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一个意料之外但细想又属于意料之中的安排,一加用自己的方式开始讲“Ace故事”,要颜值更要实力,多多少少让人有些兴奋。

从今年一月一加10 Pro算起,一季过去,一加也该有新动作了。按照一加这两年的战术习惯和产品线策略,大众都在等着它的“一加10R”,因为去年此时,一加就用一加9R为一加9系列打好了辅助,出色地完成了“忠诚僚机”的任务。但今天我们等来的不是“一加10R”,而是一加 Ace,一个并不遥远且熟悉的型号后缀,出现在一加品牌序列之内,有些新鲜感,但似乎又并不违和。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关于“Ace”的故事,谈不上传奇,但算得上精彩。客观来说,2019年的时候,OPPO推出了初代Ace(当时还叫Reno Ace),它在当时堪称“堆料极致”且又“价格实在”的最平衡之作品,甚至有“通勤游戏机”和“实惠水桶机”的美誉。随后的第二代Ace也口碑不错。让人唏嘘的是,之后因为种种战略调整的原因,OPPO并没有再安排第三代Ace的动作,属于“小战神”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

如今的一加,数字系列延续一加“优雅强悍的性能旗舰”定位的同时,新增的Ace系列,则是打造“有颜有料的性能王牌”,把不降级的硬核科技和快稳爽的游戏娱乐带给更多用户。想明白这一点,今天一加 Ace就显得特别惊喜——客观来说,虽然各自独立运营,互为友商,但这几个品牌之间的渊源是无法否定的,“Ace”的故事由一加来继续讲,赋予并强化“快准狠”的一加理念,合理。

从现实角度来说,一加Ace是一个全新的系列,在一加的产品序列定义上,它的确是“极致性能的游戏体验与应用体验”兼顾“没有负担的轻巧美学”的存在,但又自成一派。理论上,以后会有一加Ace的后续机型进行年度更迭,所以我们可以忘记“数字+R”的命名方式了。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作为实际上的代系传承的真实表达,我们把一加 Ace和一加9R进行参数参考,不是为了对比,只是由此体察一加对于这类机型的理解。

“浓浓的玩家味道”

之前我们说过,如果不考虑材质处理的工艺及其呈现的色彩艺术,单单是第一眼印象,一加 9系列的外观设计风格与同门颇有共性,甚至与当时某友商竞品也有诸多相似。当然,这是晃眼的认知,细品之下还是颇为不同。但终归一个道理,一加这次为自己的Ace“游戏机”也赋予了熟悉的硬朗的设计风格,似曾相识又特点鲜明。

更重要的是,为了符合“游戏机”的调性,一加 Ace的两款机身配色也取名为“开黑”和“回蓝”,不仅听闻即可知道其色系,也很讨巧地完了一把谐音梗,显得俏皮又高级。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其中,“开黑”属于那种“质感之黑”,是一加的经典配色,低调沉稳又不失优雅。在阳光的照射下,手机仿佛有光影流动 ,在严谨和秩序中彰显一击制胜的沉稳风范。而“回蓝”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瀑布,幻彩CD纹;双纹双镀板材。每一次出场,都是掌控全场的高光表现。从个人喜好来说,这两种配色都很讨巧,但从“游戏机”的格调来说,“开黑”版本的确气场更强。

从整体机身质感来说,一加 Ace机身厚度仅为8.2mm,整机重量控制在了186克,这要比绝大部分倾向游戏用途的手机明显要轻(也比三围尺寸更小的一加 9R的189克还轻),与常规通勤机型无异。另外,一加 Ace采用了硬朗直边,搭配2.5D台阶的全新设计,让一加 Ace看上去更加轻薄,也更具速度感和力量感。从主观感受来说,硬朗的线条和宽大纤薄(这两个词并不矛盾)的机身,在握持上并不一定非常舒适,但在游戏操控方面绝对是稳妥的“掌中宝”感觉。

一加 Ace为了做到如此有流动线条感的外观,采用了全新的电光瀑布工艺,行业首创光哑渐变,左侧纹理从上至下恰到好处得慢慢消失,自然渐变的留白能感受到光的流动。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在后置影像模块的设计上(要知道,目前的手机,辨识度和美学档次,很多时候都看影像模块的设计),Ace进行了非常细节的边缘3D处理,确保了舒适的手感。还针对两款颜色做了不同的处理,开黑采用了亮面处理,回蓝采用了更适合的磨砂质感处理。同时,后盖的线条的纹理不是相同的深度,出现了由深至浅的变化,带来更有层次的质感和细节,整体的磨砂质感也带来非常细腻的手感且不沾指纹。

