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作者:有感回忆录

平川大地多英杰,在那金戈铁马的烽火岁月里,无数爱国青年崛地而起,为国家的胜利而战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

正因为有他们的牺牲和付出才有今日美好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光荣事迹。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曾被誉为“十大开国将军省”之一的江西,共有325名开国将军。

然而,在2022年清明节前夕,一则令人悲恸的噩耗传来——江西省325位开国将军中最后一位在世的开国少将邹衍离世,享年107岁。

发生在这位老革命家身上的事迹太多,他的一生是有价值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他也在用一生践行毛主席曾说过的“为人民服务”这句话。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放牛娃踏入革命征程

1915年,邹衍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邹衍从小便立志参加革命。

儿时的邹衍经常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山坡上放牛。

他们将牛拴树干上,在不远处的树荫下坐下,开始激烈地讨论着。

这些放牛娃神情严肃,句句不离一个词——“农民协会”。

邹衍瞪大眼睛听着伙伴们讲,疑惑地问道,“啥是农民协会?”

有个小伙伴告诉他,农民协会就是来帮助中农革命军传递消息的。

以前,邹衍听大人们说过“中农革命军”这个词,这是一群为农民当家做主的革命部队。

在他简单的认知中,他们的工作就是“将农民团结起来,一起与恶势力作斗争”。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谈话期间,这些孩子们的情绪激昂,约定好要一齐加入农民协会。

但他们年纪太小,村里的大人让他们加入了儿童团,做一些简单的情报传递工作。

在崇贤的乡间小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有着出色领导能力的邹衍领着一群同龄的孩子们在街道间来回奔跑。

凡是见到欺压百姓的地主、富农,他们就会上前阻止,如果口头劝说没有作用,孩子们就会去叫农民协会的大人前来帮忙。

不仅如此,在村里面吸烟、闹事的行为也是禁止的,一时之间,沿街没有叫卖香烟的小贩,村中的麻将桌不敢再摆出来。

巧布火牛阵,吓退敌军,攻打吉安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儿童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还协助红军巧布火牛阵,一举拿下军阀邓英。

1930年9月,邹衍正在山坡上砍柴,突然看到远方有一个约莫两千多人的队伍正在快速前进,他好奇地追赶上去,拉着一个士兵问道他们是去干嘛。

士兵说是去攻打吉安。

邹衍仔细地观察了下他们的着装,想起来这支队伍就是崇贤的赤卫队,里面不少的同志们都成功加入了红军队伍。

他从小出生于贫困的家庭中,见惯了地主和军阀的丑恶嘴脸,他也想参加革命,为百姓们尽一份绵薄之力。

躲在吉安城里的军阀邓英一直死守阵地,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

如何摧毁吉安城周围的巨大铁网成为了一个难题,指挥所曾尝试过用各种办法,但均以失败告终。

到底该怎样寻找一种庞然大物迅速摧毁铁网呢?

大炮当时没有,用石头显然行不通。

这时,有人提议用牛!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在牛尾绑上鞭炮,用厚实的麦秸草裹住牛的身体,只要燃鞭炮,让牛受了惊,自然就会横冲直撞。

只要牛的数量多,攻破铁网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可上哪儿找牛呢?要知道那个时候村里有牛的人家可不多,而且牛也是家里的宝贝,吃饭的家伙什。

正在大伙犯难之际,邹衍自告奋勇地将找牛这项重担揽了下来。

他开始回村将消息告诉农民协会,一传十十传百,在邹衍的号召下,附近村子里有牛的人家都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出一日,浩浩荡荡的牛群队伍在百姓的驱赶下奔赴吉安城。

10月初的一个晚上,邹衍带着众人赶着牛群趁敌军士兵们在碉堡里打盹的功夫,悄摸地混到附近,点燃牛屁股上的鞭炮。

霎时间,几百头牛受惊后向吉安城狂奔而去,冲倒铁丝网,成功地闯入了敌人的外围工事。

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邹衍和大人们紧随其后冲进阵地。

经过一夜混战,赤卫队最终借助“火牛阵”占领了敌人的外围工事。

而城里的军阀邓英也被夜里的激战吓破了胆,弃城逃跑了。

火牛阵攻下吉安后,邹衍向领导请求正式加入红军干革命。

但他当时年纪太小,部队不愿收。

可他说什么也不走,缠住红军首长不放,最终感动了上级领导,留他在红12军政治部当一名宣传员。

从此,15岁的邹衍正式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听毛主席讲话后,真正明白了革命的意义

加入红军后没多久,部队领导看邹衍勤奋好学,加上年纪还小,就送他去赣西南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接受培训。

