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樊登:答案都在书里

作者:长江新世纪

文章摘自《对白》

当每个人都在追求确定性的时候,其实是极大地降低了人生前进的速度。你不妨试一下“爬山算法”:当自己被命运随机地抛到某个地方的时候,立刻就地展开爬山,找到最高峰。即使周围是绝境,也没关系,人生总是需要不断地归零或重启。

在整个疫情期间,我们曾见证过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樊登:答案都在书里

在我印象当中,有这样一个画面 :罗马教皇独自透过楼上的一扇窗户,眺望着空荡荡的圣彼得广场。往常这里挤满了乌泱乌泱的人群,但在疫情期间,广场上的民众寥寥无几。

这个画面其实很有意思,它具备了一个历史性的意义。疫情带给了我们很多原来根本不熟悉的画面,其中也不乏一些很温暖的画面,让我印象很深刻。比如我们给亲友同胞互相邮寄口罩等防疫用品的时候,往往会在包裹上写一些祝福,其中有这么一句很常用 :“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

关于这句“珍重待春风”,我曾经讲到过一本书,许倬云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化的精神》。这本书里提到,中国古人有一个“九九消寒帖”。大概在冬至这一天,各家大人都会给孩子准备一幅双钩描红书法字帖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小孩子从这一天开始,按照这九个字的顺序,每天早上都在字帖上描一笔,等到九九八十一天以后,这几个字全部描完了,春天也就来临了。

所以,我们的古人生活得是非常有韵味、有情趣的,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美好之处。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古文所蕴含的力量,及其带给我们的安慰。

当然,感受更多的还是压力。人们在疫情中产生恐慌的最大原因,还是源于面对着太多未知。我们不知道这场挑战因何而来,什么时候才会结束,也不知道它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就我个人来说,应对这一切的办法就是赶紧去读书,答案都在书里。

由“黑天鹅”到“反脆弱”

有一本书叫作《黑天鹅 :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作者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他说,所有声称能够预测走势的专家基本上都是骗人的,因为未来难以预知。

樊登:答案都在书里

举个例子 :假如你看到桌面上有一块冰,能否想象出这块冰逐渐融化成一摊水的样子?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反过来,你看到桌面上有一摊水,这摊水是由什么形状的冰块融化出来的,你能够想象吗?不能。

这就叫作“逆向过程”。逆向过程难以还原,因为中间损失的信息极多。化成那摊水的冰块,可能是任何形状。

“黑天鹅事件”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侵袭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黑天鹅事件”完全不可预测。医生与科学家们一定是做了特别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使得我们人类已经避免了很多次大型的流行病,但问题是我们只会重视那些已经爆发的事件,所以“黑天鹅事件”还会一次又一次地触发,而且频率可能变得越来越高。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环境或事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均斯坦”,另一种是“极端斯坦”。从宏观角度来看,世界上有一些数据是平均分布的,比如人类的身高、体重、寿命。假如我们此刻所在的这间屋子里,进来一个“全世界最重最重”的人,有没有可能把我们这间屋子里所有人的平均体重向上抬升一斤?很难。但是,假如这间屋子里,加入一个“全世界最有钱”的人,有没有可能把我们的平均收入拉高一个亿?太容易了。

所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数据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极端分布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信息的交互变得越来越快,随着个人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这个世界越来越趋近于更多的“极端斯坦”。

例如在过去,卖货这件事属于“平均斯坦”,你的柜台每天有多少人流量,大约能转化成多少销售额,最后得出的一定是个平均分布的数据。但是今天,不再需要实体柜台了,一个人坐在直播间,一晚上能卖出好几个亿,销售额超过了一个大商场,因此也越来越趋近于“极端斯坦”。当“极端斯坦”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多,你会发现“黑天鹅事件”也变得越来越多。

所以,只有当你读了书、有了这些认识之后,你才能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活。虽然这本书并不能够让你摘掉口罩、百毒不侵,但是它至少可以使你了解“黑天鹅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我们不要指望自己能够预测“黑天鹅事件”,我们所要指望的,是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什么叫“反脆弱能力”?意思就是,我虽然知道“黑天鹅事件”一定会发生,但是我要保证自己在“黑天鹅事件”发生后能够受益,而不是变得更糟糕。

也许“反脆弱”这个词令你感到有些生涩,但是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你就会知道,中国历史上把“反脆弱”做到最好的一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整天担心“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所以他的言论中经常会讨论“邦有道”与“邦无道”,也就是国家治理得好还是不好。

孔子为自己的人生所做的配置可以称作“杠铃式 配置”—“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是,如果国家治理得很好,我可以出来当官,努力为国家多做点贡献;如果国家的状况非常混乱,我所做的事也起不到太大作用,就可以回家教书,做个教书匠。

