武钢的变化展示给更多人。

灵感来自一张老照片

同一角度、同一位置,武钢一号高炉跨越12年纸上“同框”

《森林中的钢厂》。

4月8日,武钢厂区举行“共建长江森林”政企共建植树活动,《森林中的钢厂》在活动现场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很多人参观。

这幅水粉画以武钢一号高炉为主体,周围簇拥着茂密的大树,地上是茵茵小草,炉体上方是美丽的蓝天白云,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巍然屹立,继续守护着光荣和梦想。

3月下旬,受邀参加此次植树活动的林义德开始构思一幅画作,以展示武钢的新变化,而他的灵感来自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一张照片。

林义德当时在武钢炼铁厂工作,和宣传部一起承担了编写厂志的任务。一次,同事闵守根尝试从很远处用摄影技术拍摄炼铁厂的几座高炉,中间是大片的绿树,看起来高炉如同被森林掩映,这张图片后来被他们命名为《森林中的钢厂》。

受到这张图片的启发,结合植树节主题,林义德从近年来媒体的报道中搜集了大量资料,很快就确定了创作思路,只花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画作。

12年前曾有一幅“同框”作品

“同一位置、同一角度,这是我以武钢一号高炉为元素创作的第二幅作品。”林义德告诉记者,12年前,他曾创作了套色木刻版画《东方》。

2009年从武钢退休后,林义德开始全身心从事艺术创作,希望能反映武钢转型升级的巨大变化。经过反复构思,他将创作目光放在了武钢一号高炉,这座高炉于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曾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是不折不扣的钢铁摇篮,被誉为“功勋高炉”,也是武钢人心中永远的记忆。

武钢美术协会会长夏伟告诉记者,当时为了搜集素材,林义德带着他花了几天时间在炼铁厂采风,之后决定用版画的形式来进行呈现。

2010年前后,套色木刻版画《东方》创作完成,作品展现的是武钢五号高炉建设的火热场面,高炉附近是林立的吊车,武钢一号高炉作为背景进行衬托,工人们对着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欢呼。

林义德告诉记者,12年前的《东方》和新作《森林中的钢厂》,对武钢一号高炉采用的观察角度和位置都是一致的,就在进武钢大门后不远处的一处地点,“从这个角度和位置观察、拍摄一号高炉效果最佳”。

43年前与一号高炉结缘

林义德与武钢一号高炉结缘,源自43年前的一幅作品。

林义德祖籍是山东人,1956年随父母从哈尔滨来到武钢,后毕业于武汉工艺美术学校。1971年,他调到武钢工作,现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和武汉市版画家协会会员。

1979年,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举办工业版画创作学习班,林义德参加了该学习班,并萌生灵感,和指导老师王福庆一起合作,创作了套色木刻版画《飞翔》,第二年发表于《美术》杂志第一期封二上,武钢人的美术作品第一次走向了全国。

5月1日,在林义德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这幅画作的原稿,画面上描绘的是武钢一号高炉,一群洁白的鸽子在高炉间飞舞,几名检修工人抬头仰望。

“这是我第一次以一号高炉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林义德告诉记者,灵感来源于工作的日常。当时检修工人检修高炉危险性不小,上高炉时会带几只鸽子装在一个笼子里。如果遇到煤气泄漏,嗅觉灵敏的鸽子就会昏迷,“鸽子能自由飞翔,正说明检修作业环境的安全”。

作品完成后,林义德也对武钢一号高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推出了大量作品。前《武钢文艺》美术编辑姚丽和林义德结识近30年,编发了他的大量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都是围绕武钢一号高炉进行创作的。在姚丽印象中,林义德是一位敏锐、高产的优秀职工画家,善于用画笔展示时代旋律。

新作正在构思中

同一角度、同一位置,武钢一号高炉跨越12年纸上“同框”

《东方》。

“武钢不断在变化,我的创作理念也在随之变化。”林义德说,穿越12年,武钢一号高炉在他画笔下一直是时代变化的显著符号。

创作《东方》时,他特意在构图时将一号高炉和代表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五号高炉放在一起,直观展示了武钢转型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国钢铁产业的蓬勃态势。

环保一直是林义德非常关注的话题,他自己也亲历过厂区环境变化。“这里的麻雀曾经都是灰的。”林义德笑着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的环境逐步变好。

今年以来,他不断听到武钢一号高炉成为国家工业遗产主题公园、武钢以此为核心景点打造4A级景区的消息。他因此重新拿起画笔,从当年同样的视角和位置比画今昔。

4月8日,林义德退休13年后第一次回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进铁厂大门时,林义德想拍下昔日工作车间的照片,但发现已经被茂密的树木遮掩,“从前厂里烟囱多、灰尘多,现在到处是大树小草,到处是花花朵朵,比画还美,森林中的钢厂名不虚传。”

林义德告诉记者,这次创作经历让他很受震撼,也给了他启发,准备以“森林中的钢厂”为主题,创作反映铁厂的画作。目前,他正在着手收集素材并拍摄了大量资料图片,力争新作尽快面世。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