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贵为五器之首古法琉璃非玻璃,有其更为动人的传说

作者:文物志

《汉书注》中曾写到:“璧流离: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逾于众玉,其色不恒。”

古法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之首,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内涵,很多人会对琉璃产生很强的疑问,以为它就是玻璃,实则不然。

贵为五器之首古法琉璃非玻璃,有其更为动人的传说

南京大报恩寺出土精品琉璃

经考古发现,伊拉克阿斯马尔出土的玻璃残片,距今年代为四千三百多年。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钠钙玻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的适应性较强,距今两千六百多年前,玻璃制造在欧洲就十分盛行,并通过西域传入大陆,在平凉、天水等地就曾出土过战国时代的铅钡玻璃珠。但是,在三千一百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掌握了琉璃的制造技术。在河南洛阳、陕西宝鸡茹家庄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就出土过琉璃管、琉璃珠。

大陆的琉璃属于“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玻璃系统:首先,从外观上看,琉璃是半透明物体,而玻璃是一种透明物体;其次,从烧成工艺看,两者烧制温度不同,琉璃是1500度,而玻璃是1000度;再次,从色泽上,琉璃颜色更加丰富,可以多种颜色混合,而玻璃虽然可以有不同颜色,但全部以纯色为主;最后,琉璃的密度明显高于玻璃,且手感滑润,轻轻敲击有金属之声,而玻璃则声音相对沉闷。

琉璃作品独一无二,一个作品一个模,加上其颜色自然流淌,不可控制,因而每件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生命,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情感。

贵为五器之首古法琉璃非玻璃,有其更为动人的传说

流落日本的国宝级精品琉璃

关于琉璃的起源,有着很多动人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初,就有着五彩神石的美丽传说。世上本没有生灵,女娲诞降之后,传说黄土以造人类之形,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为争夺帝位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女娲目睹着人类遭遇如此奇祸,便从汾河捞起五色石烧炼成熔浆,将一块一块的色彩缤纷的熔浆用来补天,才挽救了这场灾难,当太阳再次出现时,天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而从女娲手里散落人间的五彩神石,就是最早的琉璃起源。

贵为五器之首古法琉璃非玻璃,有其更为动人的传说

女娲以五彩神石补天图

而关于琉璃的另一段凄美爱情故事,则讲述的是范蠡和西施。相传,公元前493年范蠡督造王者之剑时发现了一种东西,就是琉璃。范蠡以为这种物质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于是将此随剑一起敬献给越王。

越王感念铸剑之功,将原物赐还,并将这种神奇物质命名为“蠡”。此时的范蠡正与西施坠入爱河,范蠡被西施沉鱼落雁的美貌所沦陷,两情相悦,范蠡想要送给西施一件定情信物,但他认为金银玉翠都不足以与自己恋人相配,范蠡命能工巧匠,用“蠡”精心打造了一件举世无双的首饰,送给西施,这件首饰就是最早的琉璃配饰。

贵为五器之首古法琉璃非玻璃,有其更为动人的传说

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

可就在这一年,勾践闻知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意图讨伐越国以报父仇,先发制人,越王亲手训练的精锐部队,不敌数量数倍于己的吴国雄兵,他身边只有六百余人,还是范蠡从留守部队中抽调的两千余人的接应部队中的残余。越王和范蠡的三千人马困守会稽山,范蠡以计谋再次救了越国,贿赂了吴国宰相伯噽,最终说服了吴王和谈,但吴王提出一个重要条件,必须让天下第一美女西施前往吴国和亲。范蠡也曾想过带着西施远走天涯,但是他岂能置越国百姓于不顾?闻讯赶来的西施伤心欲绝,她强打精神,一步步踉跄地走到范蠡跟前,轻轻地摘下挂在胸口处视为生命般的蠡,捧在掌心,不禁泪如雨下。

就这样西施的眼泪滴在蠡上,晶莹剔透的蠡便从此有了生命,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这个名字的谐音,因此琉璃也作为爱情的象征一直到今天。

贵为五器之首古法琉璃非玻璃,有其更为动人的传说

西施故里雕像

琉璃传说中有女娲补天的惊世之举,也有凄美爱情的见证,它容纳世事沧桑,却依然不乏出世的超然。佛家常说:愿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琉璃既不是陶也不是瓷,也不是玻璃与料器,它是简单的陶器在进一步发展中,渐趋于完美和更高级的产物。琉璃与瓷器是大陆古代文明史中的一对亲兄弟,它既有瓷器的五彩斑斓又有材料简单易得,烧成容易,便于大规模生产的优点。在纷扰的尘世中,琉璃以其晶莹剔透的特质,使人体会到心灵的寂静与空灵,它无声无息,又仿若静静流淌的生命,拥有多姿多彩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