最后,我们发现孔子最受益的时期并不在于他的仕途生涯,无论是做中都宰也好、大司寇也好,充其量只是一个青史留名的官员。令孔子最受益的就是在“邦无道”的时候,当“黑天鹅事件”发生以后,他“卷而怀之”,成了万世师表。

孔子给每个年轻人所提示的人生准则叫作“君子不器”,就是要反脆弱。所谓“君子不器”,就是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器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试想你是一名会计,每天就只负责算账,所有与会计不相关的事情,你都毫不在意,你只关心算账这一件事情。慢慢地,你就变成了一个会算账的机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

樊登:答案都在书里

要知道,“黑天鹅事件”未必都是像“新冠”病毒这样来势汹汹,也有很多“黑天鹅事件”是对人类有益的。比如,有人发明了一个人工智能的记账工具,这种工具的发明,对于那些每天只知道算账的人来讲,就是“黑天鹅事件”爆发。因为他们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当你理解了“黑天鹅事件”以后,才会知道“反脆弱”的重要性。“反脆弱”是针对“黑天鹅”的药方,它告诉我们,永远要想办法把自己置于一个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世界,这样才会促进自己提高“反脆弱能力”,度过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黑天鹅事件”的冲击。

这一次疫情并不是最后一次,一定还会有其他的“黑天鹅事件”不断到来,但是我们得知道,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所以,我整天苦口婆心地劝大家读书,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少走弯路。

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青少年时期可能每个人都差不多,我过去也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小时候,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爸爸,不让我读课外书,《儿童文学》啊,《少年文艺》啊,在我们家都算“禁书”,只要看见就没收。我爸爸认为只有数理化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小时候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和所有人一样,小升初、中考、高考,一路走来,最后读了一所理工科的大学。我觉得所有的年轻人都差不多,生活中充满着痛苦、焦虑以及对不确定性的怀疑,每天执着于“到底考研还是找工作”“出国还是留下”“谈恋爱还是不谈恋爱”……所有的事情都会让你产生纠结。

那个时候,我每天都生活得很焦虑、很痛苦,直到有一天读到《论语》。这件事的契机是我整天听到别人引用《论语》,自己却一句都说不上来,我觉得有点儿丢脸,于是就想把《论语》拿出来读一读。结果翻开《论语》一看,有两句话就击中了我—“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后来,这两句话始终是我在微博上的个性签名。

樊登:答案都在书里

为什么这两句话能够击中我呢?那个时候我刚开始工作,在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我都要在台里吃完晚饭才回家,这样每天就可以省一顿饭钱。如果台里有多余的盒饭,我还可以带一份回家给我的女朋友。

实习期间,我每个月只有 1000 块钱工资,坐公交车都想逃票,可想而知有多穷。每天都处在彷徨和焦虑之中,什么时候才能有钱?什么时候才能像别人一样有房子?晚上下班,走在北京的街头,看到万家灯火,那么多亮灯的窗子,竟然没有一扇属于我,太生气了!

转正之后,有了一点收入,趁着那时候房价比较低,赶紧付了首付,买了一个房子,紧接着就被房贷、车贷压垮了。每天早上睁眼就算账,只要我的节目今天停播,房贷就还不上。

房贷还不上意味着什么?银行要收走房子,你就要很失败地离开北京。不能接受!我相信很多人有过跟我一样的感受,经济压力带来了非常强大的压迫感。

而当我在《论语》中读到“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时候,一下子想到,孔子所在的那个时代,生活压力恐怕比我更大吧?他们每天颠沛流离,还有性命之忧,但是心中所想的却是天下。这给我的内心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力量,让我能够不再过多地考虑收入问题,而是去认真地做节目,认真地想怎样才能把每一期节目做得更好。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当你的内心发生了改变,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在你眼中的映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ABC 原理”。A 代表事件的发生,B 代表你对这件事的看法,C 代表你心中的压力状况。我们每一个人想要降低内心的压力状况,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改变 A :让自己变得有钱、让孩子的成绩变得更好、让老公对自己更好……人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 A,但是你会发现,按下葫芦起了瓢。你把这件事按下去,那边又冒了出来 ;把那件事按下去,这边又冒了出来。

其实,人生到最后一定会面对的痛苦,很多我们都还没有经历过呢 :生离死别,生老病死,与自己最爱的人分开,身体状况也变得越来越糟糕,每天担心的不再是房贷问题,而可能是怎么去医院做透析、坐在轮椅上还能不能独立行动……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流逝,生命老去,生活中种种的 A只会越来越糟。而你怎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 C、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呢?正确的做法只有改变 B,也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水平。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方式发生了改变,A 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我们当然可以改变 A,但是改变 A 并非唯一的路径。

文章摘自《对白》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对白:和更好的自己聊聊 ¥28 购买

制作:大C

审校:刘峥

监制:刘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