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致伊套特格:放牛娃、骑兵和长跑冠军

作者:阳光诗人
致伊套特格:放牛娃、骑兵和长跑冠军

致敬伊套特格:放牛娃、骑兵和长跑冠军

文/孙树恒

1、在张焕伦老人的记忆里

张焕伦老师,这个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一生从事体育事业,撰写了三百多篇稿子,记述了体育故事,现在写体育志,精神矍铄,记忆力超人,比赛成绩几分几秒都记得,平时还骑自行车健身。是内蒙古体育界的“活档案”。说起伊套特格,满眼放光,“那就是刘翔一样的人物”,“悼词都是我写的。”

致伊套特格:放牛娃、骑兵和长跑冠军

在你眼里,伊套特格不仅是国家的名人,更是内蒙古名人,当今的“刘翔”一样,

让我第一次知道,我们家乡出了这样一个名人。

对一个名人的描述,往往离不开举例,比如那些荣誉,如数家珍,崇拜和敬意,总是情不自禁,

那就托付于酒水,在所深爱的从唇齿间流露出来

一切都把敬畏和荣光纠缠在一起。

在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记忆里,我摘了一些有数的“终点”,

把我带向了遥远,带进了伊套特格的故事里

你说,如果眼睛是一个窗口,那么伊套特格眼睛里有着炯然的光,穿越辽阔

掠过的一阵阵酒雨香风都属于伊套特格

伊套特格,1924年出生于奈曼旗查干朝鲁村一个贫苦牧民家的放牛娃

乡关万里,别后百年,1947年跑出来当了骑兵,骑着大白马参加国庆阅兵式

1952年开始了体育生涯,后进入中国田径队,1956年回内蒙古田径队,担任教练兼运动员。

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

数十次打破1500米、3000米、5000米全国纪录,十余次获得1500米、3000米、5000米全国冠军。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在苏联基铺……

都有伊套特格奔跑的身影、优美的姿态、顽强拼搏的精神,一次又一次搏得了喝彩

1956年回内蒙古田径队,担任教练兼运动员,找到了体育的延续,用毕生刷新体育健将的光环

伊套特格,从没有剪断家乡这棵植在身体里的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你说“你们奈曼不愧是田径之乡”

坚韧的把一棵棵歪脖子柳跑得直溜溜。

致伊套特格:放牛娃、骑兵和长跑冠军

2、在女儿伊娟大夫心里

伊娟是学医的,是子承父业,她当了队医,父亲的早逝,知道了生命的可贵,体育健康多么重要。她退休后,开了医馆,“治病救人,社会需要我”。还建了养马场,想还父亲一个骑兵的情节。

致伊套特格:放牛娃、骑兵和长跑冠军

在你眼里,父亲没有辜负马背民族的天性

经历贫穷压迫的父亲,懂得活着的意义,为了追寻远方,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

当了骑兵,不断驰聘的马蹄声声鼓舞,打过四平战役,在解放战争的路上,

骑着大白马意气风发参加了国庆阅兵式,

转战成为体育行动的朝圣者啊

追风一样不停地奔跑,风吹来故乡的离愁

呼吸着祖先的光辉,而追风的路上,一程比一程深远绵长,掌声响起来

坚守住爱与奔跑,满天星月的光辉融入生命,一次次获得荣誉,

跟着贺龙元帅出国竞赛,为国争光添彩

青春的绽放,是生命的必然,父亲在40岁时还在赛场上奔跑

唯有心疼父亲,常与父亲含泪相望

以往那些年,耗去父亲太多的心血和体力

在透支来的时光里,他也渐渐疲惫,透支,生命像是一个漏斗

属于父亲身体里的骨气在流失,最后将一点不剩,得了癌症

知道以后,已经晚了,父亲没有悲观失落

父亲从未放弃,说“我要跑,把瘤子跑没了”

跑,没有跑过癌细胞

已经错失了合适的时机,没有重来的机会

致伊套特格:放牛娃、骑兵和长跑冠军

在那年腊月的那场雪里,父亲走了。

你说,“父亲死到我怀里的”“我总忘不了父亲的两行泪水……”落下的泪,扎心的疼

那种不舍,不甘,不屈,对亲人的眷恋,对生命的热爱和祈求。

抱着父亲漏洞的身体,看到了闪烁光辉的灵魂

一个荣耀的人,带着长久的遗憾上路。

每一次想念父亲便梦一回,

不知道多少次,梦里追赶着父亲奔跑的背影

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说到这你两眼含泪,扭过身去。多想痛哭一场。

无法比喻和形容,也是无法描述的,只供奉于内心的怀念和悲伤。

深沉的怀念苦涩也幸福,骑着一匹大白马,登上领奖台,命运那么美。

“找时间,我要回父亲的老家看看,那也是我的老家!”

说起父亲,你总以父亲为荣,而又因父亲离去泪流满面 。

因为怀念,悲伤的心又多了一层厚重的茧子,多么像父亲的奖章。

致伊套特格:放牛娃、骑兵和长跑冠军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现居呼和浩特。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