客观来说,一加 Ace的设计语言的确很有熟悉的感觉,这并不是贬义。相反,在熟悉的感觉之下,做出自己的独到美学细节特性,也是一件考验功力的事。

平台,与时俱进的自我修养

直言不讳地讲,参考屏幕组件和影像组件的搭配,再考虑到外观要素的构成,我们有理由让本篇的主题“忠诚僚机”进行进一步拔高,而它的基本性能基础,就来自现在最“网红”的天玑8100处理器平台。

实际上,一加 Ace采用的是定制版的天玑8100-MAX,其Benchmark AI跑分比非定制版本高约2000分,同平台第一名,比肩骁龙888。当然,这并非它“网红”的原因,毕竟它的能事太多了。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从之前已经适配天玑8100平台的两款友商机型可以看出,这个平台的确很有竞争力,市场口碑目前也相当不错,性能和功耗的平衡做得非常到位。关于它的参数特性,这里就不说太多了。我们知道,天玑8000系列采用的是台积电5nm制造工艺,CPU为八核心,包括四个A78、四个A55,同时还有4MB三级缓存,GPU则是六核心的Mali-G610,另外还有第五代AI处理器APU 580,包括两个性能核心、一个通用核心。频率方面,天玑8100的大核2.85GHz,综合各大媒体的测试来看,天玑8100的安兔兔成绩基本都在80万~82万分,一加 Ace的成绩在此之上,与去年各家骁龙888机型相差不大。

显示方面,天玑8000系列集成MiraVision 780移动显示引擎,只比天玑9000略低一个档次,支持WQHD分辨率、120Hz高刷、高色准DeltaE、HLG/HDR10/HDR10+标准、4K60 AV1 HDR视频、即时屏幕动态帧率调整、AI SDR-HDR显示增强、全链路HDR10+。

另外,与天玑8100-MAX相匹配的另外两项基础性能配置,一加也毫不吝啬地选择了LPDDR5 RAM和UFS3.1 ROM,这也符合“游戏机”的必然调性。有意思的是,一加这次准备了12GB+512GB的版本,的确非常Ace,也符合2022年的“满血机型”的标准。而目前在售的天玑8100机型,则没有这个配置选项,一加“先人一步”的格局依旧。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在高效的运算能力基础上,一加做了两件事:结合MTK稳帧策略和HyperBoost的GPA稳帧策略的优势,当处理器处在不同温度时采用不同的策略,发挥各自的优势,保持长时间的稳帧;由于定制天玑8100-MAX支持1080p视频的夜景降噪,将每帧画面均进行像素级AI降噪处理,实现夜间动态的清晰画质(这个咱们后面章节再展开)。

要稳帧,一加的游戏稳帧引擎本来就让人印象深刻,而天玑8100-MAX的加入,让这件事变得更有底气。详细来说,HyperBoost稳帧引擎有GPA稳帧技术,它通过Al稳帧模型,每秒20次计算,让帧率更加稳定(帧率稳定性提升了72%,手机温度降低了3.2°C),不会出现断崖式掉帧,可长时间稳定输出;它还有图形异构技术,深入处理器内部,实时帮助处理器梳理工作量,让处理器的工作量不会超标(GPU效率提升36%,游戏功耗降低了5%)。按照官方的数据,一加 Ace 实测1小时《和平精英》,平均帧率88.44,掉帧次数1。这个成绩目前横向比较来说,超出很多非游戏类的高通骁龙8平台机型,的确惊喜。

另外,游戏独显芯片MEMC游戏插帧的功劳也不可忽略。简单来说,天玑8100-MAX将数据传输给游戏独显芯片,游戏独显芯片工作,将数据传输给屏幕,屏幕显示120Hz游戏画面,这个流程是明显的“双芯参与”表现。经过MEMC游戏插帧处理后不仅可以让60Hz的游戏帧率翻倍,而且还能让120Hz的游戏更加稳定。提升画面流畅度,改善游玩时体感发热情况,提高操作跟手性和稳定性,降低功耗。目前MEMC游戏插帧技术已经适配《原神》《QQ飞车》《英雄联盟》等热门手游,更多游戏也在陆续适配中。

当然,说到“稳定高效的游戏状态”,散热组件也必须要谈。虽然天玑8100平台的功耗控制有效,但锦上添花的事还是有必要的。一加 Ace首发了超晶石墨散热方案,散热性能比前作提升60%,长时间游戏手机不会明显发热,确保芯片性能持久释放。按照官方的说法,它是一加史上最强的全新石墨工艺散热技术,超大面积液冷VC+高导热压铸铝中框+大面积石墨片,成本不低(VC散热面积达4129.8平方毫米,总散热面积35198.2平方毫米,是一加史上最高水平)。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另外,这次与一加Ace同步发售的还有一款散热背夹,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周边配件。它的名字叫一加18W冰点散热背夹,适配性不错,散热性能也不错。电路包括防冷凝水设计,考虑周到。

极速狂飙的150W!

