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让农民画渊源流传 记“乡村文化旅游能人”徐源

作者:文学秘密

在水城区,有一位水城农民画的代言人,他年纪虽轻,却作品不少,不仅画得一手好画,而且还将水城农民画做成了文创产品,扩大了水城农民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个人就是徐源。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让农民画渊源流传 记“乡村文化旅游能人”徐源

说起徐源与画画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家庭说起。徐源的父亲徐承贵是水城当地有名的农民画画家,徐源4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作画。随后,徐源先后在各个比赛中获得奖项,得到鼓励的他增强了自信心,更加热衷于研究水城农民画。“小时候家里的情况也不好,父亲没受过教育,但是却很喜欢看小画书,在农作之余就会以农村的生活面貌为元素,随心画画。我走上艺术这条道路,也是受了父亲很大的影响。”徐源回忆,从4岁多的时候,他就开始模仿父亲作画,在5岁多的时候,在家人的鼓励下,徐源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北京参加比赛,还获得了奖项,这让他高兴不已。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让农民画渊源流传 记“乡村文化旅游能人”徐源

徐源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父亲所擅长的农民画是一种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画种,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色彩浓烈,容易感染人,而且画作的内容都是非常正能量的题材。“当时我就发现,咱们这个农民画,画的都是正能量的东西,因为农民画要画这样的内容才能精彩,它的色彩浓烈,适合于表达丰收的喜悦、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久而久之,我就一边研究一边自己尝试着画。”

徐源这一画,竟然让他在贵州省的几个大奖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他对水城农民画更有兴趣了。于是,他就正式开始研究起如何才能画好水城农民画。在父亲的点拨下,徐源的画作技艺越来越精湛,也创作出不少出彩的作品。

1998年6月,徐源的国画作品《大南瓜》在水城县第一届中小学书画展中荣获“优秀奖”;2002年6月,徐源在第三届“狮山之夏”艺术节绘画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2003年12月,徐源的绘画作品在第二届国际少儿艺术大奖赛中,经专家评委评定,荣获美术少年组“金奖”……密密麻麻的奖状和奖杯占满了他整个房间,一次次的奖项对于徐源都是莫大的肯定与认可,也更加坚定了他潜心研究水城农民画的决心。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拿了多少奖了,但是每一个奖项都是促进我继续前进的动力,这条路还很长,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徐源坚定地说。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让农民画渊源流传 记“乡村文化旅游能人”徐源

于是,徐源放弃留校机会毅然回乡创业。对于水城农民画,徐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水城农民画均取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少数民族节庆,只有亲自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体验、感受,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徐源介绍,水城农民画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农民画,它们形式自由夸张,色彩艳丽,手法大胆,集民间蜡染、刺绣、贴花、剪纸等艺术为一体,因而更具民族性与地域性。所以,“将农民画中的民族元素融入到创作设计中去”也是徐源最大的心得与收获。“水城农民画受到了游客的青睐,不少人看到我们的产品,就会对我们本地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感兴趣。我们的画作还会选用我们本地的一些特色产品作为题材,比如刺梨、猕猴桃等等。不少外地游客过来,看到这些,就会想起去买一些画作中的本地特产,去深入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徐源说。

2011年,潜心研究农民画的徐源与父亲徐承贵共同创立了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立足于将水城农民画与衍生产品研发,传承文化。把水城农民画传承下来并推广出去,就成了徐源心中最大的艺术梦想。“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连续参加了几届‘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比赛,并获得名次,所以也就有了成立公司,将水城农民画及六盘水的其他特色文化进行发展的想法。

目前,徐源的公司签约了68名农民画画家,每有新作,徐源都会申请版权保护。有时也会在大型活动或博览会上展览甚至现场创作。随后,徐源又有了新思路,让水城农民画“动”起来,发展农民画动漫产业。徐源通过大胆创新,以画作内容为脚本,将静态的农民画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画作品。

2019年至今,徐源开展的《水城农民画文旅融合项目》,投资建设了水城农民画艺术餐厅,荣获六盘水市星级评估;2021年,建设了水城农民画作品的单一形式转变为具有故事性、连续性、符号性、历史性、大众性、文化性的文化创意系列,有效的为水城农民画后续产业项目拓宽了发展的渠道。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让农民画渊源流传 记“乡村文化旅游能人”徐源

出色的表现让徐源被授予了许多荣誉。2016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创业创新“优秀个人”表彰;2017年荣获全省十佳青年民间艺术家称号;2017年荣获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CEAC)“矢量图形专家”称号;2019年9月市委市政府表彰授予“第四届市管专家”称号;2019年11月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旅游能人”;2020年荣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

乌蒙新报记者 石有叶

编辑:周真明

一审:李佳凤

二审:赵明

三审:刘红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