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4]我的童年与故乡之第一回换牙1959-2015

作者:李兰颂

【传媒故事类话题】

我百度查儿童约4~6岁开始出现换牙。我取大约的换牙时间,大概是在1959年的前后,就算1960年吧,我疼痛难耐时,长久大哭大叫起来;姥姥叫三轮车,拉我去积水潭医院——我之所以记得很清楚那一幅场景模样,是因为那一次姥姥挂号以后,坐在走廊长椅上等待就诊——“李兰松,李兰松⋯⋯”护士把就诊单给了我,上边写着“李兰松”三个字的,我当时不喜欢名字中的“兰”字总是觉得像女孩不好,而这回“颂”被写成“松”仍不快,所以,至今,很难,忘怀⋯⋯

[24]我的童年与故乡之第一回换牙1959-2015

时间推到1980年又闹牙,有长智齿的缘故存在,自然想起1960年积水潭医院那一幕。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孩子生后4~6个月开始出现乳牙的萌出,大概2岁到2岁半的时候,乳牙会长齐,通常是20个乳牙,到了4~6岁,乳牙按萌出的顺序又逐个脱落,被恒牙所替代。6~12岁的时候,恒牙会逐渐长齐,恒牙通常是32个。后面四个牙叫做智齿。由于人类的进化过程逐渐退化,智齿通常长不齐,所以,孩子长完恒牙以后,要给孩子进行刷牙,以免出现龋齿的情况。

[24]我的童年与故乡之第一回换牙1959-2015

至1981年,所在单位政治部主任谈话决定送我去市委宣传部和师范大学政教系合办的政治理论专业大专班,我就自己又添加了一个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班;同学们学十四门课考二十八次试,我学二十八门课考五十六次试,同在一个大学的两个系学习时,碰上考试与考试撞车,我就得有一门补考,补考最高给60分算作通过。孰料,我这学上的又涉及名——讲《诗经》时,即“风雅颂”等,风是民,雅为士,颂奉君——说白了就是:拍马屁。

[24]我的童年与故乡之第一回换牙1959-2015

我学画无端地心高气盛,但遇事火走一经好牙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1967年到1997年,数度患牙疾,均遇事所至;返北京工作,到退休前后,也几次牙疼,松动后脱落⋯⋯这里,我郑重提出两点问题是:第一,牙医的牙由于深谙牙科保健比不是牙医的人能好出多好?第二,治牙费用分为报销和不报销两大类后者因何昂贵到离谱?妻问我胞姐:“你每天干嘛呀?”“拔牙呀。”胞姐答。赴西藏志愿医疗队与我同任副总队长的孙宝田一路牙疼,他是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