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作者:全民历史观

毛主席一生虽子女众多,但因处在革命年代,形势紧张,作为领导人的他需要处理国家大小事务,不能与子女时刻待在一起。

为了革命,众多子女中,除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和李讷外,其他的孩子有的夭折,有的失踪,有的甚至下落不明。

而作为小女儿的李讷,得到的父爱最多。

她是众多子女中,唯一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包括李讷的婚姻大事,都是父亲亲自批复的。

只是令毛主席没想到的是,1972年,他竟收到报告,称李讷已与丈夫小徐离婚。

得知消息后,毛主席心中五味杂陈,既内疚又自责:“是我不好,讷娃的婚事,终究,是我草率了!”

那么,李讷为何离婚?她后来过得怎么样?

一:“小爸爸”和“大娃娃”

1940年8月,26岁的江青,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中,生下了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

彼时,毛主席已经47岁,经历过战乱纷争的他,因为这个小女儿的来临,脸上终于开始有了笑模样。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毛主席希望,她能够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时刻谨言慎行,于是起名李讷。

至于为何姓李,是因为毛主席曾用过化名“李德胜”。

因为自小身体羸弱,毛主席不放心将她交给其他人照看,便将她一直带在身边。

平时,毛主席只要忙完政务,得空变回前者李讷的手在外面散步,并专门请来了韩桂馨教授李讷读书写字,这也是韩桂馨后来对李讷生活格外上心的缘由。

毛主席对李讷极尽宠爱,与儿子毛岸英的家书中,也经常提起他的这个妹妹,在毛主席延安时期的照片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李讷的身影。

他们之间还有一个独特的称谓,女儿是“大娃娃”,父亲则是“小爸爸”。

毛主席非常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他经常会带李讷游泳,每次游泳时,都是自己先跳进水中,然后再鼓励李讷入水,也因此,李讷养成了勇敢、干练的性格。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李讷回忆,在她印象中,父亲一直都是温文尔雅,富有诗书气的,从未对她发过火,只一次,在5岁时,挨了一次打。

那天,毛主席正在办公,而李讷自己一人正玩得无聊,几番弄出动静来,毛主席都从未搭理过她,于是,她趁着毛主席不注意,拿起一旁的电报仍到了火炉子里烧掉了。

她心想:“小爸爸,这下你可得理我了吧!”

正当得意的她,没想到却招来了一顿打,这是父亲唯一一次打她,她记忆犹新。

1947年3月,延安遭胡宗南进攻。

因战事,毛主席与李讷不得不分开,李讷跟随中央机关到了山西,一待便是半年。

两人离别后,毛主席经常对着李讷的照片发呆,十分想念这个天天喊“小爸爸”的小女儿。

半年后,父女二人终于相见,李讷见到父亲,端详着父亲的脸:“小爸爸,你怎么瘦了。”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就是这句话,让毛主席险些落泪,随后二人再也没有分开过。

新中国成立后,9岁的李讷进入北京育英小学就读三年级,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为了不搞特殊化,李讷入学时的家长 登记栏中,写了保健医生王鹤滨的名字。

受父亲熏陶,李讷自小喜好历史与古典文学,并于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成为一名大学生。

毛主席自小对李讷要求较为严格,不允许她享受什么特殊待遇。

进入大学后,李讷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同样需要下乡劳动,也同样需要挤公交车。

李讷因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便到了解放军报社工作,且因工作能力出众,仅一年时间便到了主编的位置。

直到后来,毛主席为了锻炼李讷,将她派到了井冈山劳动。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二、讷娃的婚事是我草率了

毛主席重视对子女的教导,更经常教导子女,要深入到劳动人民当中去,在他的教导下,李讷成为了一名独立、优秀、果敢的女性。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1970年,李讷被调到井冈山,在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进行劳动。

