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作者:八个碗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我有个属牛的山西朋友,哪儿都好,就是对吃醋这件事太过执拗。

一开始我们两个人拼饭,因为都是北方人,所以面条是我俩的首选,但吃过几次之后,我实在无法忍受了。

刀削面,油泼面,打卤面,无论什么面,开吃之前雷打不动的先放醋。

要是被他看到我没放醋的话,他总会嘴里念念叨叨他那句洗脑神句,“吃面不放醋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我跟他吃了一年饭,槽牙坏了三颗,被醋腐蚀的……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离开那个山西朋友以后,我开始跟东北朋友拼饭,该说不说,东北菜真的是嘎嘎香。

直到有一次我俩吃饺子,他端上来两碟酱油,我试着蘸着吃了两个以后,突然又想我的山西朋友了。

“能给我来点儿醋吗?”

“要醋干哈?”

“蘸饺子呀!”

“啥玩意儿?吃饺子蘸醋?”

我费尽口舌给他介绍了半天,告诉他我们河北人吃饺子是蘸醋的。

直到我以为终于他把说通了,他不情愿的去给我拿了一碟醋,放到我面前的时候都绝望了,白醋?!

后来再吃饺子,我都会逼着东北老铁蘸醋,像山西朋友逼着我吃面放醋一样。

而他也抛给了我一个让我困惑多年的问题,“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因为这两个朋友,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醋都是无感又惦念的。

直到后来我辞去工作跑去学厨以后,才算是对醋这个厨房里伟大的工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顺便也解答了,吃饺子要不要蘸醋的问题。

调味届里,有一个举足轻重的组织,就是以酱油,酒和醋为代表的发酵集团。

他们内部,酱油和酒因为各自立竿见影的功力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里。

两位常年争夺发酵一哥,而低调含蓄的醋,默默的跟在大哥二哥身后,挑着担子在厨房里耕作着。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老醋花生

醋老三排名靠后也不是没有道理,目前流行的说法里,醋是由酒圣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的。

黑塔把酿酒的酒糟泡在缸里,意外得到了一缸香气扑鼻,酸甜兼备的暗红色液体。

相传这就是最原始的醋,很明显,醋比酒要小了一辈儿,排在老三,无可厚非了。

醋在古代的曾用名有“苦酒”,“醯”,“酢”。尤其是“酢”字,直到现在,小日子过的还不错的日本人还在用,米醋,他们就叫米酢。

像酒和酱油一样,驯服醋酸菌群也花费了人类很长时间,直到元朝的时候,中国人的酿醋工艺达才到了顶峰。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醋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崛起了多个殷实富裕的家族。

山西的老陈醋,四川的保宁醋,镇江的香醋,福建的红曲米醋不仅现在红极一时,历史上也赫赫有名的。

因为物产和气候的不同,导致各地产出的醋口味差异还是很大的。

北方酿醋,大多以高粱为主料,酿造出来的山西老陈醋,酸,绵,醇厚,还有一种特殊的焦香。

北方干燥,菌群数量远不如温润的南方,恰恰是这一点,使得北方传统的老陈醋味道更加纯粹浓厚吧。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名气不输老陈醋的保宁醋,另辟新径在以麸皮为主料的同时,增加了多味口味甘甜的的中药材,成品酸味柔和,口感甘甜。

驯服川菜的火辣,也征服了川渝人的味蕾。随着川菜的大火,保宁醋摆脱了蜀道难的困扰,逐渐走进了全国人民的厨房里。

要说名气最大的,我觉得还是镇江香醋,也是咱们国家众多醋届明星里实力最均衡,最扛打的一位。

以优质糯米为主料,成品酸甜并济,鲜香浓郁。

醋的四大主味,酸,鲜,甜,香。在镇江香醋身上都具备,而且都不差,怪不得能作为国宴菜的用醋。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西湖醋鱼

北方用高粱,南方用大米,以这个思路推断的话,那中原地带一定是用的小麦了呗。

没错,答对了……

中原地区的河南,还有一个老家族,特醋。

因为使用小麦为主料,蛋白质相对高粱,麸皮和大米来说更丰富,所以特醋的成品里含有相对更多的氨基酸,所以鲜味更加突出。

这些年因为走南闯北,也尝到了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醋,天津的独流醋,青海的浓稠黑醋等等。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回到开篇那个问题,吃饺子,不蘸醋行不行?

