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刚开始以为曾宝琴身边的如意和任雪堂身边的书砚,就算最后没有走到一起,也会爱得死去活来。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初那么喜欢书砚的如意,会为了不嫁给他,而亲手剪掉了自己的辫子。

起初,如意对书砚的喜欢,都表现在脸上,言行举止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在乎世俗的眼光,爱一个人,就全心全意去爱他。如意会当着大爷的面,拉起书砚的手,会像曾宝琴那样风情万种,给书砚喂果脯。
而从小跟着任雪堂的书砚,满脑子的道德规矩,他和大爷出行之前跑来对如意说要娶她,可后来因为任雪堂出了事,生死未卜,书砚又对如意说她们的事就算了吧。
如此反复而又摇摆不定,以如意那样的性格,两个人又怎么可能长长久久?即便他们后来又和好了,但两个人终究不是一路人。
或许,就从书砚开始给如意讲规矩,讲大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和如意渐行渐远了。
如意,这个曾宝琴身边的大丫鬟,虽是行院出身,但估计也正是这种从小没人约束,没人教她规矩,没人和她讲大道理,才造就了她的性格。她敢爱敢恨,敢于和封建思想作斗争,勇敢地去追求心中所爱。
要说如意的心里有书砚吗?肯定是有的,要说为了书砚让如意去死,如意的眼睛也绝不眨一下。但凡书砚求娶如意换个方式,先去问问如意的愿不愿意,也不会有后来的翁子乔什么事了。
可在那个时代,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像书砚和如意这样的,就是主子做主,撇开他们的感情,按规矩来,书砚貌似也没有做错,如意勇敢的追求心中所爱更没错。可能,错就错在三观不同的两个人遇到了一起,错在他们生在了那个年代。
按照规矩,大爷将如意许配给书砚,她就是书砚的人了,可彼时的如意也是气疯了,情急之下才剪了自己的头发,她说她宁愿去当尼姑,宁愿一辈子不嫁人,也不会嫁给书砚的。直到那一刻,我还是觉得如意在说气话,觉得如意和书砚,以后还有可能。
不像是书砚那样前怕狼后怕虎,翁子乔就直接上门提亲了。为了心中所爱,他挨了父亲的一顿毒打,可依旧爬上墙头来找如意。就这一点儿,貌似哪一个女孩儿都会选择翁晋吧!
不像是书砚那样前怕狼后怕虎,翁子乔就直接上门提亲了。为了心中所爱,他挨了父亲的一顿毒打,可依旧爬上墙头来找如意。就这一点儿,貌似哪一个女孩儿都会选择翁晋吧!
我想,能教出子乔这样阳光,勇敢的孩子,他的家人肯定也是通情达理的,翁太太和那三个儿媳妇相处那么好,定然也不会亏待如意。如意嫁过去,应该也会很幸福。
我们更不用担心书砚,任家当家主母曾宝琴身边的新丫鬟称心,或许才真的适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