她知道父亲调她来这里,是为了让她得到更好的锻炼,更加深入了解民众,所以格外刻苦。

李讷的堂姐和堂姐夫都在这里工作,堂姐夫是这里的党委书记,虽是如此,在劳动期间,她依旧不怕苦不怕累,与大家同吃同住,谨记父亲教诲,不搞半点特殊化。

随着李讷年龄的增长,家人也开始着急她的婚事,堂姐夫就曾向毛主席提过,想给李讷介绍对象。

毛主席则表示:“她幸福就好,找个工人就好,找个农民也罢。”

缘分该来时自会来,这日,李讷正在做劳动,一位姓徐的小伙出现在她面前,因为小徐的帮助,她干起活来轻松了不少。

随后,小徐时不时便过来跟李讷搭话,并频繁约李讷散步、吃饭,随着相处,两人很快便互生好感。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小徐是内部招待所的一名服务员,性格外向活泼,虽然没上过几年学,却待人真诚,人缘极好。

李讷性格内向,平时不劳动的时候,总是会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读书,小徐的出现,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她稍显单调的生活。

李讷的母亲在得知李讷与一名服务员在一起,并且还有结婚的想法后,强烈地反对起来。

她认为,毛主席的女儿,怎么能与一名服务员相恋呢?并告诉女儿,不要一时冲动,结婚不是儿戏。

因为此事,母女还曾发生过争执。

面对母亲的反对,李讷只好求助父亲,她写了一封报告交由父亲,告知了父亲自己与小徐相恋并想结婚一事。

毛主席收到报告后,很是激动,先是让警卫员将小徐的个人信息调查了一遍,又拉着警卫员问东问西,了解了两人的相识过程。

虽然小徐没怎么读过书,但好在人忠厚老实,自己的女儿也喜欢,便大笔一挥,在报告中批复了“同意”二字。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父亲都同意了,母亲只能作罢,1971年9月,李讷和小徐的婚礼在“五七干校”的一座小院子里举行。

因小徐家庭条件困难,毛主席也提倡节俭,是以婚礼仪式较为简单。

因为工作原因,毛主席未能到场参加女儿的婚礼,却叫来警卫员,为她准备了一份特殊的嫁妆: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李讷收到后非常高兴,她明白父亲对于她的期望和良苦用心。

母亲是十分了解女儿的,事实证明,李讷与小徐的婚姻,确实有些冲动的成分在里面。

婚后,两人开始时过得十分甜蜜,只是很快,甜蜜的泡影就被打破。

因为两人文化差异巨大,有时小徐会听不懂李讷与他分享的故事,而李讷也慢慢发现,小徐性格太过耿直,经常快言快语,两人因此经常发生争吵。

两人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几乎无话可说,李讷无法改变小徐,而自己也不会因为小徐有所改变。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1972年,32岁的李讷最终向小徐提出离婚,当时,李讷已有身孕,离婚后便回了北京。

而小徐则回到了东北老家劳动,两人就此分道扬镳。

毛主席得知此事时正在办公,他见警卫员送来了自己最爱的小女儿写给自己的报告,正一脸高兴。

但当他看到报告内容时,却严肃起来,甚至险些落泪。

报告内容称,李讷已经与丈夫离婚,且已有身孕。

毛主席在收到报告的第一时间,将李讷叫到了跟前,寻问事情缘由,并宽慰女儿,支持女儿的决定,只要她幸福就好。

但当李讷走出办公室后,毛主席却眼含热泪,对身边的警卫员说:“是我不好,讷娃的婚事,终究,是我草率了!”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离婚后,李讷很快便生下了儿子徐小宁,因为儿子太小需要有人时刻照料,自己又需要赚钱养家,只能请来保姆照看儿子。

只是这样,生活的负担就比以前大了许多,花销非常大。

她其实本可以投奔父亲,但她没有,她一直记得从小父亲给予她的教导,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不应该再让父母担心。

虽然李讷从未找过父亲帮忙,但其实毛主席一直派人打听着李讷母子二人的生活情况。

在听闻女儿生活举步维艰的时候,便想着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3000块钱来救济一下,又想起自己这个小女儿自小身体不好,便又追加了5000块钱。

