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安石晚年写下一首诗,短短几句,却看透人生,放弃官场的执念

作者:澜阅史记

宋代词人王安石无论是学术上还是政治上,都能大放光彩。王安石的一生十分坎坷,但也是十分幸运,在我们的印象中,王安石在政治上夺目的就是“王安石变法”,在文学上自然也有优越的成绩。

但是王安石在仕途上却总是被弹劾贬谪,导致自己一心为国、为民的想法最终也没有实现,而变法最后也失败了。

王安石晚年写下一首诗,短短几句,却看透人生,放弃官场的执念

一首古诗看透人生

王安石的诗词也是比较出名的,“不畏浮云遮望眼”一首古诗被人记住百年,但是这个时候王安石满腔热血,内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对仕途的信心。

到了晚年,王安石的诗词就发生了改变。《清平乐》就是王安石在晚年创作出来的,当时他饱经风霜,从曾经的壮志凌云,到现在的无拘无束。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短短的几句古诗,是王安石看透人生的感悟,是自己闲云野鹤十年时光的休闲,更是自己放弃执念后的洒脱。

王安石晚年写下一首诗,短短几句,却看透人生,放弃官场的执念

王安石的仕途心

王安石一心为国,当时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时候,有很多人都阻止他,为此树立了不少的政敌,但是王安石多次被人弹劾,依旧没有下台,就是因为宋神宗极为崇拜王安石,才保护住他。

不过在面对众多人弹劾的王安石,却依旧不改,而且并不会因为弹劾记恨他人。当时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时候,苏轼、司马光等人都反对他,为此王安石和他们之间也闹矛盾,但是真正的朋友即便是因为一件事心生嫌隙,但也会在危难中伸出援助之手。

比如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入狱的时候,就是王安石求情,才保住苏轼的性命。

虽然在朝廷上,王安石几乎没有自己的朋友,但是正因如此,王安石在朝廷上也没有什么党派,这也是皇帝信任他的原因之一。

王安石晚年写下一首诗,短短几句,却看透人生,放弃官场的执念

在王安石被弹劾的时候,竟然有将近二十人一起弹劾,当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甚至都多次写信希望王安石进行一些转变。

但是王安石并不想改变什么,在他的眼中,为国家、为百姓、为人民都是他的梦想,他觉得要是这样做,就要成功地改变宋朝,争取让宋朝强大起来。

而且宋神宗对于王安石也是十分支持的,当时面对众多人的弹劾,宋神宗依旧保护住王安石,但是太后等人集体哭诉,王安石决定归隐山林。

不过一年以后,王安石又一次被宋神宗请回去,但是这个时候的王安石已经年纪较大,没有精力,最终只能再次辞官回家

王安石晚年写下一首诗,短短几句,却看透人生,放弃官场的执念

幸运和不幸

王安石的一生是悲惨的,一心为国为民,但是还要被朝廷内部的人弹劾,自己的好友、自己提拔上来的人都在弹劾他。

年少壮志凌云,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以后,逐渐心生改变,想要闲云野鹤的生活。

但是王安石也是幸运的,在面对多次弹劾,但是自己的下场还是比较好的。而且王安石远离朝廷,自己曾经的政敌也都是好友,由此一来,还收获了很多的朋友。

现如今的王安石身居田野,也算是实现了自己曾经的一个梦想。

王安石晚年写下一首诗,短短几句,却看透人生,放弃官场的执念

回顾自己的一生,这个时候的王安石已经看破红尘,曾经心心念念的变法也推行不下去了,这种田园生活王安石也已经过了10年了,现在《清平乐》已经不再有着曾经的热血,反而带着现在的潇洒和安逸。

或许美好的生活就是远离朝廷,不再理会曾经的烦心事。王安石自此算是自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