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飘荡在茶叶之路上的哈达

作者:廖昊

内蒙古的草原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自从踏上了学习茶叶的道路以来,我有幸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邓久刚先生。他是内蒙古协会常务副会长,知名茶路文化研究专家。受他邀请,我带着家乡武夷山茶,带着《百万里茶路起点武夷山》一书,先后受邀赴内蒙古呼和浩特、二连浩特等地参加茶路文化研讨会。

记得那是2012年8月,内蒙古草原风光最美的时候,我从武夷山机场起飞。兴奋的心情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1万米的高空阳光,给机翼镀上更加耀眼的银色,机翼轻轻剪裁迎面而来的白云。我从客机的窗外望去,望向远方,草原如此悄无声息地蔓延,山峦的青山,变成了一条细微的曲线,当飞机开始频繁地从高空坠落时,草原城市也隐约露出了轮廓。这就是呼和浩特!

本次茶道文化研讨会,我参加了内蒙古茶道展览馆的开幕式。上飞机后,草原茶路展馆的朋友们来为我们拾起灰尘。草原上美丽的女孩为我们穿上了纯蓝色的哈达。哈达在草原上绿色的风吹拂,飘扬着柔和的温暖和温暖。

开幕式上,内蒙古茶道研究会以浓厚民族特色的歌舞,向茶路文化专家学者表示感谢。邓久刚代表内蒙古万里茶道研究会再次向我们赠送了哈达,这是蒙古人民最圣洁、最崇高的礼仪。茶道展览馆馆长范美子用蒙古吐司礼仪为我们敬酒。她一手举起酒杯,另一只手弯下指尖,随着酒杯里的酒弹了起来,表现得如此优雅。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是草原文明的发源地和承载地,许多民族在这片热土中留下了独特、多姿多彩的草原文化,是哈达文化的象征之一。蒙古哈达的颜色大多是蓝色,因为这是蒙古人尊重的当天的颜色。哈达是蒙古人民的礼仪物品。哈达是佛陀崇拜,祭祀,婚礼和葬礼,新年问候以及对长老和贵宾的尊重所必需的。"没有羽毛,没有翅膀可以飞;没有礼貌,没有好看的外表被嘲笑。这句谚语真实地反映了蒙古人民对礼仪的崇拜。

2013年9月,我再次飞往内蒙古,在内蒙古伊联浩特市举行的迈尔斯茶道上参加了第二届中蒙俄市长峰会。联浩特是亚洲最早发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白垩纪恐龙化石埋葬地,拥有134平方公里的国家地质公园,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因此,当我们进入城市时,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巨大的恐龙雕塑,伸出脖子,互相亲吻,相互拱起进入城门。第二连浩特也是中国的北门,越过边境是蒙古,茶道从这里一直延伸到俄罗斯。乌拉娜是内蒙古茶道研究会会长,是茶路推广草原之路和蒙俄文化的使者,她不仅会说蒙古语,还会说俄语。她多次来武夷山,导致武夷山市沿市长峰会举行了第三届万里茶道。她说,她从小就喝奶茶,在她的文化血液中流淌着草原文化和茶文化,所以她对南方茶情结充满了热爱。

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国、蒙古和俄罗斯开辟了以国际贸易为导向的国际贸易——茶道的千里之佬。商人从中国南方的茶叶产省,一路穿过山西、内蒙古等地,又越过边境,直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在这个百万里茶道中,内蒙古是商贸和商品的重要枢纽。许多从南方茶区运来的红砖茶,与草原上的牛奶相结合,形成了传统的奶茶文化,内蒙古独特的奶茶文化,滋养了草原茶路的人血。

直到今天,北部草原的游牧部落仍然遵循"一天不吃日食,也不愿喝茶"的古老习俗。这也充分说明了茶叶对游牧民族生活的重要性。蒙古人通常喝砖茶,最受欢迎的是湖北产的绿砖茶。在内蒙古的蓝天下,奶茶是这样喝的:它热腾腾,砖茶、鲜奶作为主要原料蒸煮出来,一定要有盐,还有一些加炒饭,从奶茶壶里倒出来,带出浓郁咸味的牛奶香气的热空气;不习惯的人会觉得有一种气体,那是需要纠正的错误味道,那才是真正的奶茶香味。

过去,我从草原朋友带回的哈达礼物,让我早就忘记了草原上的人类风俗。如今,草原茶路已经复兴,内蒙古的草原之路正与"一带一路"相融合,以百万里茶路武义山为起点,在百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下,任重道远,也付出了火力,让哈达成为连接武夷山与草原的文化纽带, 紧密相连。

来源:燕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来源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电子邮件地址: [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