在电池和快充方面,之前一加 9系列搭载4500mAh容量双电芯电池,“超满血”的Warp Charge 65T有线闪充,29分钟充电100%,比同为65W的一加 8T快了25%——是的,一加 9R也继续了这份“闪电速度”。的确,这套65W的闪充方案,一直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这些年也让很多人体会到了“旦用难回”的感受。不过,2022年的一加,需要有更强的充电方案,它也的确有这个实力。

于是,一加 Ace搭载且全系标配长寿版150W超级闪充,号称充电1分钟即可开黑1局,4500mAh锂电池17分钟就能充满。值得注意的是,这150W超级闪充虽然并非一加 Ace第一个搭载,但“长寿版”则的确是全球首发。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具体来说,一加 Ace不仅支持150W的超级闪充而且对电池还进行了升级,将电池从3C提升到6C,并且采用串联电芯,充放电倍率翻倍。电池循环充放电1600次仍有80%剩余容量,电池寿命是行业标准的2倍以上(智能动态地调控电流,延长电池寿命)。手机在使用4年以后还有80%的电量,远超行业标准。同时获得德国茵T V安全快充系统认证,保障充电安全。

在技术细节上,它的这套电池系统,有定制电池管理芯片,可以智能管理电压电流,主动识别一加充电头与充电线从而确保充电安全,同时能保障充电效率并进一步确保充电的安全性。同时,仿生修复电解液技术,在电池充放电循环的过程中,持续修复电极,减少磨损,从而强化电池寿命。

当然,作为现在各家“内卷”的一个新项目,原装充电头的高规格配置也变得非常必要(最近几家的新品旗舰,都在充电头上采取了高配标准化操作,为消费者“节约”了一两百块的支出)。一加 Ace标配150W超级闪充充电器,一头多用。仅需一个充电器就能满足全场景的充电需求,兼容PPS、PD、QC等多种行业快速充电协议,可满足市面上主流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快速充电需求。

确定过眼神 是“游戏机”的感觉

显然,Ace符合一加进入“游戏圈”的思路,又能保证“量”的提升。运算性能有保障,电力满满有信心,一加 Ace可以开始“游戏机”之旅了。要知道,这款机型通过首届《英雄联盟》手游职业联赛(WRL)的比赛用机硬件测试认证,成为首届英雄联盟手游职业联赛(WRL)推荐用机。同时,它也通过《和平精英》职业联赛技术实验室赛事环境认证。对了,泰尔实验室游戏手机认证,也是一加 Ace的游戏性认可之一。

当然,“游戏机”的体验,操控的细节与“额外加分项”都是必不可少的用心之处。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实际上,一加 Ace这块120Hz(在游戏中120Hz、90Hz、60Hz三挡可选)的6.7英寸OLED柔性直屏的确具备出色游戏平台的发挥空间,对于竞品而言,它的尺寸是有优势的。这种情况,在realme GT Neo3上已经被证明过了。而且,一加 Ace的屏幕获得HDR10+认证标准,局部峰值亮度高达950nit,色彩准确细腻。每一帧画面都可以独立调整颜色、亮度和对比度参数,画面真实如肉眼所见。并且还支持护眼模式、屏幕色彩模式、自动亮度调节、手动亮度调节、屏幕色温调节、HDR视频高亮模式、暗色模式、多亮度色彩校准等功能。新一代COP 封装工艺打造超窄边框和超高屏占比,这也是保持一加 Ace高颜值的加分项。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而且,一加 Ace这款屏幕还支持720Hz电竞触控,触控响应速度是画面显示速度的6倍,以最低的响应时间识别手机的滑动和触控,提升用户游戏操作。一加 Ace能够支持高达1000Hz瞬时触控采样率,极限场景操作无极限。

4D振感方面,一加 Ace定制的X轴线性马达配合ColorOS12.1的全面触觉反馈优化,给我们带来熟悉的“一加味道”的4D振感,且触控体验全面升级,加倍沉浸式游戏体验。在此,我们就不额外介绍ColorOS12系统了,它推出至今这大半年,已经让很多欧加系机型得到了体验上的“质的飞跃”。

为了更好地还原原声,保留更多音频细节,游戏中脚步声、射击声、撞车爆炸等,立体声双扬声器也是意料之中的配置。

网络速率的保障方面,电竞9天 线配合Wi-Fi蓝牙全加速技术,也是一处亮点。一加 Ace的9支天线同时工作,能够敏锐地捕捉手机周围的任何信号。玩家在握持手机时无论用户横握还是竖握,无惧信号遮挡。而全新天线设计+自研独家网络优化算法,通过“频分多通路设计”“混合通信设计”和“智能动态时分技术”,从芯片、射频链路、天线、通信协议四个模块,进行综合优化,解决了蓝牙和Wi-Fi互扰问题。按照官方的数据,其平均网络延迟,由120毫秒降低到了50毫秒 ,在目前的竞品中处于领先地位。

