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些被读书治愈的人,后来怎样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三年前,夜观点曾推出一篇微推——《你的人生中是否有一位“图书侠”》。

微推里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被鼓励、温暖和治愈,三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图书侠”还在吗?他们又在读书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那些被读书治愈的人,后来怎样了?

晓曼的“图书侠”会带她重温年少时的感动。如今,她依旧喜欢读书,文字也依旧能让她心潮蓬勃。

晓曼:对美好的向往不分年龄,当我阅读一本新书,就如同回到学生时代一样,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单纯地融入其中。

三年过后,晓曼也有了个新身份,成为了一位母亲。她喜欢给儿子买各式各样的儿童读本,自己也乐在其中。

晓曼:有很多童话故事我都没读过,一起读很有意思。我也想从小培养儿子读书的习惯,让他也能懂得读书的乐趣。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但书中的世界千千万。读得懂美好的事,才能学会做美好的人。

那些被读书治愈的人,后来怎样了?

英爽的“图书侠”曾经是她迷茫时的指路人,治愈了受伤的她,教会了她要积极面对生活。现在,英爽不但读书,还会写读后感。

英爽:我会用喜欢的贴纸来装饰读书笔记,这样每一次翻开都赏心悦目。我能总结收获到的知识,好好思考书中的道理。记得多了,我将读书时的感受变成了一种能自愈的力量。

三年后,已经工作的英爽会有压力,会偶尔迷茫。但她学会了自我化解,学会了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压力。

英爽:就像我最近读的《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里面有句话:“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只有自己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有积极的心,压力也会变成动力。

那些被读书治愈的人,后来怎样了?

三年前,Zero的“图书侠”帮助他开始理财。那时,他刚刚毕业,他在书中明白年轻人要有存钱的习惯,更要有去实践的勇气。

Zero:现在,我有固定的工作,虽然不看理财的书了,但我已经养成了存钱习惯。而且,我在书中学会的是面对工作、生活要有勇气。所以工作中我不怕难题,难做的事先试一试,总会有方法的。

Zero现在喜欢读历史书,他常说,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不但在文字中有收获,也在作者的写作经历中受启发。

Zero:我读过一本史书——《南明史》,不但书写得好,作者对史料的搜集、引用都很严谨,我想这个过程是艰辛、繁杂的。但我们想要获得真知,不就是要不怕麻烦、跨过难关、一路向前嘛。

那些被读书治愈的人,后来怎样了?

小林的“图书侠”教她如何去表达爱。现在,小林独自一人在外地工作,但距离并没有让她和家人疏远。

小林:读书让我学会表达爱的方式已经是刻在骨子里的,和家里人多沟通,将对方说的话都放在心上。前些天,母亲说想追剧,但手机屏幕太小,我下班后就教她手机投屏到电视。不在身边,但互相牵挂的心离得很近。

小林现在喜欢读小说,书中的故事能陪伴她,让她自己在外也不孤单。当然,如果有书被改编成影视剧,那么她就会给母亲推荐,母女一起线上追剧,互相讨论。

小林:去年,我和妈妈一起追了电视剧《雪中悍刀行》。我是先看的书,在追剧的时候我会跟她分享,影视剧和原著有哪些不同。妈妈听得津津有味,我的分享欲也得到满足。这次,书成为了我们母女沟通的润滑剂。

那些被读书治愈的人,后来怎样了?

如果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那这种习惯带来的收获,会从方方面面融入到我们的人生中。

读书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精神上有无比丰饶的交流,读书也可以让我们不断成长。

在读书中成长,在成长中分享,读过的书不但成为了我们脚下最坚实的路,也让我们将这份力量传递下去。

那些被读书治愈的人,后来怎样了?

编辑:隋欣

校对:果味

图片:受访者提供 摄图网

吉林广播电视台 | 吉林大喇叭

工匠精神|吉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