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荣书:左手

刘荣书:左手

六岁之前,作为身体器官中最为普通的部分,她执拗的左手常常被人忽略。

或许是某种习俗的错误引导,在她的出生之地,未出满月的婴儿,往往是要被一种叫做“褡裢”的东西压住腿脚的——那“褡裢”用红布做成。出于对一个婴儿降生人世的欣喜表达,婴儿所用的物品,全部选用红色做成;包括枕头,被褥,以及穿在身上的“满月服”——一袭柔软的红布,在两端缝制成两只口袋,口袋里装满沉实的玉米或大豆。在婴儿醒着或熟睡的大部分时间里,那“褡裢”会把婴儿的身体用中间的红布裹紧,这样做,据说是能让长大后的婴儿双腿笔直,亭亭玉立,不至成为“罗圈腿”或“畸形腿”。

这被禁锢住双腿的女婴,要更多地借用双手来表达她身体的需求。除却大部分时间的睡眠之外,她在襁褓中哭啼或嬉笑,明澈眼眸已辨明这周遭世界的新奇。所有事物都散发出迷人的气息,诱惑这女婴去探求、尝试。她的双手于空气中交替伸张、挥舞。对她漠不关心的那些大人,并未察觉出这样一种奇怪现象:她左手挥动的频率与灵敏度,要远胜于她的右手。

是的,在与世界最初的交际与接触中,女孩每每会率先伸出她的左手。这天性的驱使使她显得更为敏捷。大人伸过来的手,以及手中的糖果与花朵,都会被她迅捷握在左手之中。相较于左手,她的右手似乎仅成了一种陪衬。它辅助着左手,使女孩更准确、更牢靠地抓到那些她想要抓到的东西。

如果将身体比做一支庞大军队,在短短六年时间之内,她身体的各器官已训练成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队伍。它们配合默契,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从不会因一己得失而生出任何抱怨。这六岁的女童,这由各种人体器官与细胞组成的精致人类,从不会为自己身体的某个器官感到担忧和恐惧。她按照天性自由地支配它们,就像一个公主支配着她下属的臣民。而作为她的臣民,她的手、脚、眼睛、大脑,心甘情愿地辅佐她——接触这世界上的物质,自由地行走,观察眼前渐次出现的美好与丑陋,认真思考并接纳它们。

六岁这一年,女孩的左手,终于受到来自外界的第一次干预。

女孩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家中的第三个女儿,她是父母想要生个儿子的衍生品。他们本来盼着她是个儿子的,却没想到,她和前面的两个姐姐一样,于性别上没有丝毫差异。

家里人口多,加上爷爷奶奶,一共七口人。因“超生”受罚,这个家庭近乎家徒四壁。晚上吃饭时,一家人挤在一张窄小饭桌边,爷爷做炕首,父亲挨爷爷坐。奶奶与母亲穿插在三个女孩中间。这三个女孩,吃饭时显得极不安分,她们每次伸出筷子,便会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在爷爷奶奶及至父亲的眼里,这三个女孩是够没“成色”的。老大安分些,或是年龄大了,已经上了小学,却更显其狡猾。冷不丁的,她会从盛了煎鸡蛋的盘子里搛一块蛋片,埋在自己的粥碗里。而那二的,正是没“眼力见儿”的时候,身子几乎匍匐在窄小饭桌上,像吃粥那样吃那黄灿灿的鸡蛋。而这个最小的女孩,由于小,初生牛犊不怕虎,狼崽子一般。每当她伸出筷子,总会和姐姐们伸出去的筷子发生磕碰,不是她的筷子碰掉了,就是姐姐的筷子碰掉了……小小饭桌旁时而响起哭啼与争吵声。因了这哭啼与争吵,碗筷的磕碰像剑戟纵横的杀场。爷爷和爸爸都不好意思去碰那盘煎蛋了。而那盘黄灿灿的煎蛋,却是专为干着最为繁重农活的这两个男人准备的。奶奶实在看不下去,身子几乎从饭桌边扭开,枯燥地咀嚼着嘴里的饭粒,像是发出无声的诅咒。

这饭桌上最难堪的人,当属女孩们的母亲。女孩们的“没成色”,实则是在往她的脸上抹黑。她生了她们,往往要承担别人对她们的轻视和鄙夷。“贪吃不中用的货”,这是奶奶常贬损女孩们的话。如果她们是男娃就好了,男娃馋嘴就能得到原谅,馋嘴就是贪吃,贪吃就能长身体,一切都顺其自然。而女孩们的馋嘴,却是“没成色”的表现。“馋”和“懒”是女人的大忌。

女孩的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忽然出手,用筷子在六岁女孩的手背上敲了一下。

刘荣书:左手

竹骨的筷子恰好敲在她的指关节上。骨头最先发出一声尖叫。骨的锐疼抵消了皮肉的酸楚,女孩一愣,用右手护住颤抖的左手。尖利地哭叫起来,手中的筷子失手落在饭桌底下。

爷爷发出一声斥责:你打她做什么!

