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作者:亮节智库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因东汉明帝为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归来宴平乐,美酒斗诗千”诗句,脍炙人口,千古传颂。平乐村亦是全国唯一的牡丹画生产基地,素有“书画之村”的美称,被誉为“农民牡丹画创作第一村”。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基本概况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的平乐村,距洛阳市12公里,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且南临千年古刹——白马寺,交通便利,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平乐村年创作销售牡丹画40多万幅,收益达1.2个亿,变为闻名全国的农民牡丹画第一村,这里的农民用牡丹画 “活”了一个村!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2006年当地政府着手采取措施,开始将平乐村打造成“中国牡丹画第一村”。2007年,平乐村被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特色文化产业村”荣誉称号,平乐镇也被文化部、民政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那平乐村是如何凭借一幅画,实现“一年挣他一个亿”的小目标的呢?今天亮节君就带各位去探索一下平乐村到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发展历程

千百年来,平乐村民有着崇尚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平乐农民牡丹画”则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而平乐村牡丹花的发展故事则要围绕一位美术教师讲起。

1.与花邂逅

1983年春,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在洛阳市王城公园举行。在洛阳务工的郭泰安带着弟弟郭泰森到城里赏花。那是郭泰森第一次看到牡丹花,他被千姿百态、色彩丰富的牡丹花瓣深深震撼。由于没有相机,身为美术教师的郭泰安就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在本子上素描出一朵牡丹。这次和牡丹的邂逅,成为郭家兄弟生活的转折点。

2.产业契机

颇具美术功底的郭泰安于是开始创作牡丹画,郭泰森在兄长的影响下也开始艰苦练习。随着技法日渐成熟,兄弟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白马寺景区卖画。没想到,游客对牡丹画爱不释手,瞬时抢购一空。渐渐地,本地、外地的商家慕名而来找他们定画,兄弟俩的牡丹画声名鹊起。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此后,郭泰森也迎来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高光时刻”:2010年,他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作为文化使者,郭泰森随河南省大型文化交流团出访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同时受郭泰森影响,村里不少农民也想学习画牡丹,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郭泰森举办了牡丹画免费培训班、画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场场爆满。

3.以花为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开始积极推动牡丹画商品化,村里几位比较有名的农民画家把作品销往西安、济南、昆明等大城市,有些还漂洋过海,被日本、美国、东南亚各国书画爱好者收藏。收入的不断提高,调动了村民的绘画积极性,促使当地搞牡丹画创作的农民逐渐增多,为牡丹画销售数量的增加创造了条件,促使牡丹画销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除了绘画作品直销外,2016年以来,绘画还带动装裱、研学、文创、电商、物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平乐村仅牡丹画一项产值每年可达一个多亿。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4.借势奥运

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洛阳市组织“千人千米画牡丹”活动,平乐村100多位农民画师参与,一时轰动全国,也引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该村调研、考察。平乐村牡丹画借助奥运这个契机,不仅名声大噪,奥运第二年开始政府也加大投资力度,先后扶持38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占地90亩的“中国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建成运营以后,把100多位画师请进园区集中创作、交流、展示、经营,规划产业发展的方向,集聚发展、转型提升。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智库锦囊

平乐村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不但让平乐村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同时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帮助平乐村农民闯出了一条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子。在艰巨的乡村振兴道路上平乐村无疑是用了一股“巧劲儿”,其中又有怎样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呢?亮节君在这里总结了三点,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1.借势资源 抱团发展

乡村振兴发展中,有些村子有优势资源,但不懂得盘活资源,我们一定要懂得“借势”的重要性。这些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特色资源的乡村,可以通过将优势资源盘活、利用,作为本村的核心竞争力,借助资源优势快速“占坑”,形成自身特有的吸引点。还要有敏锐的眼力,发现周边优势资源,并且将其与自身关联起来,借势自身、周边所有能利用的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通过整合资产、资源、资金,探索“村企、村民”抱团发展模式,可以有效推动集体经济整体突破、提质增效。要做好“一村一品”,通过合作社、村集体、企业+农户等方式推动产业规模化、统一化、产业化发展。

2.占领市场 营销致胜

当本身没有优势资源可借助时,我们就要学会自己“造势”,以市场少有的、特别的吸引点作为旅游产业的温床,孕育出本土别具一格的亮点资源,先行占领市场,并且不断将其升级完善,永续性发展才能充当村民永久的摇钱树。

酒香也怕巷子深,营销环节是大陆农民最薄弱的一环,该如何破解?有以下两个切入点。

专业化团队 在资源充足、已有基本产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统筹建立一只懂互联网运营模式,同时具备农业专业知识的产业营销队伍;或者通过培训等方式将村民武装起来形成内部营销团队。

引进式外包 可以通过购买专业团队的打包营销服务,以便快速组建更为专业的营销队伍,以缩短对接客源市场的距离,占领市场,解决销售难题。

3.文旅融合,价值再造

乡村经济发展,要以文化带动产业成型,将主导产业发展为龙头,逐渐让产业扩散蔓延。做好文旅结合,互相成就并且互利共赢,文化因产业而得到传承,产业因文化而具动力。亦可将文化注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整个链条中,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各方价值最大化。

综上,依托本土优势资源,使本土优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借势周边能利用的资源并且抓住时代流量契机,再迅速占领市场,做好市场营销,就能将乡村有限的资源开发到无限的价值层面,是乡村振兴道路上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
她用牡丹画活了乡村振兴,一年能挣“一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