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0后小伙王新博:让牡丹在银器上“盛开”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冯锴 淑娅

4月25日上午,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菏泽南平花园小区,在一间车库外,就能听到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锤击声,这间车库就是王新博的银器錾刻工作室。

90后小伙王新博:让牡丹在银器上“盛开”

在工作室内,王新博正伏案对着一块银片不停地敲打。这是一件牡丹錾刻的半成品,花瓣的形状、叶片的脉络都清晰可见,令人啧啧称奇;而鼓起的花朵更让这个作品栩栩如生,让人赞叹。王新博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錾刻作品主流是龙凤之类的,牡丹图案并不多见,因为錾刻的表现形式多是浮雕,牡丹花为球形,并不好表现。和多数菏泽人一样,他也有着深深的牡丹情节,学会錾刻手艺后,便思索着如何把錾刻和牡丹结合起来,经过长时间摸索,找到了现在的这种表现形式。

90后小伙王新博:让牡丹在银器上“盛开”

錾刻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技法,一部錾刻作品需要经过设计、熔炼、錾刻、打磨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在人们的印象中,还坚持这种传统手工艺匠人多是老人了,而王新博是一名“90后”小伙,从事这行已经有5年时间,他怎么会对此有兴趣,又将此作为谋生的手段呢?

90后小伙王新博:让牡丹在银器上“盛开”

王新博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从小动手能力就比较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2016年1月份,央视出品的一部三集文物修复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打动了他。“里面的老匠人都六七十岁了,但他们可以通过传统手艺修复古代的各种东西,自己就被中国传统技艺深深的吸引了,这些东西必须传下去……”王新博说。

90后小伙王新博:让牡丹在银器上“盛开”
90后小伙王新博:让牡丹在银器上“盛开”

之后,王新博便在网上查阅相关内容,在看到一部关于银器錾刻的纪录片后,便决定去学习錾刻技艺。于是,他说服家人,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有着“小炉匠村”之称的云南鹤庆新华村拜师学艺。然而,拜师之路并不顺利,虽然新华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制作银饰,但他从村头问到村尾,别人一看他是外地人,都不愿意收他为徒。沮丧之际,一位好心人让他去村里的寸发标先生家里看看。

90后小伙王新博:让牡丹在银器上“盛开”

这不仅让王新博重新燃起了希望,更让他喜出望外,因为寸发标就是自己之前看到的那部纪录片的主人公。同时,他心中也十分忐忑,寸发标是赫赫有名的大师,他会理会自己这个毛头小伙吗?经过几次拜访,寸发标最终被王新博的诚心打动,收他为徒。之后,王新博住在寸发标先生家里安心学习錾刻技艺。2017年6月,王新博回到菏泽,将车库改装后成为自己的工作室。

90后小伙王新博:让牡丹在银器上“盛开”
90后小伙王新博:让牡丹在银器上“盛开”

王新博说,菏泽既是中国牡丹之都,又是书画之乡,他希望如果有机会能和菏泽的书画大家合作,自己用银器錾刻的方式将他们的牡丹题材作品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