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长行原创丨我的那些呆言呆语(续篇)

我的那些呆言呆语(续篇)

文/周长行

写在前面的话:

那天笔者突然想写点啥,它说写我呀,我问你是谁?它笑了,咯咯的怪笑。愕然!我看不清它是谁,愈发地愕然。它要翻脸的样子,憋不住了,便自我介绍开了:我姓呆呀,呆着的“呆”!也是宅家的“宅”呀!合并在一起叫“宅家呆着”嘛。咿咿,你别说了!我打住它的话,再说下去,我就得捂它的嘴了。于是以它为题材,写了篇《我的那些呆言呆语》。一写就是4000字。经《真言贞语》公众号推送,《今日头条》《百度》《一点资讯》《网易新闻》《搜狐新闻》《人民日报》《看点快报》等七家媒体网络相继登载出来,受到读者们的欢迎。遗憾的是只登了上半部分。但我自信,不会有什么碍于发表的问题。因为《人民日报》用了,我就有这个底气了。所以,把下半部分也发表出来,敬请读者的关注和期待。

(接上篇)面对“宅家呆着”的压力,与读与写结伴而行,则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一旦坐下来,写下去,时间就觉得不够用了。每写作发表一篇东西,其内心的充实感则无法形容。何况又不愁“无米下锅”,在“呆”言“呆”,身在宝山需识宝呐,一个“呆”字成为一个写作者顺手拈来的题材,一个乐此不疲的“抓挠”。在家“呆着”最怕没有抓挠。是津津有味的写作让我拥有了“抓挠”。

我那些广泛被传播着的篇什或段落,就是被抓挠出来的。试举几例:

在《“呆”在家里18天后的感言》中,我这样写道:不是“没事呆着去”,而是国家出了大事,地球出了大事,我们必须呆在家里。一个“呆”字,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事。比如,在外面的人少了,呆在家里的人多了。看起来,社会环境清静了许多,可家家那本难念的“经”愈发难念了,家庭愁绪渐浓:有的愁经营,有的愁失业;有的愁上学,有的愁毕业;有的愁现在,有的愁未来;有的愁回国,有的愁出国;有的愁一胎,有的愁二胎;有的愁鸡毛蒜皮,有的愁天文地理……愁愁愁,问君能有几多愁?呆到何时才是个头!不少人在焦虑:还要呆多久啊!

笔者在文中坦言答道:需要“呆”着看,边“呆”边看;在看中“呆”,在“呆”中看;呆呆看看,看看呆呆;在“呆”中忍,在忍中“呆”;呆呆忍忍,忍忍呆呆;到底看看这个“呆”字能被炼成啥模样!

总之,“呆”的效果初显,假若不这样“呆”着,后果更不堪设想!

尽管“呆”得不耐烦,“呆”得心灰意懒,“呆”得没着没落,“呆”得懵懵懂懂,“呆”得愁云密布,然而,至少现在看来,一个“呆”字仍无以替代。对我们“呆”在家里的这些人而言,仍然是别无选择。正可谓:“呆”字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无须再啰嗦,不呆如何好?

在《“呆”在春雪里的思索》一文中,笔者提炼出了“一个字的人生”:人在独自发“呆”时候,难免会胡思乱想,有时达于剑走偏锋的程度。比如今天,琢磨起我们这一代人来,似乎就是一个字的人生:三年自然灾害时,一个字,“饿”;文化大革命时,一个字,“乱”;改革开放时,还是一个字,“钱”;当下吧,又是一个字,“呆”;接下来还有一个字,“烦”,在家呆久了,没有不烦的。咿呀呀,人生终归都是一个字,来时,“生”;去时,“死”。不过如此尔尔!人是多么的简单呐,不就是一个字么——活!然而……

在《人间巢穴》里,我记录下自己的幻觉:人间像蜂窝,密密麻麻遍布疫情所在的地方,不管是楼房,还是平房;不管是别墅,还是土坯墙屋,它对于“呆”着的人们,统统都似“巢穴”的模样。法布尔在著名的《昆虫记》里不厌其烦地描述昆虫巢穴与人类蜗居的异曲同工之妙,更是加剧了我的幻觉。

呆在各自“巢穴”里的所有人或所有的昆虫,在“活”下去的底线上竟如此地惊人相似。我不止一次地打量自己“呆”着的角落,疫前,它叫“长行工作室”。抗疫的日子里,我却从未想到过是在“工作”。满脑子里尽是“躲躲躲”“呆呆呆”“写写写”!同样的空间,如今它分明就是一个让我打发余生的巢穴。

周长行原创丨我的那些呆言呆语(续篇)

不可思议的则是2020年2月28日《包子的呆望》中所记录下来的情景:我儿子家的猫咪叫包子。很乖,模仿的本领很高,高到难以理喻;胆子极小,小到见到老鼠都浑身打颤。简直是个笑话,是啊,平常的日子里,包子就是儿子一家的笑料。然而,在儿子全家“呆”着的日子里,包子吃饱了,就乖乖地趴在窗台上呆着。它好像懂得主人一家人为何“呆”着。它又好像暗暗发誓与主人一“呆”到底。让我悬着一颗心的是它的下颚够在窗台棱角角(锐角)上的那个姿态。一只不到两岁的小猫咪正是淘气的年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年龄,哪个地方不能爬不能抓不能玩不能看啊?想看窗外的动静,有的是地方啊!怎么会选择这么个锋利的棱角上安置自己的脑袋?睁大眼睛久久地呆望着窗外,居然一个上午都纹丝不动。其“呆”着的功夫既惊险又逗笑,大家皆因包子的“恶作剧”而不解而震撼。我儿子还为它的这个姿态拍了照,孙女画了素描,发到圈里去,圈友们惊诧不已,议论纷纷。

其实,照片和素描,都极难表达包子的呆望。我太震惊于它眼神里流露出的那种悲伤(一种敏感至极的悲伤),然而,家人都为这个小东西的泪汪汪的眼神而难过不已。不忍心让它总是那样的呆望不止,有时抱开它,让它随便玩玩,或伸伸懒腰或打个滚儿,然而,不,不!它依然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依旧纹丝不动,执拗地,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天空,很久很久。直到解封,它才恢复欢快的样子。一旦再有封控来临,它还是那个让人跟着难过的样子……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笔下还会出现何样的“呆”着?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或者叫拭目以“呆”吧……

(写于2022年4月23日。插图:周予桐 画)

周长行原创丨我的那些呆言呆语(续篇)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1949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黄南村。1969年2月参军入伍。1990年9月转业回地方供职于济宁电视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诗人。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鲲鹏腾飞的地方》、长篇传记文学《不醉不说 乔羽的大河之恋》《乔羽恋歌》《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等。曾主笔撰写中央电视台39集大型电视系列片《大京九》,其由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京九解说词》已被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正式教材使用。退休后,致力于网络文学的写作,以其接地气、独立特行的作品获得国内外读者好评如潮。“作品至上,读者至上,生活至上”的理念,正是他奋力笔耕下潜民间的动力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