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刁斯为: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

作者:紫牛新闻

美好生活在身边——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

展览地点:玄武艺术馆(南京板仓街9号)

开幕时间:6月18日下午三点

展览时间:6月18-25日

本期推出的是工笔花鸟画家刁斯为女士。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刁斯为: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

刁斯为,广东兴宁人,1952年12月生于江苏南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敦煌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培晨艺术馆名誉馆长。

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女画家刁斯为工笔花鸟画赏析

蔡宁

刁斯为乃吾挚友矣。她在工笔花鸟画坛上辛勤耕耘三十余年,余经常拜读其新作,交流侃聊画艺,对其绘画路径及审美建构十分赞赏,她纤纤素手数十年默默地致力于工笔花鸟画,或白描淡染,设色含蓄,清秀别致;或三矾九染,笔法细腻,逼真传神;或干脆水墨为之,画面宁静、清新;所作近看细腻,远看典雅,有一种超凡脱俗的之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南师院受国家教委委托举办全国高师骨干教师研修班,其主修工笔重彩花鸟、人物画,师从工笔名家李际科及羊放教授。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刁斯为: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

悠栖

刁斯为亦是这时由写意花鸟画,从夫君徐培晨研习工笔画的。她曾以极大的耐心临摹《八十七神仙图》、《清明上河图》及宋院体工笔花鸟画,亦研摹现代齐白石、陈之佛的工笔佳构,并习赵佶之瘦金体,还研读画论,吸收传统文化包括民间美术的各种营养,从而打下坚实基础。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刁斯为: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

荷风浸润月亦香

其在研摹大师工笔作品的同时注重外师造化、师法自然,即通过写生提升抓形能力,强化创作实力。其住在石头城下,经常去石头城公园写生,以白描与素描,画四季花草,绘蜻蜓彩蝶。黄宾虹说过:“中国画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换言之,临摹古人不如写生之高品。舍临摹而不为,妄意写生,非成邪魔不可。”黄宾虹强调的是中国画必须先临摹后写生,即先掌握笔法和中国画之理,然后再去面对自然,刁斯为正是在这般画理中反复递进才艺的。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刁斯为: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

好合图(与徐培晨合作)

刁斯为沉稳、爱思、寡言、喜静,她走的是临摹、写生、创作并重的道路。其全身心投入大自然吸取艺术素养,将自我情感融于自然,从大量的写生中提炼、升华画意。她说:“一个画家不在写生上下功夫,就不会有自己的感受,也就不会创作,更谈不上自我。”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刁斯为: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

蝶恋花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刁斯为笔下画境,多是追求想象中的,心灵所向往的,以至梦中所呈现的美好情境,画意含蓄,画面一如青花瓷,蕴含着丰富情感,充满着浪漫诗意,达到以物传情、抒情,寄托真情的境界。读其《蝶》,在淡黄的水波纹宣纸上,她细笔勾画几枝白蝴蝶兰,间插几束绿草,花白叶绿,一只白蝴蝶悠然翩翩于花上,如歌似舞,清淡幽芳,表现出野外充满生机的奇妙景致。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刁斯为: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

佳果禽鸟

赏其《佛肚花》,以瘦金体之笔法描绘物象,花梗从叶丛中抽出,串插交汇、前后偃仰有致;梗端再画细茎,形同一个个小鹿角,染以莹红,结出绿色果实;梗基部画鼓突的茎脉,如弥勒佛之肚,加上盾形绿叶映衬;一白一黄蝴蝶翩跹其间,给人以无尽遐想;画上题款“佛肚佛心有奇趣,花小叶大堪称奇”,整图鲜亮素雅,十分别致可爱,甚有脱俗问禅意味。

观其《荚竹桃》,这种遍及南北城乡各地的植物,在其笔下从画的一方斜垂,交插有序的绿茎,生长出一组组长长的绿叶环绕枝条,一簇簇收卷自如的白花,有的藏在绿叶丛中,有的开放得娇柔羞涩,有的从枝叶中探出纯洁的靓眸,有的微微向上昂起含苞待放花蕾;整图婆娑有形,物象随风婀娜,可谓是白描淡彩之佳人。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刁斯为: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

