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世界读书日,晒晒家庭亲子阅读计划

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进行阅读指导”问题,本报邀请三位家长分别从幼小中三个阶段,分享他们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幼儿阶段

制定TA的个性化阅读方案

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世界读书日,晒晒家庭亲子阅读计划

陈苗苗 |北师大教育学博士后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童书育儿法创始人

因为研究领域是阅读教育,我在线上线下接触了大量的家庭,发现对幼儿家庭来说,共性的问题就是:孩子缺乏阅读兴趣怎么办?看书坐不住怎么办?不喜欢自己看就喜欢听大人讲怎么办?虽然提供共性的解决方案并不难,但有时家长拿回解决方案还是解不了自己的渴,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就因为缺少了一份“个性化的阅读方案”。

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家里的个性化阅读方案吧,说说我们家怎么结合孩子个性引导他成为一个爱阅者。家里的两个男孩相差5岁、个性迥异,如何结合他们截然不同的发展特点量身打造阅读方案,让我常陷入冥思苦想中。后来出版了《1000天阅读效应——0~ 3岁婴幼儿阅读启蒙及选书用书攻略》《1000天阅读效应2——3~6岁各项能力发展特点及选书用书攻略》,也是对家庭个性化阅读问题的思考。

首先,幼儿读书在于有趣味,要为孩子准备能吸引他兴趣的书,玩中读、读中玩。

我们家老大豆豆小时候,姥爷给他选了一些故事书,因为不适合,他不感兴趣,翻两下就溜走了。以至于姥爷担忧地说:“你这儿子一点也不喜欢看书!”但我通过观察老大豆豆的个性,结合他年龄特点,为他选择了特别能吸引专注力的游戏性读物,而不是很多获奖绘本故事。每天晚上,只要我一呼唤——“去给脑袋加加油啦!”他就蹦蹦跳跳往书房走。有一次,我们俩一起看一本超级锻炼视觉和记忆力的书,玩了2个小时都不觉得枯燥、累。所以在孩子阅读启蒙阶段,要千万百计为他选择能调动他的阅读兴趣的书,不要简单贴标签说孩子不爱看书。早期阅读的“趣”与“玩”很重要,“玩中读”可以让孩子一辈子的阅读之路走得更长远。

其次,根据孩子发展特点,按适合他的方式进行亲子共读。

我们家老二乐乐和哥哥个性差别大,语言领域发展速度差别也特别大。比如哥哥1岁多能背10首诗,而弟弟2岁半还说不清楚“爸爸”“妈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跟弟弟阅读是白费劲,只是他学语迟缓,更需要多积累以便某一天厚积薄发。而且像他这样语言表达能力发育晚,并不代表语言理解能力发育晚,所以我和他一起阅读时,我们就用肢体语言来互动,不仅玩得开心,记忆、注意、观察等多项认知能力都得到提升。

最后,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随时开展主题阅读。

老二乐乐目前正在读幼儿园中班,他自控力很强,但同时要求完美,上课时不爱举手,总怕自己会说错。针对他的成长需求,我就给他准备了相关主题的绘本,相当于在家里做了一个“说错没关系”的主题阅读。遇到成长中的难题,随时调整阅读主题,也是个性化阅读的特色。

随着中国家庭越来越重视阅读,随着0~6岁儿童阅读量持续攀升,未来中国家庭最缺少的就是契合孩子个性发展的阅读方案。

小学阶段

摒弃功利心 让孩子爱上读书

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世界读书日,晒晒家庭亲子阅读计划

于晓冰 | 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著有《减法教育》

因初中语文老师和小学五年级男孩的父亲的双重身份,我经常被人问及学龄儿童阅读的相关问题。

比如,读书是不是必须先大量识字?读书当然要识字,识字是读书的基础。不过,并不是大量识字之后才能阅读。小孩子最初可以读文字量很少的绘本,甚至每一页只有三五个字都没关系,要从孩子幼儿时就开始培养他对读书的热爱。我儿子上小学之前识字很少,几十字而已,那时读书多为亲子共读,到二三年级之后,识字量达到了一定水平,自主阅读就迎来了爆发期,现在每年的阅读量少说也有上千万字。识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读书才是目的,如果识字很多,但依然不爱读书,那识字就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如果孩子不爱读书,家长就要先读起来,孩子有样学样,自然就有爱上阅读的可能。如果家长只要求孩子读书,自己却不读书,那是没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同时,家长也要舍得花钱给孩子买更多的书,随时随地要让孩子有与书接触的机会。如果条件所限,家里藏书不多,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有些家长给孩子报个几千上万的课外班眼睛眨都不眨,而给孩子买几百块钱的书却觉得贵了。我则正相反,尽可能少给孩子报班,而绝不吝啬地给孩子营造良好读书环境。我家里有二三十组书架,每年都要花一两万元来买书。让孩子沉浸在书海之中,他自然慢慢就会爱上阅读。