1931年6月的一天,邹衍和战友们正在野外训练。

毛主席刚好路过,见状便健步向他们走来一一问候,问大家都是哪些地方的人,学习怎么样。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大队长一一作了回答,然后请毛主席讲话。

毛主席说,今天只给大家讲一个‘分’字,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这时的邹衍深刻地认识到土地本来就是农民自己的。而地主豪绅不种地,不劳动,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农民租种地主豪绅的土地,打的粮食都被他们收租收去了,这就是赤裸裸的剥削啊!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次的讲话让邹衍真正明白了干革命的意义。

他暗自下定决心,不论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革命到底。

历经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从学校毕业后,邹衍先后担任过罗荣桓、李富春的警卫员,历经五次反“围剿”。

在第三次反“围剿”后,邹衍因出色的表现被当时的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调到身边当警卫员。

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保卫战中,我军打得十分艰苦。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这天黄昏,为了使罗荣桓政委能好好休息一会,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的邹衍自告奋勇担负观察敌情的任务。

果然,在夜里他发现一部分敌人绕过广昌河东岸,正偷偷过桥向我军背后袭来。

历经过多次战斗的他立刻意识到敌人是想要包围我军。

他赶紧向罗政委报告,这才使部队能及时撤出阵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1934年10月,邹衍跟随主力部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给周恩来送急件,蔡畅教他做“棉衣”

长征期间,邹衍担负着在总部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之间传递机密情报和重要信件的重任。

1935年1月,红军攻下遵义城后,总政治部李富春代主任派邹衍给周恩来副主席送急件。

他便从驻地出发,徒步翻过几座大山,跑步赶到遵义城郊区找到了周副主席。

长征的过程虽然艰苦,但有了同志们的互帮互助,始终充满着温暖。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邹衍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蔡畅大姐教大伙制作“棉衣”。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抢渡大渡河,穿过藏民区,来到夹金山下。

这时,司令部命令大家要准备好棉衣。

在这荒凉的藏民地区,哪里还有棉花和布可买。

头脑灵活的邹衍脑子一转,带着十几个小红军,在藏民的牛羊厩里,拾来一些碎毛,揉在一起,加上布条、纸屑,竟然凑齐了棉衣里的填充物。

到了晚上,他们围着篝火,准备做“棉衣”,可谁也没有做过,不知从何着手。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蔡畅大姐走来,关切地询问道。

得知他们犯难的缘由后,蔡畅大姐耐心地教这群孩子一针一线地缝起了棉衣。

有了蔡大姐的帮助,邹衍他们终于赶在行军前做好了取暖的棉衣。

蔡畅大姐还鼓励他们,路途虽艰苦,但不掉队才是好汉。

就这样,邹衍穿着蔡畅手把手教做的棉衣,心里记着她的鼓励,穿过了一座又一座终年积雪的大雪山。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保卫共和国:批准处决“座山雕”,斗智斗勇剿匪擒特

经历长征的浴火洗礼之后,邹衍在抗日战争中依旧表现地出类拔萃。

他不仅是带兵打仗的好手,还是抓生产的行家。

1942年,邹衍在大生产运动中,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带领大伙为前方将士们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持。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将邹衍调到东北。

期间,他率部参加上党战役与解放吉林、围困长春和辽沈等重大战役,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仅如此,在东北工作的这段时间,他还亲自批准处决了《林海雪原》中臭名昭著的土匪头子“座山雕”的原型。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当年,座山雕被活捉之后关押在牡丹江军区看守所。

虽然此时座山雕已经60多岁了,但依旧身手矫健。考虑到这个人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于是军区特别军事法庭在牡丹江市召开了群众大会公审了座山雕后,决定对他执行死刑。

事后发布了执行死刑布告,上面签署的正式邹衍的名字。

追击敌特分子最远范围到达朝鲜境内

1949年,邹衍任中央公安纵队政委,组织部队安全迎接党中央进驻北平,并保卫了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开国大典。

1950年正值抗美援朝期间,敌军在长白山天池附近空投了将近20名的特务。

由于这里长年积雪、林海茂密,特务刚被空投下来的时候没有人发现。

深山里面的护林员在巡逻的时候发现不少的树干上面有特殊的符号,深山里面怎么会有这个东西?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肯定是有人来过,护林员认为很有可能是偷猎者、盗墓贼、伐木者留下的记号,于是就把这件事情上报给上级。

邹衍得知此事后当即就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

他跟特务打了太多的交道,这些人在空投的时候会选择深山老林中,由于地势和风向的原因,他们不可能都落在同一个地点,为了能够更好地取得联系,他们通常选择在树干上面做记号,然后顺着这些记号汇集在一起。

一想到这里,邹衍立刻带队前往长白山天池附近的深山老林中。

经过多方侦察和严密的部署,他们最终发现了特务的行踪,一路往东北方向追去。

在追捕途中,有18名特务被逮捕,但还有2名特务越过边界往朝鲜方向潜逃。

正在众人犹疑之际,邹衍当机立断,“一定要逮捕那两个人,万一他们的身上有重要的情报怎么办?”

