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9年开国大典在即,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出现纰漏,周总理如何处理

作者:逻辑文史

1949年10月1日,古老的天安门城楼重新装修后焕然一新。十月虽是秋季,今日天气却出奇的好,一轮红日从东方缓缓升起,金色阳光洒在城墙上,将整个城楼照耀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下午3时,在人民群众和观礼嘉宾见证下,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和礼炮声,毛主席在城楼上远程操控,第一面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待和平鸽飞向蓝天,广场上一片宁静,主席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49年开国大典在即,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出现纰漏,周总理如何处理

几十年革命造就这一场轰动全球的开国大典,全国人民无一不感到自豪。在群众眼中,这场典礼庄严而肃穆,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但在一众领导干部的心里,却是心惊胆战,生怕出现纰漏。

要知道,开国典礼举办时受阅的空军部队可都是马力全开,他们早早收到组织的通知:小心敌人干扰,随时准备作战!当然,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大典总体上是顺利的,不过也伴随着许多惊险事件。

比如:大典即将开始前,周总理最后一次检查,却发现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出现纰漏,情况十分紧急!关于这件事,周总理是如何处理的?开国大典前还发生了什么意外事件?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些惊险往事吧。

大典前繁忙的主席和总理

北平解放后,解放战争逐渐进入尾声。随着中国各地走向和平,中共中央领导人反而不得空闲,定都北平,准备开国大典,这一件又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令大伙不敢停下。在这群大忙人中,最忙的又当属毛主席和周总理。

这短短一年时间,毛主席可以说是忙得脚不沾地。从《毛泽东年谱》中可以知晓,毛主席从1949年开始的第一天,到开国大典举行那天,几乎没有停歇过,一直在出席会议、进行谈判、发出指示、接见来宾等事情上打转。

蒋介石虽逃往台湾,但却没有放弃攻击中共,留下许多国民党特务干扰中央政权。为了歼灭留在北平周边的敌特,毛主席亲自下令组建公安部门,让罗瑞卿担任负责人,务必将动摇开国大典的危险因素全部消灭。

然而主席也是人,无法处理所有工作,在他照顾不到的地方,便由周恩来顶上去。周恩来是个细心谨慎的人,他总是在所有人之前,就能想到安全方面的隐患。主席进入北平时,出行的路线和车辆顺序,便是由他一手安排。

开国大典日期确定后,周恩来便忙于和各级领导以及外国来宾交流。当时苏联驻北平总领事谢尔盖·齐赫文斯基,在火车站时遇见周恩来,他看见周恩来脸色苍白,像是生病了,便打算过去慰问。

49年开国大典在即,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出现纰漏,周总理如何处理

图|周恩来

结果总理秘书告诉他,周恩来已经4天没有合过眼,现在正趁着外宾还没有到,站着那里睡觉休息。待火车轰鸣声传来,周恩来立刻清醒过来,自然地与谢尔盖打招呼,两人一起迎接苏联代表团。

休息不好的不只是周恩来一个人,毛主席在这段时间也是很少合眼,他一边要核实开国典礼递交上来的流程和名单,一边要指挥渡江南下追击国民党的解放军队伍,还有在百忙之中抽空与民主人士会见。

通宵达旦的工作,对于毛主席和周恩来这段日子是常有的事。但无论再怎么繁忙,临近开国大典时,这两位重要领导人都得暂时放下部分事务,保证充足睡眠,以免在大典上精神不足,发生意外。

这一天,大典即将举行,天色才蒙蒙亮,周恩来就从家里出来。总理秘书唉声叹气,道:“总理啊,今天是共产党大好日子,您能不能多休息一会儿,攒足精神。”周恩来笑着说:“我现在精神就很好,去把电话拿过来。”

秘书很是无奈,乖乖将电话递给总理。周恩来要电话,是想要打给李银桥,电话一通他就问道:“主席还在睡吧?”李银桥笑道:“多亏你昨天凌晨打了三个电话过来催,主席总算睡了个好觉。”