母亲不语,埋首在她的饭碗上。

爷爷为女孩搛了一块煎蛋。女孩这才止住了哭泣,将筷子重新握在手里,到她再次去饭桌上搛菜,仍旧是一副无所顾忌的样子。

想不到,母亲再次伸出筷子,敲在她的手上。

母亲这次说出了惩罚她的理由,像是说给家庭里其它成员的一种解释。

你看她怎么用筷子的?!

大家都去看她握筷子的手。这才惊讶地发现,筷子在围坐饭桌边所有人的手中,秩序井然。手与手之间,隔开了身体的空隙。而唯有女孩手中的筷子,像一个异类,是饭桌上挑起事端的罪魁魁首——女孩用的是左手。起初家里人并未发现。她的姐姐由于自然的抵触,身子与她拉开了一段距离。而其它的人,则很紧密地贴紧在一起。这一段小小距离,触目惊心地将女孩排斥在外了。

起初女孩并未因这种排斥而感到恐慌,包括她的左手。而她的右手呢,仍处在一种无知无觉的状态中。它依然心甘情愿地辅佐于她的左手。但自从有了母亲的这次提示,女孩的左手近乎成了全家人的公敌。似乎因为馋嘴,女孩暴露了她左手的弊端,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因由罢了。家里的大人开始关注于她的左手,发现女孩每去做一件事,都会率先支配于她的左手,这就不禁忧心忡忡起来。因为是女孩,家人首先想到她长大后怎么做针线活呢?而剪刀通常都是按照右手的使用习惯制作的。其实这世上所有的秩序,都是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设定的。

她是一个左撇子。

她在丑陋地使用着她的左手。这是一种最不能令人容忍的错误。当女孩意识到这种错误之后,她每次在饭桌上用手握住筷子时,手都会不由自主地轻轻抖动几下。

对于一种错误的矫正,家里所有的人都可以对她施予处罚。大人的处罚看起来名正言顺。而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姐姐们的处罚,则有些暴戾的混乱了。每当女孩将筷子伸向菜碟,两个姐姐都可以用筷子去敲她的手。这看似合乎情理的惩罚,实则是最为极端的统治。当她最小的姐姐用筷子敲打在她的左手上,女孩听到了来自她右手的尖叫。而她的左手,则沉默忧伤彷如一个哑巴。

女孩的右手在尖叫。

是一种猛醒的,不屈的,甚而是幸灾乐祸的尖叫。它由别人的施暴得到了一种鼓动和撺掇,它要背叛女孩的左手。它不再甘心处于一个臣民的位置。它甚至信誓旦旦地想:它要借由这个外力干预的机会,临危受命,去捍卫属于“手”的尊严。

女孩仓促而笨拙地伸出了她的右手。

起初筷子依然握在她的左手。——或许是左手出于对疼痛的恐惧,它提示着女孩,将筷子轮换到了右手。

右手终于登场了。

右手的登场有种临危受命的感觉。它自信满满,想拯救这个沦陷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属于“手”的王国。但它只是迎合了那种形式上的统一——女孩与家人在饭桌上的距离消弭掉了。此时的右手似乎还自鸣得意了一下,认为自己才是既有秩序的主宰者。却忽略了命定的,属于它随从身份的笨拙与低贱——右手丑陋地驱使着筷子。它虽是自封为王,但属于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却割地封侯,不听从它的支配。对于筷子的使用,体现不出左手的自如、随意和优雅。甚至每一种食物都不屑于它,一次次从两根竹制的筷子中间跳脱开去。

女孩趋于一种施暴,被动地改变了她身体世界里的某种秩序。

而她的左手,在多年的沦陷与流亡中,已变得庸常与消沉,肢体的机能变得面目全非。

等长大以后,女孩在餐桌上羞于伸出她的右手。饕餮对她来说似乎是一生中都不曾领悟的一个词语。她总是在进餐时显得隐忍而节制。女孩知晓她用筷子时的形态,用一个“拙”字便能很好地概括。而一个“拙”字,却近乎是对一个女性最为极端的贬损。比如那种很好吃的粉条,女孩若使用筷子,是怎样也不能吃到嘴里的。所以她很少吃那种在餐桌上需要技巧才能吃到嘴里的东西。她用她的右手笨拙地使用着筷子。在餐桌上,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很“拙”地使用着筷子,而这种“拙”,已在多年的习惯养成中令他们浑然不觉。这些人大多是小时被“矫正”过的人。是被既有秩序驯化和改变过的人。