事后谈到此事,邹衍感叹道,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时期,我们过界并没有什么限制,最后还是在朝鲜老百姓的家中抓到了他们。

生擒CIA间谍,引起国际关注

1951年4月,邹衍时任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继续领导和指挥着隐蔽战线上的战斗。

仅1952年一年,他就率公安部队与公安部门一起歼灭、俘获海上派遣特务80个,空降特务33个。

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段抓捕经历是他生擒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1952年11月29日,在长白山老父岭的丛林中,公安人员、民兵等一群人躲在夜色中,神情紧张,他们的通讯设备中偶尔会传来提醒的声音,“预计敌机会在一小时内抵达,等到合适的时机随时可以动手。”

晚上11点,夜空中有一处闪烁的亮点,敌机出现在众人视野当中,驶入长白山。

到了山脉不远处的上空,飞机便盘旋不动,机身上的灯光在夜色中极为显眼。

邹衍知道此时敌人正在空投间谍入境。于是他一声令下,公安和民兵纷纷向敌机开火,最后飞机尾翼着火,垂直下坠。

公安人员和民兵迅速赶往飞机坠落的地点,邹衍另派一批公安人员去附近搜查,“刚才开机舱的时候应该有两名特务跳了下来,你们去附近搜一下。”

飞机的残骸躺在树林深处,里面的驾驶员当场毙命,另外两名跳伞的特务也被活捉。

经审问,他们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派来的间谍唐奈和费克图。

此事曝光后,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舆论轰动。

不仅如此,周总理也特地为此嘉奖邹衍。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地区由于地理气候原因,人烟稀少,成为了外国间谍主要的空投地点。

为了能够打破敌人的阴谋,邹衍对打击间谍一事格外上心,同敌军特务斗智斗勇,累计俘获133名外国的特务。

晚年投身教育事业,告诫子女们不搞特殊化

1955年,邹衍被授予开国少将,年仅40岁。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在革命事业上,邹衍舍身忘死。而在女儿们的眼里,生活中的他也是位极其严格的父亲,经常教育她们不要搞特殊,要勤俭节约。

上级给老将军配的专车,邹衍从不允许她们三姐们使用。

因而,三姐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无论刮风下雨,电闪雷鸣,基本上都是骑自行车或者跟普通人一样挤公交车上下学。

有一次,邹衍吃完午饭后回家,看见桌上有两个饭粒,他便板着脸将女儿们叫了过来一顿训斥,还让她们罚背《锄禾》。

邹衍痛心地说道:“长征时,如果不是战友把自己的干粮匀给我一些,我哪能活到今天。你们必须从小就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1988年,邹衍响应军队号召,主动提出离休。

值得一提的是,邹衍在离休前曾担任过沈阳军区副政委。按照当时的军衔授予条件,他的军衔应该是中将,甚至有可能是上将。

因而,邹衍又被称之为“无衔中将”。

离休后的邹衍依旧发挥余热,经常去学校义务演讲,宣传革命故事。

凡是有人来信提出有关党史军史、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问题,他都亲自写信回答,共写信近百封,达数万字。

他的一生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历程、发展历程,因此,他非常看重国内的教育事业。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为什么这位老将军会如此地重视中国的教育事业呢?

因为他的童年中只有革命,他也是在革命的途中汲取的先进思想和知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享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教育能够让一代人有着新的活力、新的思想,能够让一个民族振兴、一个国家富强,因为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来扛起责任和义务。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老将军才格外重视教育,他也在教育的道路上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曾批准处决“座山雕”生擒美国中情局间谍

晚年的他经常向希望工程、贫困学生捐款,作为一名退休的干部,他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仅有为数不多的退休金,可想而知这些用来捐款的钱都是他在生活中节俭而来。

2014年的3月,一生节俭的邹衍将军还倾其所有地为家乡的崇贤中学捐款了8万元。

2022年4月1日,邹衍老将军与世长辞,他永远活在国家的历史里,活在人民的记忆中。

革命者永远年青,将星虽陨,英风长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