白描旅人蕉

她均用此法画五桠果、蒲公英、水芙蓉、龟背竹、芭蕉、玫瑰、山桃、白芍、玉簪、山茶、大理花……无不根据客观物象的品种、质感,决定画的内容与意境,以女性特有的主观心理及秀丽典雅的方式画之, 构图简洁,突出线描,浓淡深浅地勾勒出绝句诗意;赋色尚清淡、雅洁却不失沉着,使画面多了些许洁净与空灵。她于此路,意冥玄化,伸手极快,细活不慢,甚至以写意方式画工笔,几乎半天可画一幅精美的工笔之作,可谓是得心应手哉。

文人画兴盛以来,荷花甚为众多画家所喜爱表现,善画斯物的大家层出不绝,并各具特色。她感物而动,动而生情,情注于画,亦爱画莲,且爱画巨幅。四条屏之纸,以磁铁压于画壁,木炭条起稿,悬腕勾线,起笔收笔,笔笔到位,起承转合,神定气足;铺地敷染,淡彩为之,复之再濡,渐次层晕,染积厚重;造型翠叶如盖,梗长花硕,亭亭物表,万窍玲珑;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刁斯为: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

白描兰花

既可单屏欣赏,合屏即是巨幅“出污泥而不染图”,入情合理显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意;画中色与墨碰撞,点与线交错,起伏、交响出具有丰富节律与内涵的田园抒情曲。有时,她应画商之邀,亦作六尺、八尺、丈二莲花图,笔墨凝重,色彩厚实,绚丽而有雅趣。如其《荷风浸润月亦香》图,描绘的是寂静的夜色下,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之上,婀娜多姿着青莲与荷花;莲叶轻盈舒展,有的向下摆动若裙,有的轻轻扬起若舞水袖;莲叶丛中,数朵白荷花参差有致地沐浴着如水的月光绽放;画左上角一轮满月,给人以朦胧与虚幻;整图前实后虚,统一在淡蓝的色调中,极有月下荷塘的形神与空间,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十分自然、和谐地显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韵。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刁斯为: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

X-《荷塘月色》68X136

刁斯为对荷情有独钟,对荷寄予了内心的情感。她不止一次地与余说:“我为花鸟传精神,花鸟为我言情志,愿作一枝莲花听雨声。”她常常不厌其烦地画荷,也是风情万钟,为业内人称“荷仙姑”。有时她线描淡彩为之,有时重彩力作。其《荷塘倩影》,“笔墨”体现为“用笔”,下笔沉稳,神韵逼目,笔法有力,线条流畅;“用墨”转换为“用色”,谨守重彩法则,用色多以渲染而呈现为“面”,注意力透纸背的渗化效果;所现荷花“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营造出莲叶与荷花,虚实、浓淡、远近、大小的空间造型美,

特别是偃仰昂展的各姿莲叶,既有如伞之莲,亦有“小荷才露尖尖角”,俱正面以墨绿染之,而背面则以粉绿衬之,气韵蓬勃,深化无迹,形成多层叠加的厚重效果;莲间穿插双勾之苇叶,数朵白荷花摇曳其间,两只鸳鸯嘻戏其下;整图色彩浓而不艳,明暗、冷暖对比相谐,虚实、大小、动静有致;整图层次丰富生动,在视觉上给人以和谐、空灵、恬静之艺术魅力,显示出“花性即我性,花情即我情”的艺术境界,彰显出一代人对生活、爱情的审美追求及取向,充盈着女性画家情感世界的丰富细腻和似水柔情,诠释着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注解。

前不久,中国现代美术之父、徐悲鸿大师的夫人廖静文为徐培晨教授题写了“培晨精神”,肯定了徐教授为中国花鸟画所作出的贡献。近日,廖先生又为刁斯为题写了“花鸟精神”,以此勉励她对花鸟画艺术的追求。“花鸟精神”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绘画艺术。愿她更多地倾注内心的激情,创作出更多美好的作品。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