李讷在收到钱后,大声的哭了起来,她知道,父亲原来一直默默的关注着她,这是父亲对她的爱。

要知道,毛主席一生节俭,这8000块钱几乎是他所有的积蓄,这足以见得毛主席对于李讷的宠爱。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甚至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时,都在遗愿没能见证自己最爱的小女儿李讷重获幸福。

三:父亲,我现在很幸福

毛主席的逝世,让李讷深受打击,她知道,那个总是叫自己“大娃娃”,有着宽厚肩膀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自己。

但她知道,父亲的心愿,是希望自己能够过得幸福,她应当让父亲放心。

随后,她带着儿子徐小宁搬到了西城区的一处小院内,过起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大小事务皆亲力亲为,苦力活也不在话下。

她常常骑三轮车拉大白菜,用板车拉煤球,接送孩子上下学……

因为生活的压力以及父亲离世对她的沉重打击,李讷的身体愈发不如从前,生活上也比较困难。

直到1976年,李银桥、韩桂馨夫妇回京。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李银桥是毛主席的护卫长,后调到天津公安局,李银桥与妻子韩桂馨能够喜结连理,还是毛主席给牵线搭桥促成的。

韩桂馨则在李讷童年时照顾过她很长时间,夫妇两人回京后,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望李讷。

李讷因身体原因,正住在昌平县医院接受治疗。

“李叔叔、韩阿姨!”李讷第一眼便认出了这两位儿时熟悉的面孔。

李银桥与韩桂馨夫妇环顾四周,发现病房内布局比较拮据,条件非常不好,在了解了李讷一直没有再婚后,便有些着急,想着给她介绍个对象。

“李叔叔,父亲已经去世了,我现在的身体情况,谁还肯要我啊。”李讷低落地说道。

“胡说!多少人张罗着给你介绍对象呢!”李银桥心疼地说道。

此后,李银桥夫妇便一直将此事放在了心上,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1984年,李银桥的好友王景清来家中探望夫妇二人,聊起自己因与妻子性格不合,早已离婚多年,如今孑然一身,想重新组建家庭。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李银桥与王景清认识多年,他的为人李银桥是再清楚不过了,随即他灵机一动,将李讷的情况说给了王景清,并很快安排他与李讷见了一面。

缘分有时就是这样奇妙,两人都饱读诗书,都经历过一段婚姻,彼此有许多聊不完的话题,第一次见面便互生好感。

王景清高大帅气,浑身正气,虽然比李讷大13岁,却体贴周到,很快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1984年,44岁的李讷与53岁的王景清在北京结为夫妻,婚礼只邀请了各自密友参加,却十分温馨。

在与王景清结婚后,李讷过上了简单幸福的家庭生活。

就连李讷的儿子后来也改名为王效芝,随王姓,即效仿外祖父毛润芝的意思,这足以见得,王景清待母子二人定是极好的。

王景清喜好书法,人也忠厚老实,会做饭,还承包了家中家务,把李讷照顾得非常好。

李讷腿脚不好,王景清就弄了个小三轮车,载着她到医院看病,王景清说:“她辛苦了大半辈子,是该让她享享福了。”

细节见证幸福,李讷感慨,自己终是遇上了对的那个人,终于可以告诉父亲,自己现在过得很幸福了。

1972年李讷离婚,毛主席得知后自责:是我不好,讷娃婚事太草率了

随后,她与王景清一同,到了毛主席的旧居韶山,把自己的心上人正式介绍与父亲。

到韶山后,李讷触景生情,触摸着毛主席生前所用器具,忍不住落下泪来:“父亲,我现在过得很幸福,请您放心!”

一旁的工作人员听到都为之动容,便说道:“您到了韶山,就是回家了!”

夫妇二人没有立刻赶回北京,在韶山住了一晚,当晚下起了雨,这雨似是父亲给予她的回应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