女孩八岁上学。

铅笔是那种带菱角的木质铅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铅笔更像筷子,只不过铅笔总是特立独行,况且,女孩使用的铅笔,大多是很短的。女孩清楚地记得,父亲常常用锯条将铅笔从中间截断,分开来拱女儿们使用。

女孩不喜欢黑色。但黑板的“黑”,却令她迷醉。在她的感觉中,那块一尺见方的黑板,更像多年后的荧屏,呈现出纷繁的色彩。她从那单一的黑色中,洞察到蓝色、绿色、红色、以及这世界上千变万化的各种颜色。

字迹好像迷宫,用奇形怪状的偏旁与部首搭建丛林与城堡。而汉字所呈现出的丰富涵义,则结满了故事的经络。女孩仿照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字,一笔一划描摹在本子上。总觉得那些被方格框住的数字与音节,缺乏它们落在黑板上的神韵与浩瀚。

女孩的字在班里是写得最好的。老师用红色的笔在她的作业本上打了对勾,有时写了“100”或“优”。那红笔呈现的意义,多年后仍令女孩有一种错觉——觉得红色代表着重要,代表着夸赞和奖赏,甚而代表着一种权力与统治。

女孩常常被老师叫到黑板上去填写答案,或抄写生字。

她让粉笔在坚硬的黑板上发出“吱吱”的欢叫,粉笔末落在她的袖口和手上。女孩有些陶醉,暗自欣喜。同学们羡慕或嫉恨的目光落在她的后背,落在她枯黄的发辫上,那两条发辫像干枯的老鼠尾巴。孩子们都忽略了一个怪异的事实,粉笔灰是落在她的左手手背上的,是落在她左侧露出破绽的袖口上的——

这个天生惯用左手的女孩,依然在使用她的左手写字。

一根柔韧的柳枝,剥去树皮,露出略显青白的筋脉,那筋脉上泛着点点细小的瘢痕,经由手的长时间紧握和摩擦,变成一种庄重的黄褐色。它或是笔直的,或是在顶梢略有一点弯曲,却仍不失威严。

现在,这根长约一米的教鞭,忽然点在女孩写字的左手位置。握教鞭的手青筋暴突,像是老树的虬枝,灰色衣袖已从袖口脱出棉布的线缕,由于是挽起来的,那线缕便像蛛网一样,从袖口处时时往下掉着灰烬样的粉笔末。老教师喉结粗大,每当他吞咽一口唾液,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咽下一口茶水。花镜常年架在他的鼻梁上,一只眼镜腿折掉了,再没去配过,用一根线绳固定在耳后。由于是油性皮肤,那白色线绳被油浸得说不清是黑色还是灰色。

老教师吞咽了一口唾沫,很疑惑地问:同学,你咋用左手写字呀?

女孩的左手被教鞭束缚在黑板中央。教鞭好像在漆黑的板壁上划出一道绝望的深渊,令女孩的左手走投无路。

女孩扭头冲她的老师笑笑。并未表现出过分的惊愕。在不长的入学时间里,她虽对左手略有隐忧,却误以为左手在学校这个给人解惑的地方,得到了解脱和释放。现在,女孩并没有感觉到恐惧,却兀自听到那来自左手的一声无奈的叹息。

女孩将粉笔快速转移到她的右手中。她将她的左手垂下,像掩藏了一个羞耻的证据。

老教师是上过私塾的。他对学生的训诫近乎于严苛。他说出那句疑问之后,从老花镜后面射出的目光有些愤怒,目光扫过讲台下坐着的学生们,那些弓腰塌背的学生,忽然间拔直了身板,将双手规矩地放在身后。

学堂是规矩地方,老教师总是对孩子们这样讲。进了学堂,教师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早年间我上学堂,见了老师,是要弯腰行礼的。你看你们,现在是新社会,行礼我就让你们免了,可你们有些同学,见了我竟连个招呼都不打……俗语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做人有做人的规矩。巨笔如椽,只可右手来握,等过段时间我教你们写毛笔字,那更是要做到规矩。

老教师自责着自己的老眼昏花,这么长时间竟未发现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在用左手写字,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有辱斯文。