老实说,还真不行……

饺子是一个封闭空间的产物,饺子馅儿在饺子皮的严防死守下被高温火攻。

满腔怨气发泄不出来,腻口就被放大了。

不信咱做个实验,下次吃饺子别蘸醋,您看是不是比平时能少吃好几个。

尤其是为了给饺子馅儿增香,也为了抵消干柴的口感,和馅儿的时候油的用量相对就大了一些。

烹饪过程中多余油脂又没有空间扩散,处理不好的话,腥味儿也被困在里头了。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煮熟了吃的时候就得想办法改善这些缺陷,这时候正是醋的用武之地。

谁也没想到,醋被发明出来那么久的时间才等来他的黄金搭档。

前两天喝了一口我儿子的无添加酸奶,那个酸劲儿我感觉从上膛直接就脑子里了,脑瓜子估计也没反应过来,直接就给我发出了一个“想吃饺子了”的信号。

人不都说嘛,拨开云雾见青天,守得云开见月明。

把腥味跟腻口扒拉掉了,那鲜香味儿自然就立起来了,所以呀,饺子好吃,醋是首功。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这还只是初级版的,配点蒜汁儿和辣椒油,把香辣味儿又能提高一个档次。

懂行的朋友其实已经看出来了,解腻其实就是醋最大的本事。

只不过这个本事,也是近代才被开发出来的。

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腻”估计会是褒义词吧,毕竟普通老百姓家的油水可是少得可怜。

那这么说来,醋到底靠什么获得的这千年传承呢?

记得两三年前看过一期美食博主的视频,山西醋卤刀削面,印象中没有太多的配料修饰,以醋为主料做的卤子。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有一年在嘉峪关,朋友带我去了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面馆。

要了两份特色香头面,还有半斤切成薄片的肘子肉。朋友还说,这肘子肉才是那家的镇店之宝。

我尝了一口,发现没有任何味道,直到他笑着摇摇头,在桌子拿起一个小壶,倒上去一些浓稠的黑色液体。

再尝一口,味道千差万别了就。

黑色的液体是老板熬制的复合醋,酸香浓烈却又不遮肉香本味。

最后,那顿饭吃的我撑了好几天,实在是没有品尝过那种味道,后来又加了好几次肉。

其实在这些美食里都能找到醋能存世的道理,醋酸味大大的丰富了味道的多样性,在享受美食的时候,提供了更多的味道可能。

现在的厨师都在追求复合味,融合菜。但在那个年代,对于他们来说,恐怕每一种小小的味道都是一味珍馐吧。

吃饺子,不蘸醋不行吗?

醋溜木须

前几天,又约了我那山西朋友吃了顿饭,按理说好久不见应该把酒言欢的,奈何他滴酒不沾,面还没见呢,先跟我约法了一章,不喝酒。

那天晚上,黑咕隆咚的等了他十几分钟,远远看的我就看他胳膊上夹着一个玻璃瓶子,特别像红酒。

我心里还说呢,小子,几年不见还玩儿上欲擒故纵了。

等到了饭店里,他把瓶子往桌子上一戳,说是给我带的礼物。

我定眼一看,好嘛,老陈醋一瓶。

我俩相视一笑,打开盖子一人干了一杯。

喝完以后就后悔了,我仿佛又听到了我那提前下岗的三颗牙的嘲笑声……

好多人朋友去年就跟要求我写一写醋,最近开始慢慢的又有些时间了,这一篇是醋系列的开篇,后面还会写三四篇吧。

大概就是醋的用法,怎么选购,用醋烹饪的技巧之类的主题。

还说那句俗掉牙的结束语……

觉得文章受用的朋友,记得点击关注,别错过后面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