周恩来放松地点头,道:“很好,等下午一点的时候,你再喊主席起床准备。”挂断电话后,秘书又凑了上去,说:“总理,你看主席都在睡,你也回去睡个回笼觉嘛!下午我来喊你!”周恩来摇摇头,说道:“你现在让我睡觉我也睡不着,不让我检查最后一遍,这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他指的是检查开国典礼的准备工作,即使准备许久,工作人员反复检查过,他还是想要亲眼看看。秘书知道涉及大典的事情都劝不动总理,干脆就直接闭嘴,陪同总理一起乘车前往天安门广场。

升不上去的旗杆

周恩来之所以如此担忧开国大典,主要是因为前一天发生的事。昨天晚上负责旗杆升降仪式的工作人员发来消息说:自动升降装置出问题了!

49年开国大典在即,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出现纰漏,周总理如何处理

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工作是从一个多月前开始的,北平市政府制定整修任务,其中修建旗杆是任务重点之一。对于旗杆,政府给出要求:国旗自动升降,升旗时间要同国歌演奏时间协调,国歌奏完,旗升到顶,并自动停止。

刚开始设想旗杆高度,是要与天安门城楼最高处一致,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时间因素,实际情况还得做出改变。技术人员测量好高度后,在自来水公司挑了四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用钢管,焊接到一起后也不过22.5米高,这已经是极限。

上报组织后,这个高度得到批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搭好脚手架,将22.5米高的旗杆立起来,全程都是靠人力。套牢底座后,他们在旗杆上安装自动升降装置。这个自动升降装置是升旗的关键一环,安装前,工作人员调试过很多次,确保它符合时间运行要求。

仪式安排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下按钮,升降装置立马运行,升起五星红旗。为了让操纵按钮及时生效,工作人员还干了一件事,在修补天安门前方长安街道路时,他们在底下埋了一根横穿马路的钢管。

这根钢管横跨金水河,沿着金水桥,从城楼东南角进入城楼中央,然后连接上一个按钮。按钮所在的位置就是大典进行时,毛主席即将站立的位置。接好管道后,工作人员反复试验好几次,确保按钮和自动装置运行正常,这才将脚手架撤了。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大典前一天例行检查,最后一次试验时,这个自动升降装置居然出问题了!当试验的旗子升到最高处时,装置的马达却没有停下,还在转动,这导致的后果就是旗子被旗杆顶部的滑轮绞了个破烂。

这时布料被卡住了,上不上下不下,搭建的脚手架又拆了,根本没法修理。工作人员急得手足无措,立即把问题汇报到周恩来那里。周恩来收到消息后,立刻让人把刚组建的消防队送过去。

但消防队的云梯不够高,距离旗杆顶部还有几米的距离,人站在上面也够不着滑轮。突然有人灵光一闪,想起北平有两个名气大的搭彩棚高手,他们肯定很擅长攀高。两位高手到达现场后,二话没说,直接就爬上云梯,再跳到旗杆上,爬到杆顶,将破损的旗子取下来。

49年开国大典在即,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出现纰漏,周总理如何处理

滑轮恢复后,工作人员连夜修理马达,进行了一晚上的试验,终于确保升降装置没有问题。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即使装置已经修好,工作人员还是上报大典指挥部,准备了另一套方案。

典礼进行时,旗杆下方必须守着一个人,如果自动装置马达再发生故障,就由那个人手动关闭电源,让自动装置停止运转。除此之外,还派出一个人全程守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关按钮附近,以便发生意外处理不及时。

不够谦虚的画像

升旗的事情虽然解决了,但却在周恩来心里敲了一记警钟,他心想:之前的检查还是不够严密,必须重新走一趟。因此凌晨才睡下的他,才会在天色刚亮就醒来,他的心里一直感到不安。

周恩来乘车到达天安门广场,北平纠察总队的每一位警卫战士,都在为保卫场地的安全而忙碌。为了保障大典顺利进行,天安门广场周边全部都被封锁,就连红墙中间的松树林间,都安排了警卫员,各个路口不允许任何非工作人员接近。

周恩来作为政务院总理和开国大典的主管人,每天行程诸多,全中国除了主席,最忙的就是他了。由于他此行没有事先通知,纠察总队的人看见总理都很惊讶,大队长吕展急忙向总理汇报情况。