女孩的抄写草草收场。她从黑板前逃也似地离开。黑板上的字迹,留下一道清晰的分野——那些用左手写出的字迹,规整而娟秀;而用右手写出的字迹,笨拙而慌乱,仿佛丛生的一蓬蓬乱草。

从此女孩的作业便呈现了两种清晰的走向。在课堂上写就的,杂乱而粗笨,比最愚笨的学生写出的字还要愚笨,而在家里写的家庭作业,笔迹越发规整娟秀。这细微的差别被老教师洞察秋毫。他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的女孩,迫于压力,在学校时用着她的右手,而放学回家,仍然在使用她的左手写字。

左手和右手的交战令这女孩常常陷入绝望。她时时提醒着自己,像猜谜一般,分辨着她的左手和右手。等左手在浑然无知的状态下伸将出来,右手常常会发出严厉的斥责。那段时间,女孩竟然无端地恨起了自己的这只左手,她认为它是自己身体中最可耻的叛徒,竟然这么固执地、恶意满怀地,让她被周遭的世界嘲笑。

那只被世俗认可的右手得到了全所未有的重视。写字、吃饭,甚至是做各种琐碎的农活,女孩都会猜谜般事先分辨“左右”。然而这只被寄予厚望的右手,因为天生的愚笨,常常在女孩的驱使下露出一种茫然无措的窘迫。女孩的作业很难再得到“100”分或“优”了。即使她在家里,用左手写出的作业多么工整,老教师也只会安慰性地给她批出一个潦草的“良”字。

女孩心有不甘。所以她还在偷偷地使用她的左手。对左手的使用,或可看做是女孩对既有秩序的一种反抗。而这看似强大的对抗,却依然逃不出周围世界的处罚与围剿。

低年级的学生常有“学舌”的毛病,甚至同学放的一个屁,也会去老师那里禀报。女孩依然在课堂上浑然不觉地使用着她的左手,这样便常常遭到同学的监督。往往老师在前面讲着课,就会有学生从课桌前站起来,义正词严地用手指点住女孩说,老师,她又在用左手写字。

老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课被打断,他推推眼镜,朝女孩坐的位置看一看,义正词严,又万分恶毒地说,冥顽不化,抽她!

教鞭握在老师手中,女孩的同学,当然没有权利去惩罚这个怪物般的女孩。她只会受到更严密的监视,并在课余,受到太多的歧视与指责。

老教师这一生,最为自豪的是教出了村子里这唯一的一名大学生。

若干年后,当上了大学的女孩寒暑假呆在家里,偶尔会遇到这个已入耄耋的老教师,她会躲开他的目光。甚至碰面时,她会低一低头,陌生人般从他的身边走开……她虽知道他内心里的体谅与自豪,也曾有过感激,但那种自卑感还是让她无以面对。她在他的面前,总觉得自己是丑陋的,是有缺陷的……那根一尺长的教鞭抽在手上的疼痛感觉,仍像陈年的痼疾一样弥散。而那种被当众羞辱的感觉,则像疮疤一样长在她身体内部了。每看到老教师一次,那伤口便会被撕开来一次。

老教师似已忘记他对女孩的惩罚。他抽过那一教鞭之后,或曾还有过一些后悔。那一教鞭抽得太重了。女孩用右手握住她的左手。她没有哭叫,身子颤抖着倾覆在课桌上。直到放学回家,女孩都在用右手护着她的左手。

那一晚的家访倒是让老教师记忆犹新。家访的初衷,或许是担心他会不会打坏了女孩。他要对女孩的家人有一番解释。而当他将女孩用左手写字的弊端对她的家人讲过之后,老教师的心中确乎升起过一丝浅浅的自责。他看见女孩的家人面露愧色,而后又将那愧色转换为诧异和愤怒,箭矢般射向蜷缩在炕角的女孩。油灯的光亮微弱而恍惚,光亮似乎制造了更为深重的黑暗。黑暗几乎吞没了她。老教师听到女孩的母亲咬牙切齿说,记吃不记打的东西。下次看见,你把她的左手给我剁下来!我宁愿养着一个“缺爪子”!

女孩最终彻底放弃了她的左手。

右手的书写并未给她带来更多的弊端。用右手写出的字迹依然工整而娟秀。甚而令女孩生出悔悟般的自责,自己起初为什么要那么样固执地使用左手写字呢!

