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八百里加急只有一个信差,为啥没人敢劫?

作者:跑步侃明史

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边关紧急文件要用八百里加急送达。从海南到京城的重要信件一般需要4-5,比现在物流也不慢。漫漫长途而信差往往只是一个人,难道不怕有劫匪打信件的主意吗?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明朝八百里加急只有一个信差,为啥没人敢劫?

01【铺兵是国家政权机器的一部分】

明朝文件传输主要依靠的是驿站,而信差被称为铺兵。一般30里左右一个驿站。每天300里是最基本的速度要求,要是紧急文件,会分为几个速度等级,400里,600里,800里。800里就是最急的文件,往往是边关战报等。

每到一个驿站,铺兵会签字留底,然后打尖、休息、换马奔赴下一个驿站。一旦在某个驿站出了事,当地官府就依照“签字留底”的地方,按方圆30里进行地毯式缉拿,试问哪个劫匪会敢呢?说起明朝的驿站,陕西曾出了一个造反派大人物,他就是“闯王”李自成。他造反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失业吃不上饭了(回头单独写写李自成)。

明朝八百里加急只有一个信差,为啥没人敢劫?

02【大明律对于公文管理非常严格】

大明律规定:各级政府对于公文没有安排驿者,主管官员挨杖一百(这还能活吗?);耽误军机者,斩。大明律公文的管理对自己人都这么狠,何况劫匪乎?

大明律规定:对于抢劫公文者,主从犯皆斩。比如说,你给劫匪提供一匹马去抢劫八百里公文了,结果是劫匪必斩,提供马匹的照杀不误。甚至劫匪打劫前在你的饭馆吃过饭,恐怕都逃不了干系。

明朝八百里加急只有一个信差,为啥没人敢劫?

03【劫匪亦讲规矩】

明朝的劫匪往往“画地为牢”,每个团伙各负责一片。很多出差的人都带着《天下水路行程图》这类“防盗手册”,可见劫匪事业在明朝很发达。

同时行业潜规矩对于朝廷信差、赶考举子、大夫、孕妇等人绝对不能下手抢劫。为什么不能抢劫举子呢?因为明朝对于举子非常尊重和重视,每个赶考举子还会给予10两银子赶考费。而劫匪打劫这种“半官人”也是担心朝廷找麻烦。

明朝八百里加急只有一个信差,为啥没人敢劫?

04【驿路官道发达,劫匪下手机会极少】

明朝的驿路条件大大改善,远远强于宋元时代。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明王朝就以空前的力度,全面铺开驿路建设。仅仅三十年,大明朝的驿路就突破了十四万里,水路驿站多达1900多个。明成祖“靖难”后更进一步,向北驿路修过了黑龙江,向西修进了西藏,全国形成密集的交通网。这样的官道人来人往,铺兵送公文更加安全。深山的劫匪自然更加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