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当:村村有产业 致富有门路

作者:陇南两当发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两当县坚持农业优先型和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实施农业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整流域、整山系、成片区发展,确保村村有富民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

两当:村村有产业 致富有门路

春天,随着天气回暖,本应该是春播的季节,但在两当县鱼池乡、站儿巷镇等低海拔河谷一带的500亩羊肚菌陆续迎来采摘期,“春播”变“春收”,各种基地里呈现出一派“春收”的繁忙景象。

两当:村村有产业 致富有门路

近年来,弘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筛选培育,研制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优质羊肚菌品种,以“小群体、大规模”为方向,不断实现羊肚菌种植产业化发展,先后带动31户群众发展羊肚菌产业,“小菌菇”成为了百姓的“致富伞”。合作社负责人苏红兵介绍说:“我们合作社目前带动26户农户种植羊肚菌200余亩,平均每天固定用工量在10人左右,高峰期时用工量可达60人左右。近年羊肚菌出菇密度大,长势良好,预计最高亩产量可达到700斤左右,平均亩产300斤左右,产值每亩可达2万元。”

两当:村村有产业 致富有门路

两当县地处秦岭南麓,境内植被覆盖率达到84%,生态良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为多元化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生长环境。

两当:村村有产业 致富有门路

金洞乡烤烟种植示范基地一片生机盎然,除草松土、施肥浇水、培育烟苗......到处都是烟农们忙碌的身影,眼下正是烤烟育苗的关键时期,烤烟育苗棚里一株株翠绿的小烟苗长势喜人,为烤烟丰收带来了良好势头,据了解2022年金洞乡种植烤烟农户26户,预计种植面积854亩。

两当:村村有产业 致富有门路

农户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是兴化乡的魔芋产业发展的又一互利共赢模式,兴化乡红京村村民蒋棋林正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他说:“去年自己种植当年采收的有2亩魔芋,卖了4000多块钱,在魔芋企业打工收入一万多块钱,去年的收益总共是一万八千多块钱。今年到现在为止我给臻禾魔芋公司务工20多天,将近挣了2000多块钱。”群众增收,企业获利,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强动能,两当县臻禾种养殖责任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连安说:“2022年在兴化乡的魔芋种植面积能达到上千亩,总的效益相当好的。如果种植面积能达到两千亩地的话,我们打算就要建立魔芋加工厂,做到从生产、干片、精粉一直到魔芋的深加工、食品加工。”

两当:村村有产业 致富有门路

两当县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破茧化蝶”,以“党支部+合作社+”为新致富模式,以“村集体有支柱产业、村组织有凝聚力、村民有稳定收益”为目标,以“三养一药”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开拓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门路。泰山乡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在种植和养殖上下功夫,在泰山乡泰柳村立体农业示范点,群众正忙着种植苍术。泰柳村支部通过引导产业发展能人流转土地,发展套种中药材(苍术、白芍)20亩,发展中蜂300箱,地埂边缘套种核桃树、花椒树,带动本地务工20余人。“按照目前市场分析,预计3年后,利润收益60万元以上,核桃、花椒逐步实现挂果,收益逐年递增。”泰柳村党支部书记郑强这样说道。

两当:村村有产业 致富有门路

结合两当自然环境,采取核桃、花椒间植套种模式的“双百千万”工程,为发展山地立体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一地多收、远近结合、空间互补多重成效。西坡镇三渡水村的花椒种植大户秦发荣,是当地有名的花椒树栽植“土专家”,他说:“近几年,花椒初步实现了提质增效,去年销售额达3万余元,今年可实现利润翻一翻超过6万元。现在又到了春季管护的季节,我每天都会到花椒地里进行修剪施肥。塔沟组这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种出来的花椒品质好,仅塔沟组梨树坪区域的3户群众种植的花椒就超过100余亩。这些花椒不仅给椒农增加收益外,每年还可以为周围群众带来务工收入。”站在自家的花椒地头,望着成片的花椒林,秦发荣满脸笑容。

两当:村村有产业 致富有门路

春耕伊始,两当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全力抓好粮食供给。在蔬菜温室大棚里、在粮食种植田里、在撂荒地整治的山坡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忙于春耕春播辛勤劳作的人们,从覆膜、播种、田间管理到农资保障,农户们为迎接丰收做着最充足的准备。

两当:村村有产业 致富有门路

近年来,两当县坚持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入融合,以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助力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以杨店镇为中心的核桃、花椒产业基地,以站儿巷镇为中心的百里绿色长廊中蜂产业基地,以左家乡为中心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以西坡镇为中心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放养鸡产业基地,以显龙镇、鱼池乡为中心的中药材产业基地,以产业园为中心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以乡镇为中心、以村为单位的各类农业特色产业示范点。目前,全县116个行政村,村村都有不同的乡村振兴模式,有了支柱产业,群众的致富热情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