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构成清朝帝王体系的四个女人|历史思维导图

作者:为天地贡献心灵
构成清朝帝王体系的四个女人|历史思维导图
构成清朝帝王体系的四个女人|历史思维导图
构成清朝帝王体系的四个女人|历史思维导图
构成清朝帝王体系的四个女人|历史思维导图
构成清朝帝王体系的四个女人|历史思维导图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天命十年(1625年)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册封为庄妃,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福临即位,为顺治帝,尊为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于昭西陵。雍正、乾隆累加谥,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构成清朝帝王体系的四个女人|历史思维导图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满洲镶黄旗人,加封一等承恩公、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

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葬泰东陵。全谥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构成清朝帝王体系的四个女人|历史思维导图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满洲正黄旗包衣(后抬满洲镶黄旗),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嘉庆帝生母,内管领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晋为皇贵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储;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构成清朝帝王体系的四个女人|历史思维导图

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十月二十二日(阳历11月15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