老教师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安慰。他认为这一切的改变全部是他训教的结果。但他并不知道,他的训教只是建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陋习的彻底改变,还需女孩的家人用更为残酷的惩罚,才能得以实现。

——女孩在写家庭作业时,她的母亲在一旁做着针线。

女孩不满于右手的愚笨,她会时时地将铅笔交予她的左手。娟秀与粗笨的字迹在方格本上交替错落,女孩常常为一道复杂的习题陷入沉思。

她的母亲悄悄走过来,她并没有太多的恶意。她只是奇怪这孩子的执拗,任何的错误都是能被矫正的,只是要祛除隐匿在身体内强大的魔鬼。而魔鬼再强大,也有露出破绽的时候。那破绽,往往就是在魔鬼不经意时,给它于猝不及防的打击——母亲这方面的经验,得自那些乡村鬼怪的传说。

她捏着纳鞋底的锥子,稳稳扎在女孩握笔的左手上。虽拿捏着分寸,但尖利的锥尖却几乎伤到了女孩的骨头。魔鬼落荒而逃,从虎口处冒出的一汪鲜血,仿佛开放的最为诡异的花朵。

刘荣书:左手

如今,升入大学的女孩已摈除了身体中所有的陋习。她像一枚螺丝,严丝合缝地嵌入这个既定世界规划的秩序之中。

她的左手,由于长时间遭受冷遇,仿佛被打入冷宫的嫔妃。除使用筷子有些不适之外,女孩的右手现在已完全取代了左手的位置。是的,在与世界越来越熟稔的交际与接触中,女孩每每会率先伸出她的右手。这被规范的驱使使她不失敏捷和聪慧。相较于右手,她的左手似乎仅成了一种陪衬。左手辅助着右手,一切看上去那么自然,那么井然有序。

如果将身体比喻成一支庞大军队,在漫长的时间之中,身体的各器官已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它们配合默契,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从不会因一己得失而生出任何的抱怨。那只率先冒出来的左手,常常在既定秩序中得以反思,它开始承认自己是女孩身体中的一个异类和叛徒,给女孩的童年带来噩梦般的记忆——如今这已成年的女孩,这由各种人体器官与细胞组成的漂亮女孩,已不再为自己身体的某个器官感到忧虑和恐惧了。她按照驯化而成的习惯自由地支配它们,就像一个女王自信地支配着她下属的臣民。

只在大一的下半个学期时,女孩惊异地发现了班上同学的一个秘密。

她发现了一个用左手写字的男生。

起初她只是感觉到一丝惶惑,并未察觉到他在用左手写字。他握笔的姿势有一些倾覆,笔端并不是在手掌的上方直立起来的,握在一起的手指略有些笨拙,却并不妨碍他字迹遒劲,健笔如飞。

她更多地关注了他。心里感觉到一丝隐隐的忧虑。但很长时间过去,她发现男生用左手写字,好似是一件最自然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对此予以关注。所以也便成为不了一个秘密。

但女孩觉得,这是她见到的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直到慢慢熟悉起来之后,她才好意思问那男生:

你怎么用左手写字?

女孩的提问显得小心而谨慎。在女孩的感觉中,这种提问是有些不道德的。就好似你向一个跛脚的残疾人发问——你的腿为什么会这样走路一般不道德。

面对女孩的惊诧,男生的回答显得更为惊诧。

这怎么了?

难道你未曾被矫正过吗?

男生一笑,没有呀,我父母从来没管过我。

那老师呢?

老师也没有呀……

那同学呢?

同学?同学怎么了,他们都羡慕我啊!

……

你曾经也是左手吗?左撇子……

女孩点点头。

她的眉头聚凝着最疑惑不解的阴云。

你自卑过?男生问。

女孩点点头。

很多人都这样,有被矫正,甚至遭受指责的经历。“左撇子”的叫法明显带有歧视,以前在欧洲,他们把左撇子称作“与撒旦为伍者”,他们认为我们是魔鬼。这是我从资料上查到的。但我父母跟我说,擅用左手的人是天才,他们都很聪明——拿破仑是左手,达·芬奇是左手,居里夫人也是左手!我父亲跟我说,你即使成不了名人,将来也肯定会很出色的。

女孩用右手捂住了她的左手。

她白皙的右手将左手覆盖,握住了整个指尖,仿佛是多年来最为深切的一种抚慰。而那只伤痕累累的左手,那只沉寂了多年的左手,终于发出一声低沉的感叹与呻吟。

而后,女孩的左手和右手分开。那只被冷落多年的左手,率先抬将起来,探向眼睑的下方,拭去一滴不觉间淌下的泪水。

女孩后来爱上了那个用左手写字的男生。

刘荣书:左手

刘荣书,满族,河北滦南县人。作品散见于文学期刊。有多篇小说被转载并收入年选。著有长篇小说《一夜长于百年》、中短篇小说集《冰宫殿》《追赶养蜂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