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彭德怀受批判,一位上将站起来说:彭老总是一位民族英雄

作者:荒沙历史

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受到了错误批判。鉴于当时的会议形势,许多开国将领不得不加入批判的行列。就算是彭总带过的一野的干部,也有许多人不敢为彭总说一句公道话。

彭德怀受批判,一位上将站起来说:彭老总是一位民族英雄

当然,大部分人不敢说真话,但还是有人敢说的,他就是开国上将王震。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从容地站了起来,然后清了清嗓子,在会上说:“彭老总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在抗美援朝时的贡献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在解放战争时相处时间比较长。我认为他是坚决执行中央在解放战争时的决策的。”

王震将军的发言,瞬间震惊了全场。大家没有想到,彭总的问题早就定调了,但他还是敢说彭总的贡献,不禁为王震这种厚重的人品和坦诚的性格而敬佩。

大家都知道,彭总与王震在解放战争中是上下级,也在解放大西北的战争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一野下属只有两个兵团,第一兵团、第二兵团。其中第一兵团的司令就是王震。因此,西北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第一兵团打了很多硬仗和胜仗。可以说,彭总与王震上下配合得非常默契。

彭德怀受批判,一位上将站起来说:彭老总是一位民族英雄

渐渐地,王震被彭总那种雷厉风行、敢打硬仗,胸中有大局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智慧所折服,对彭总也是越来越敬佩。

当然,彭总对王震也是越来越倚重,王震打仗沉着冷静,坚决果断,而且经常用奇招取胜,这让彭老总对王震越来越满意。因此,许多战役发起的时候,彭总都要把王震叫到一野的指挥所,二人共同商量战略战术,拿敌的方法。

彭总和王震也都是火爆的脾气,二人曾经有过许多次争吵,甚至当着司令部参谋人员的面,谁也不给谁面子,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甚至骂起来。不过,不管谁对谁错,对方都不记仇,而是等火气消了之后,相互之间再耐心地沟通,做思想工作,赢得对方的支持,这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比如,在解放酒泉的时候,他们就因为“挖心团”的事情争吵过。当时,酒泉敌人逃跑以后,在城里布下了一个巨大的间谍网,这些间谍多是经过培训的国民党女兵,意图与进城的军官结婚,然后从内部攻破瓦解我们。

彭德怀受批判,一位上将站起来说:彭老总是一位民族英雄

彭总限王震三天内破案,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但是,王震觉得这个事情有些复杂,而且这些人隐藏得很深,觉得至少要一个星期才能解决问题。但是,彭总坚持三天破案,二人便争吵起来,王震甚至和彭总拍了桌子。但最后,王震还是执行了彭总的指示。为了按时完成任务,王震三天三夜没睡,和保卫部门的人员不分昼夜连轴转,最后实现了彭总的意图。

破案后,彭总提着一些东西亲自上门看望王震,并提前通知了过来的时间。

王震困得要命,尽管参谋人员提醒他彭总要来了,他还是直接回了一句,你告诉他回去吧,我现在要睡觉。

毕竟,彭总是一野的司令,参谋人员感觉不好,便有些难为情。王震看出了参谋的难处,又补充说:你就这样说,没事。说完,倒在床上就睡了。

彭总知道王震在补觉后,笑着说让他睡吧,放下东西真的直接回去了,可见二人在战争年代是肝胆相照的,打仗时是上下级,平时是好朋友。

彭德怀受批判,一位上将站起来说:彭老总是一位民族英雄

建国后,王震的身体出现了问题,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出现的老胃病犯了又犯,折磨得他不能再工作了。后来,王震将进行胃部大手术的报告报到了彭德怀那里。

王震的胃要切掉一部分,医生说手术风险非常大,很可能引起胃部大出血或是并发症。

彭总一听,担心得够呛,怕手术做不好,王震下不了手术台,所以,手术报告一直压在那里犹豫着签不签。可是,他没有闲着,而是询问了许多医疗专家,让他们研判风险到底有多大。

后来,专家建议说,如果王震将军不做手术,那将来肯定活不成了。但是,做了手术,恢复得好,起码有一半的生存机率。彭总这才把字签了。他指示卫生部门,抽调全军最好的医生来做,手术准备情况一天一报。

彭德怀受批判,一位上将站起来说:彭老总是一位民族英雄

王震做手术那天,彭德怀心中担忧,甚至无法工作了。他一会儿往医院保健部打一个电话,问手术进展,直到王震安全出了手术室,他才松了一口气。

由此可见,彭总和王震的革命情谊可是不一般。大家也能想得到了,在1959年彭总遭遇错误批判时,王震为什么敢站出来为彭总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