影像继续适用主义

做为一款“辅助性”的次旗舰,一加 9R的定位使然,在影像配置上并没有“哈苏的印迹”,没有IMX689的主摄,更没有IMX766和IMX789的加持,考虑到它的差异化定位,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有着同样战术目的的一加 Ace,在影像上的考虑,显得比一加 9R有更成熟的举措。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5000万主摄(IMX766)+800万超广角(IMX355)+200万微距的三摄方案,符合一加 Ace的调性,也符合目标用户的客观需求。我们知道,两年深度打磨的IMX766大底,是由欧加与索尼联合研发,率先使用。目前有十余款手机搭载这颗传感器,影像算法经历了40次大版本的迭代优化,它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收获了非常高的口碑。

同时,OIS光学防抖也成为一加 Ace的标配。在OIS光学防抖的协同下,一加 Ace的IMX766实现了“越级的”主摄像头硬件配置,在“大光比”成像环境下拥有优秀的成像表现。成像锐度、降噪和暗光细节俱佳,能为用户带来极佳的拍摄体验。

又见“旋风小战神”|一加 Ace演绎颜值与实力

我们前面提到,一加 Ace定制天玑的8100-MAX还支持独家定制的夜景降噪算法,芯片级调校和实现1080p夜景视频降噪。所以,IMX766与天玑8100-MAX的配合,让这台“游戏机”的夜景拍摄依旧让人放心。

另外,一加 Ace还具备ICE抓拍引擎,抓拍算法更加强大,更容易抓拍动态对象,比如冲浪、滑板、赛车、小孩子奔跑等场景。

至于前置嘛,一加 Ace没有延续之前一加机型常用的那颗IMX471的1600万像素镜头,而是采用了三星S5K3P9,同样是一颗用途广泛的1600万像素镜头。因为平台的升级,相关软性表现肯定有着对应升级,可玩性也保持了一贯风格,这里就不多说了。

EF点评

一加 Ace的确是一款“快准狠”的新锐之作,它之于一加的意义,在2022年里,甚至胜于2021年的一加9R。它的出现,是一加诞生第二次为国内市场做出变革性的“产品定义新阶段”——而且,这并不会影响一加所追寻的“不将就”理念。我们必须要强调,一加虽然有了明确的“两条线”产品规划,但这依旧不代表一加会由此开启“机海模式”。

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来说,一加 Ace有足够的战斗力,“旋风小战神”的定义,“快”是关键词,且体现在它的方方面面。作为首批搭载天玑8100平台的机型,刘作虎之前的承诺是可靠的。大众很清楚,一加的背景可不是一个“小众品牌”那么简单,我们也知道一加“不将就”的基因决定了它做出任何一个新的产品布局都会有着深思熟虑的表现。与去年一加9R不需要回避“它是骁龙870版本的OnePlus 8T”的情况不同,如今一加 Ace有着更明确的时代特征,也有着更多与时俱进的撒手锏——比如,“忠诚僚机”变成“让人钟意的游戏机”。

过去我们强调,找准用户的需求而不再拘束于“决战光明顶”的得失(只盯着最高端机型的市场),用卖点足够强的产品来下探更广泛的市场,从量的角度去给一加品牌增加更多“光泽”,是正确的。或者说,参照一加 Ace的价格策略,它所面对的对手有Redmi K50、iQOO Neo6、realme GT Neo3等等,之后应该还有陆续上市的天玑8系列平台竞品甚至“同价位的骁龙888平台竞品”,这都要看各家到底能“内卷”到什么境界。反正,在足够强劲的平台和足够好用的操作界面压阵之下,一加要做出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已经是一件值得傲娇的事。入手,是可以的。

的确,过去的一加,小众始终有小众的好处,比如可以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产品本身的细化上,而不用考虑太多“为了迎合而迎合”的市场定论。但现在的一加,考虑问题显然更加全面,一加 Ace这样的产品,已经真切地把“冲量”这件事摆正了位置。2022年,越来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和越来越波云诡谲的供应链态势,让每一家有故事的品牌都不得不优先考虑如何用现实的举措把故事继续讲下去——把一切资源与力量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一加本来就有这个资本。

最后提一句。一加既然已经开启了“下探与拓展”的策略,那么下半年会不会有一台用天玑9000平台的“一加 Ace Plus”(我瞎编的),像去年一加9RT那样,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