还有家长担心:孩子读的书没什么营养怎么办?书籍营养的高低,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去判断,而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才是好书。读书不能贪多求快,不是非要拔高不可。有些人陷入了非读“四大名著”就不是在读书的误区。事实上,能读的书很多,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各个领域的书籍都要有所涉猎。读书要随着年龄增长和水平的提升逐步扩展深入。也不要仅仅围绕着考试规定的所谓必读书来读。我在指导儿子读书的过程中,从来不硬性规定他必须读什么,而是给他更多选择,自然而然地逐步跨越从能读、爱读到扩展读、深入读的不同阶段。

孩子上学之后,很多家长期待孩子读书之后,能够立竿见影地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们常常发愁:“孩子读了很多书,但是考试阅读仍然丢分,怎么办?”日常阅读和考试阅读固然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考试阅读又有其特殊性,有一些“答题套路”。如果日常阅读水平上来了,必要的时候再帮他理清考试阅读的特殊性,则应对考试简直是小菜一碟。反之,太早提供那些应试套路,看似立竿见影,实则饮鸩止渴,会让孩子失去了在阅读上更进一步的可能。

一言以蔽之,阅读是实践性活动。不要过度纠结读什么、怎么读、读了有没有收获等问题,摒弃掉功利心。最重要的是读起来,持续不断地读起来。

初中阶段

重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世界读书日,晒晒家庭亲子阅读计划

黄鹂 |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亲子阅读推广人

我家有个正在读初二的14岁女娃格格,她是一个爱读书、爱分享、爱创作,在阅读的滋养下快乐成长的女孩。

她读的书比较杂,大多是她自己在书店、图书馆选的,还有学校推荐的课外必读的,也有我们为她推荐的。这些书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红星照耀中国》《万物简史》《可怕的科学》等经典名著。在选书方面,作为家长,我们比较关注她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并在必要时予以引导。比如,建议她要广泛阅读,在文学领域不仅要读小说,还要读散文、诗歌、戏剧等;在人文领域不要只偏爱历史类书籍,还要读一读艺术、建筑、政治、社会、哲学、宗教方面的图书;在科学领域应涉及数理化、天文、地理、医学、环境等方面的图书。此外,在阅读深度上,我们建议她每本书都尽量画一下思维导图。

因为格格从小喜欢讲故事,我便建议她利用周末和假期为社区的小朋友开展绘本故事会,她很乐意。她在家经常变通引用她读过的书中的一些话和我们聊天,比如,她对我说“女施主,贫僧有礼了!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奉朝命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宝地,特借一宿,明日早行”,我们便知她语出《西游记》;她对爸爸说“先生,请帮帮困境中的人吧……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们便知她语出《追风筝的人》……她的这些分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书香气息。我们有时也学她的样子,引用看过的书中的话和她对话,她如果能猜出是哪本书时会很开心,也会和我们一起讨论,不知不觉扩展了阅读视界。

在阅读的滋养下,格格爱上了创作。她小时候喜欢边画画边说故事情节,我便帮她进行整理和记录,把一张张散画整理成一本本故事图画“书”,她很有成就感。她5岁时独立创作了自己的第一本绘本——《天使和她的姐姐》。她偏爱创作绘本,身为编辑的我便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指导她如何创作一本书,如选题、构思、面向的读者群体等。上初一时,她出版了两本绘本——《神奇的蚕宝宝》和《小皮球和四个房子:垃圾分类主题绘本》。目前正在读初二的她即将出版自己的第三本绘本——《儿童节的礼物》。因为爱读书、爱分享,她被北京市大兴区评为“最美读书人”和“最美领读者”。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读书时期。广泛的阅读会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深度阅读好书有助于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策划:王小艾

编辑:何文洁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