周恩来摆摆手,说:“我这次过来就是想自己亲自看一看,你不用汇报。”周恩来先是从警卫路线开始检查,按照仪式安排,所有毛主席必须经过、停留的地方,他都详细检查一番。

大典仪式时间跨度长,为了让毛主席保持精力应对后面的检阅流程,组织还在城楼后面给主席安排了一个休息室。周恩来缓步进入休息室,里面已经放好几张沙发,他将所有沙发都试坐了一下,确定沙发够不够稳,里面有没有异物。

检查完后,他离开休息室,来到检阅台上,在主席站立的位置上模拟了一下。他用力踩了踩脚下的台子,确定它是否坚实,打开扬声器,试了试讲话用的话筒是否正常。当仪式结束,主席要顺着城墙另一边下去,周恩来还沿着这条路走了一趟。

49年开国大典在即,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出现纰漏,周总理如何处理

确认这些地方都没有问题,周恩来停下来想了想,还有哪里需要查看。他问道:“临时厕所做好了吗?”跟了一路的吕展连忙说:“已经搭好了。”说完,吕展带他来到城楼角落中临时搭建的男女厕所。

周恩来进去打量了一圈,出来跟吕展说:“让人在里面加点东西,厕所总要准备点檀香,到时候先点着,在里面放几盆清水,还有毛巾、肥皂。”警卫人员都按他说的一一准备。

顺着路线走到金水桥后面,周恩来看见两座新搭的观礼台,他问吕展:“这两座台子都测试过吗?所有人上去后,够不够稳?”吕展点头道:“刚搭好就测试过了,很牢固。”周恩来问道:“之前是怎么测试的,确保没问题吗?”

吕展旁边的纠察总队一大队副政委骆骥回答道:“之前警卫师的古远兴参谋长找了一个营的战士过来,所有人上台后跳动十分钟才下来。”听了他的话,周恩来拍掌笑道:“很好!就是要这样认真做事!”

从天安门上上下下一圈走下来后,周恩来把所有能想到的地方都检查了一遍。就在打算离开时,突然回头望了一眼,这一眼就看到了天安门城楼间高悬着的一幅巨型画像。这幅画好像还没有检查过。

想到这,周恩来立马停下脚步,转身回到广场上,他抬头观察这张毛主席的画像。这幅画是由著名画家周令钊,耗时整整20天才画完,内容是主席亲自挑选,在解放区拍摄的一张照片。

近距离一看,周恩来就发现了一个纰漏,这幅画像的下方写着一行字,正是毛主席的名言:“为人民服务。”看到这句话,周恩来皱起眉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毛主席是何等谦虚的人,怎么会在自己的画像上写自己的名言?”

周恩来的话令在场人员意识到不妥,当即准备修改,他们一边派人去接画家周令钊,一边动手搭建脚手架。巨型画像已经挂好,拿下来反而更麻烦。待周令钊到了,工作人员立马打开聚光灯对准那一行名言,方便画家修改。

49年开国大典在即,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出现纰漏,周总理如何处理

周令钊在来的路上就收到了周恩来的修改建议,他爬上脚手架,立刻拿出刷子将白底黑字的名言抹去,改为中山装的颜色,根据主席原图加上一枚扣子。修改完,周恩来满意地笑了,与周令钊握手,说道:“多谢!”

解决完最后一件事,周恩来总算心头轻松了,这次往外走他没有再回头,而是叮嘱身边的吕展:“今天大典还有几位年纪大的民主党派老人,他们上来可能有点吃力,你们得安排几名战士扶他们。”

周恩来离开后,吕展安排队员将总理嘱咐的事情全部完善,一群人在各个死角又检查一番。待一切事情准备就绪,天色也完全亮了。关于这副主席画像,后续还有一个趣事。

上午十二点左右,北平的街道上人潮汹涌,锣鼓声齐鸣,热闹非凡。从各地赶来的人民加入到游行队伍中。他们中无论男女老少,今天都身穿新衣,脸上带着热情洋溢的笑容,挥舞着手上的红旗。

大典第一项议程正式开始时,受阅部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城里,等待最后出场。城中的警卫队员严格扫视着各个角落,就在这时,他们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一个美国军官正在附近不停拍照。

这个美国军官站在美国原驻北平总领事馆附近,那里距离天安门广场很远,但却紧挨着受阅部队。警卫队员担心他会影响到典礼,而且原本的领事馆都没了,这个美国军官也就不再享有外交官待遇,是否应该把他拦下呢?

