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匆匆那年:知青回忆录(41)

作者:建华72278

第一次在兵团过年

王会美

1972年7月20日,带着自己的憧憬和家人的期望,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我初次离开家乡,奔赴山东的北大荒黄河三角洲一一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一营一连。

7月下旬来到兵团,转眼就到了1973年的春节前夕。新战士原则上是不准回家过年的。连里的老战士分期分批回家过年休假了,新战士中家中有老人、病人、或有特殊情况的也请假回家了。我留下了,还有甘鲁华、孙爱荣、张华、孙慧川、杨瑞英、李基英等。连里平时喧嚣的气氛一下子就沉寂下来了。连部有宋锡坤指导员留守值班。大年三十晚上,战友们感觉到了寂寥,每逢佳节倍思亲啊。我想转移一下大家的情绪,于是就和战友们谈点开心的话题。

我提议:“咱们准备一下过年穿的衣服吧!自己找最漂亮的衣服,明天早上穿上过年好不好?”“好”!战友们异口同声。战友们立马打开葙、包,翻找自己的衣服。但是,那个年代我们的衣服并不多,一共没有几件,更何况也没有像样的,人人都是如此。这个时候,鲁华从箱子里拿出个花手绢小包,里面有条很薄的白色两头带有梅花并有流苏的丝绸围巾,她小心翼翼地戴到了脖子上。我们齐声赞叹:“哎呀!太漂亮了。”鲁华摸着丝巾非常动情,眼睛里噙着泪花。她说:“这是我妈妈最心爱的,是她和爸爸结婚婚时的嫁妆,一直没舍得戴,我来兵团,妈妈就送给了我,让我留个念想。”边说边拭去了泪花。大家都看在了眼里,谁也不敢多说话,她想家想妈妈!我们何尝不是啊?

鲁华是一个娇娇女,上面有两个哥哥,女孩儿就她一个,她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鲁华人很好,长得也漂亮,高高的个子修长的身材,俊俏的五官,说话慢言细语。她非常坚强,平时不论干多么重的活从不叫苦,她和我关系特好,冬天太冷时我们会钻进一个被窝里相互取暖。

鲁华过来帮我找衣服,她向我柳条包里看了一眼说:“有了”!说着就把我夏天穿的一件粉红色小碎花布衬衫一把抽出来:“就是它了,你把它穿上”。我脫下棉袄穿上衬衫,她又让我穿上黄绿色军装棉袄,帮我扣好衣扣,又给我把衬衫领子挽出翻下来盖住军装棉袄领子。回头对战友们说:“好看吗?”“好看!”大家齐声喊。我赶紧拿起小镜子:“嗯,是好看”,黄绿色的棉袄配上挽出来的粉红色衬衫领子,好看极了!大家都从自己仅有的几件衣服中挑好了过年能穿的所谓漂亮衣服。

今晚是1972年的最后一夜。思绪万千,既没有新衣也没有鞭炮,更没有家人的陪伴,我非常想家!想父亲想姐姐哥哥们(母亲在我10岁时已过世)。熄灯号吹响后,屋子里一片漆黑。我从窗口看到远处井架上红色微弱的灯在闪烁,感慨万千,独自一人走出了房间。小北风很硬,飕飕的吹着,房台上清冷的让人打颤。我裹紧了衣服。走向十来米外的大坝。听老战友和工人及家属们说起过,当年筑大坝时内侧的土是从外地拉来的好土。所以坝坡上栽植的树已长成小碗口粗了,有柳树、有扬树,有槐树。横、竖、斜行都很整齐。大坝外侧则不然,是就地挖的盐碱土堆起来外围坝坡,不能种树,种也不活。所以外侧坝坡上只有稀稀拉拉在盐碱地能生长的野草与灌木丛。平时站在大坝上向北、东、南一览无余,能眺望到很远的景致。月光下近视,坝底交平缓,但有深、有浅、有大、有小的水洼坑。在夏或秋季,这些水洼坑就是我们兵团战士洗衣服的水源地。我朦胧地看到:石油井架上的小红灯一闪一闪散发着微弱的光,脚底下的盐碱大地白茫茫无际无边,不規则的灌木丛大小不一,黑漆漆,风一刮,黑乎乎的像是在动。井架上的灯有紅光,与苍穹挂满的大小星星融在一起,无边无际,壮观无比。触景生情,也更加思念家乡与亲人,泪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回到宿舍,黑暗中摸着上床,没有声响,战友们各自都心事重重。不知是谁发出一声叹息声,有一个战友实在受不了想家想父母的苦痛,呜呜呜呜的哭的太伤心了。在我的记忆里,从未有过这样的大哭。谁也没有再说话,只是满屋子里一片哭声,大哭累了就小哭。我们还都是孩子啊,哪个孩子不想爹妈呀!不想家啊?初次离家在外过年,没有父母亲的呵护,没有兄弟姐妹们的帮衬,更感觉没有年的味道。唯一直得欣慰的是:有战友们在一块相互安慰互诉衷肠共同面对,战友情深啊!

夜已很深,当时没有表,但知道老说法:大卯出来二卯撵,三卯出来就明天。我从窗户玻璃看到了二卯已经出来,贼亮的一颗大星星在东南天空上挂着,大卯早已挪移挂在了西南方的天空上。我知道已是后半夜了。战友们在哭哭啼啼后的大年三十夜里睡着了。

睡意正浓,啪啪啪的声音惊醒了我们,宋指导员来给大家拜早年了!他把火鞭放在每个宿舍外面的窗台上,用香烟依次点着。一个屋一个屋的喊:过年了,起床过年了,大家过年好啊!向亲人一样的领导,向父母一样的指导员,让我们倍感亲切。赶紧起床洗漱,扮上昨晚找好的行头,结伴去食堂领面和馅回来包水饺。一人包一个样,各自手里拿着面皮,盛上肉馅,发挥各自的创意,馅儿以不露出为原则。嘻嘻哈哈的包、煮、吃,过了一个平生第一次在外的年,也是唯一一个在兵团过的年,至今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