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普京狠招大获成功,欧盟接受卢布结算,美国“金融核弹”不攻自破

作者:种花家的评论员

#普京:若有外部干涉 俄将闪电反击#

文/飞云

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最严厉制裁之一,就是将其踢出全球SWIFT支付系统,这一措施被外界视作是美国向俄罗斯发送的一枚“金融核弹”,足以给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而沉重的打击。

当然,俄罗斯也做出了反击,推出“卢布结算令”,要求不友好国家购买石油天然气的时候,必须使用卢布结算,否则不卖。这下,那些急需购买俄罗斯能源的欧盟国家犯了愁,不答应吧,自家严峻的能源问题难以解决,答应吧,又相当于自己解除了SWIFT制裁。

普京狠招大获成功,欧盟接受卢布结算,美国“金融核弹”不攻自破

双方拉锯了一个多月,结果这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打到现在,还是普京赢了。

据观察者网综合路透社与今日俄罗斯两家外媒报道,奥利地总理内哈默27日宣布,奥地利已经接受俄罗斯3月份推出的“卢布结算令”,并遵循该机制开设了专门的卢布账户。

内哈默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我们,即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已经接受了俄方的付款条件,而德国也和我们一样接受了。”

4月上旬,内哈默曾就此事专门在莫斯科与俄总统普京会面,交谈中,普京向内哈默解释了这一机制,并且保证会向奥地利供应充足的天然气。

普京狠招大获成功,欧盟接受卢布结算,美国“金融核弹”不攻自破

(奥利地总理内哈默)

不过内哈默还是有点担心,因为从俄罗斯到奥地利的天然气管道穿过乌克兰,没人能预测战争将来会如何发展,会不会影响到俄奥之间的天然气供应。

所以,奥地利一方面决定保持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一方面也向外界宣称,正在积极寻找可替代方案,在未来尽可能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奥地利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国家,早在4月6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已经明确表示会接受普京的条件,使用卢布来支付天然气账单,只要俄罗斯人要求,他们就愿意开设相应的账户。

一位与俄罗斯天然气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称,目前已经有4家来自欧洲的天然气买家正在按照普京的要求,使用卢布结算下一周期的货款,并且已经有10家欧洲公司在俄罗斯开设了满足付款要求的卢布账户。

这下,美国这颗“金融核弹”名存实亡,已经不复存在。

普京狠招大获成功,欧盟接受卢布结算,美国“金融核弹”不攻自破

原本俄罗斯被踢出swift结算系统,要求就是既不能用卢布也不能用欧元,只能使用第三方渠道,结果普京祭出这一狠招,逼迫这些买家只能使用卢布,而欧盟国家的妥协也证明了美国对俄制裁的脆弱和不切实际。

有数据统计,欧盟大约40%的天然气需求来自俄罗斯,其中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达55%,而匈牙利与奥地利这两个国家就更惨了,直接高达80%。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国家先挺不住,他们哪怕顶着美国压力,也要与俄罗斯合作,给自家能源“续命”。

普京狠招大获成功,欧盟接受卢布结算,美国“金融核弹”不攻自破

4月26日,俄罗斯“卢布结算令”动了真格,决定停止对保加利亚和波兰两个国家供应天然气,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责俄罗斯这是在实施“勒索”行为,她的态度如此强硬,仿佛欧盟内部还是铁板一块似的。

事实上,欧盟已经妥协了。

尽管奥地利在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时候一再强调,俄方这一要求实际上与欧盟制裁条款“并不冲突”,但大部分人都很清楚,这只不过是一种浑水摸鱼的策略罢了。

普京狠招大获成功,欧盟接受卢布结算,美国“金融核弹”不攻自破

奥地利、匈牙利与德国还仅仅是暴露在明面上的买家,那些来自欧洲的“暗地里的买家”更是数不胜数。

俄罗斯卢布为什么能起死回生?这与欧美国家私底下的动作有着密切联系。

第一、欧洲国家嘴上喊完口号,背地里该买还是买。

尽管欧盟这段时间以来不断叫嚣要对俄罗斯追加制裁,要在经济上与俄罗斯划清界限,可实际数据显示,欧洲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量却不减反增。

欧洲能源巨头壳牌公司在4月7日宣布,为了“民主和正义”,将停止在现货市场与俄罗斯石油的交易行为。

普京狠招大获成功,欧盟接受卢布结算,美国“金融核弹”不攻自破

好,很有志气。

然而该公司还规定,只要混合的石油当中,俄罗斯石油含量不超过49.9%,那就不算是俄罗斯石油,该买还会买,不影响正常交易。

原来混合一下,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思路,真的很让服气。

第二、“不透明市场”大行其道,美媒痛斥俄罗斯

为了不得罪美国,许多来自欧洲的交易商选择“灰色渠道”偷偷摸摸采购俄罗斯石油,一种十分流行的交易方式是:从俄罗斯运往欧盟国家的油轮全程不透明,不标注收货目的地。这样就避免了石油买家担心名誉受损的问题

普京狠招大获成功,欧盟接受卢布结算,美国“金融核弹”不攻自破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样的匿名油轮一般不会直抵目的地,而会在海上被转运到更大的油轮上面,继而运送给收货方,这样可以进一步将“交易信息”模糊化。

根据油轮追踪网站数据指出,今年4月份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110万桶原油被装载到没有计划航线的油轮上,比运往任何国家的都多,而在俄乌冲突之前,这一数字几乎为零。

另外,欧盟4月份的原油进口量已经从3月份的每天100万桶,上升至现在的每天130万桶,这还是少的,俄乌冲突爆发之前,这个数字是每天160万桶。

美媒很生气。

《华尔街日报》评论道:俄罗斯竟敢不顾自己在世界能源市场的“贱民”地位,加大了对“主要客户”的石油发货。

普京狠招大获成功,欧盟接受卢布结算,美国“金融核弹”不攻自破

当然,骂归骂。

“暗线”的存在毕竟是由市场现状决定,交易双方也都乐此不疲。

何况这样的事情也并非没有先例,早前美国在制裁伊朗和委内瑞拉能源的时候,这样的不透明市场就已经运行良久,生意红火得不行。

第三、美式“双标”无处不在。

美国虽然带头挥舞制裁大棒,可他们自己也不怎么干净。

普京狠招大获成功,欧盟接受卢布结算,美国“金融核弹”不攻自破

美国在逼迫欧洲与俄罗斯能源“脱钩”的同时,自己却在疯狂购买俄石油,就在最近一周,美国在俄罗斯采购石油的量足足增加了43%,达到了每天10万桶之多。除此之外,美国金融机构还趁机抄底购买俄罗斯公司的债券,为了利益也是拼了。

俄罗斯石油出货量很大,价格也比从前贵了不少,卢布起死回生,普京大获全胜。这场冲突当中,美国发战争财,俄罗斯也从能源当中赚了一笔卢布,最后受伤的只有欧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