这件事被上报到天安门城楼下的临时指挥部,经调查,这位美国军官的身份很快就出来了,他是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武官戴维·包瑞德上校。这位美国上校政治上倾向于共产党,抗战后期还曾与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有过交往,态度友好。

得知这些情况后,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不敢随意对这位美国军官采取行动,立即打电话询问总指挥聂荣臻。聂荣臻接到电话后,直接走上城楼,他找到站在城楼左方栏杆前的毛主席,小声报告情况。

49年开国大典在即,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出现纰漏,周总理如何处理

毛主席听到戴维·包瑞德的名字后,笑道:“原来是包上校,我知道他啊!”聂荣臻问道:“允许他随意拍摄阅兵照片吗?要不没收他的胶卷?”主席看着广场上集聚的人海,摇了摇头,说:“没必要,就让他照嘛,让他给我们免费宣传!”

聂荣臻将命令传达下去,并且嘱咐工作人员,特别关注戴维·包瑞德上校。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要谨防这位美国军官的后续行动。不过,根据警卫队员的记录,这位上校确实很守规矩,一直待在原总领事馆附近,没有走远。

但他们有所不知,戴维·包瑞德今天虽然一直在天安门外,但事实上,他前一天就已经去过天安门广场,还拍摄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就是毛主席的巨幅画像。

回美国后,他突然发现他拍的这张照片,和开国大典及以后的毛主席画像有些许不同。这个不同指的就是,曾经画像上的那行小字,现在已经没有了。戴维·包瑞德对此非常疑惑,但却一直无法得到解答。

新中国成立了

10月1日下午2时,宾客们纷纷入座观礼台。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乘车而来,停留在天安门广场的后方。一下车,主席就热情地与宋庆龄、郭沫若等民主人士打招呼,一行人在周恩来的引导下,缓缓走上城楼。

当时天安门哪有电梯,像吴玉章、李济深等年事已高的老者,都是警卫队员们用担架抬上去的。这些老者都是脾性温和之人,上去后客客气气与警卫员握手道谢。本来需要帮忙的人中还有主席老师徐特立,他是在场中岁数最大的人,但这位老先生不服老,不需要帮忙,自己一个人小跑着上了楼。

半小时后,周恩来将毛主席请上主席台。主席刚刚露出半个脑袋,广场上就响起震天响的鼓掌声,在场全体群众都发自内心,高呼道:“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群众的声音犹如浪潮,打在毛主席心间,久久不能平静,主席深情地回应:“人民万岁!”

当《义勇军进行曲》最后一个音节落下,年轻美好的少先队员们放飞5000多只和平鸽,和平鸽洁白的翅膀在天际翱翔,象征着大陆人民来之不易的平安喜乐。毛主席深情注视着下方人民,广场上一片宁静,他郑重宣告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49年开国大典在即,天安门毛主席的画像出现纰漏,周总理如何处理

等待已久的军乐队奏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朱德乘坐检阅车,从长安街缓缓而过,确认一切无误后,重新登上城楼。很快,受阅部队从另一边出发。五星红旗开道,八十多面红旗进入天安门,自枪林弹雨中归来,身经百战的战士们一步步走过广场,以庄重的态度迎接主席检阅。

陆军、海军、空军依次登台,受阅仪式井然有序。最后一个方队是北京体育学院的男女运动健儿,当他们走来时,不知谁笑了一声,说道:“这样的庆典可以每年搞一次。”毛主席回道:“节约一点哟!还是五年一次吧!”闻声,大家都露出笑容。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游行的队伍缓缓而过,老百姓们高喊着口号,浩浩荡荡地走过天安门,待最后一人的身影消失,共30万人参加的盛典终于圆满结束。负责守卫的警卫队依旧保持警惕,他们已然完成了开国大典的保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