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作者:周旌棋

说起中国古代的美男子,潘安、宋玉、独孤信、兰陵王等这些人因为容貌俊美为人所津津乐道,甚至凭借容貌的优势成功出圈。

他们的美貌盖过个人功绩、生平事迹,流传至今千百年。

潘安是中国古代美男之首,后世人通常会用“貌比潘安”来形容一个人的容貌出色,可见潘安的美貌在大家心目中有多高的地位。

就因为潘安容貌太美,后世人往往只看到他的皮囊,而忘记去看他的内在。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一、潘安为古代美男之首,为何说他只是美在皮囊?

潘安美在皮囊,没错,这虽说是一句贬义的话,但从他的个人经历来看,反而很客观。

潘安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潘瑾是安平太守,他的父亲潘芘是琅王牙内史。而潘安从小就天资聪颖,街坊邻居称他为“奇童”。

也就是说,以美貌流传于世的潘安,小时候还是个神童。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潘安不仅出生在罗马,上帝还给他开了“金手指”。

不过潘安并没有好好利用“金手指”,反而因为太过有才被人使了绊子,泰始中年(268),晋武帝司马炎亲自耕田,潘安为此作赋赞美这事。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潘安把自己的才华毫无顾忌地显摆出来,遭到了官场上人的嫉妒,就这样潘安被耽误了十年。

事实证明,有才之人不能太过张扬,要沉得住气。

这十年对潘安来说想必很是难熬,也给初出茅庐的潘安当头一棒,算是“进官场”前的第一次毒打。

后来潘安出任河阳令,在当地因地制宜种植桃花,拥有“河阳一县花”的美名。尽管如此,同时期的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等人被晋武帝礼遇,而潘安还没走进晋武帝的视线。

为了刷存在感,潘安阁道上题写了一首歌谣:

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輶。和峤刺促不得休。

这时候的潘安身上还有文人的自负,但学会了一点吸引当权者注意的小把戏。

之后不久,潘安转任怀县令。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之后潘安有了些政绩,调任补充尚书度支郎,迁任廷尉评,后因为公事免职。

等到晋武帝去世,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杨骏辅政,潘安等到了机会,他被引用为太傅主簿。也就是说背后有了杨骏这座靠山,被迫做出了政治站队。

为什么说潘安参与政治站队?

因为当时西晋的政权一点都不稳,大家都知道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痴呆,智商不在线,他继位后任命太尉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总领朝政。

也就是说朝廷大权落到了杨骏手里。

可晋惠帝是个痴呆,他的老婆贾后贾南风却不是个省油的灯,贾南风阴险又善于权谋,一心走到西晋朝堂上去争权。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加上杨骏不是个多聪明的人,他专权独断,朝廷内外的人都记恨他。

在这种情况下,贾南风让人诬陷杨骏谋反,晋惠帝不辨是非,派使者废除杨骏。

接着朝廷内外戒严,东安公司马繇领兵讨伐杨骏,士兵放火烧杨骏的府第,乱箭射入府内,杨骏逃到马房被杀了。

杨骏被诛,事后被处死的有几千人。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潘安作为杨骏的幕僚,也在被诛之列,幸好他当时因为有公事在外,加上有好友公孙弘(是楚王的心腹,潘安曾帮助过他)替他说话,侥幸逃得一死。

可以这么说,潘安简直背到了家。

但是这沉重的一击并没有打垮潘安,相反他卷土重来,这次他继续攀附权贵,只是调转了矛头,搭上了“贾南风”的外甥贾谧这条船。

潘安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还被安排写了一篇文章,让喝醉了的太子抄写,最后太子被扣上谋逆的帽子,被废黜。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谁权势大,潘安就依附谁,可这样的依附再次将潘安带入政治漩涡,最后把他推向万劫不复。

贾南风害死太子司马遹后,赵王司马伦以为太子复仇为名,发动了“八王之乱”,期间贾南风和贾谧被诛,作为党羽,潘安也没得到好下场。

潘安被杀,并被夷三族。

潘安的美貌为世人惊叹,但他的人品却存在问题。潘安颇有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意思,所以说他是美在皮囊。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二、嵇康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何说他美在风骨?

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潘安空有美貌,人品却不忍直视,同为古代美男之一的嵇康,凭什么说他美在风骨呢?

嵇康风骨,值得一说。

嵇康出生于三国时期的曹魏,当时曹丕当政,他和潘安一样,家里父辈也是当官,他爹嵇昭,官至治书侍御史。他的兄长嵇喜,历任太仆、扬州刺史等职。

可嵇康却是个另类,他不像潘安为了仕途费劲心思,反而崇尚老庄之道,文章也写得雄壮清丽,还喜欢行侠仗义。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总结来说,嵇康这个人内心恬静、无欲无求。

他除了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整日里弹琴吟诗,还和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结成好友,七人号称“竹林七贤”。

这七个人崇尚虚无,蔑视礼法,每日纵情饮酒不问世事。

可是有才之人最忌讳拉帮结派,张扬行事,这么做的人基本没什么好下场。更何况嵇康还是个性格刚烈,执意不入仕途的人。

司马昭是个爱才之人,当时钟会受到司马昭宠爱,听到嵇康的美名前去拜访他。

嵇康自顾自地在那里打铁,对钟会没有多加理会,态度很不好。

因为此时,嵇康得罪了钟会。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其实嵇康知道钟会为什么而来,无非是想请他出仕做官,但嵇康对为政做官根本没什么兴趣,于是执意拒绝出仕。

嵇康的好友山涛任吏部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可嵇康再次拒绝了,还作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表自己的决心。

总之,嵇康为了“心里的桃花源”,与当时的掌权者司马昭硬杠,丝毫不给司马昭面子,这让司马昭很愤怒。

所谓“过刚易折,善柔者不败”。

嵇康的性子这么刚烈,又富有才名,不被司马昭所用,司马昭不可能容他。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这不,死亡之贴很快就送上门来了。

嵇康和吕安是好朋友,吕安之兄吕巽诬陷吕安不孝,嵇康为吕安作证,证明他并非不孝。钟会因为之前受到嵇康的冷遇,借此机会发难,诬告说:

康尝欲助毋丘俭,且安、康有盛名于世,而言论放荡,害时乱教,宜因此除之。

钟会诬陷嵇康曾想帮助毋丘俭叛乱,且他们行为放荡对社会有害,应该趁此机会把他们除掉。

司马昭觉得很对,就把嵇康和吕安都给杀了。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刑当日有三千太学生集体请愿,希望朝廷赦免嵇康。可这次请愿并没有成功,朝廷还是维持原判。

在行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向兄长嵇喜要来一把琴,临时兴起抚了一首《广陵散》。

一曲完毕,嵇康从容赴死。

嵇康死后,四海之内的人都为他所痛惜,司马昭也有所后悔,可已经追悔莫及。

同为中国古代美男,为什么说潘安美在皮囊,嵇康美在风骨?

嵇康这一生,先是能不慕仕途,不为权贵折腰,后又能临危不乱直面死亡,并从容不迫抚琴,这种超脱物外的精神,为人所震撼。

这也是为什么说嵇康“美在风骨”的原因。

皮囊再美,有时间限制,会随着年月不复存在。

而风骨之美,流传于世,为后世之人顶礼膜拜,千年不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