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逢”背后的故事:跨越42年的情谊,让他们千山万水再相逢

“重逢”背后的故事:跨越42年的情谊,让他们千山万水再相逢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藏:沅水金刚石。

“重逢”背后的故事:跨越42年的情谊,让他们千山万水再相逢

42年后的重逢(左为潘存云,右为宋瑞祥)。

红网时刻新闻4月18日讯(记者 袁思蕾)时光荏苒,弹指一挥;分别半生,今又重逢。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勘探队员之歌》,唱出了无数热血青年把“为祖国寻找宝藏”作为人生理想的心声,宋瑞祥和潘存云,曾经就是这无数热血青年中的一员,他们之间有一段跨越42年的人生情谊,而这42年,是他们与祖国一同成长、不断前行的奋斗历程。

一颗特别的矿石

在位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二楼的矿物宝石厅里,有一颗淡黄色宝石级钻石原石,它并非整个展厅内最耀眼的存在,但在展牌上,“01”号展品的标识,提示着它的身份特殊。

实际上,在这颗被称为“沅水金刚石”的矿石身上,藏着一个关于重逢的故事,故事里蕴含着一种爱国精神。

现已耄耋之年的宋瑞祥,与年过花甲的潘存云相识于42年前,他们因为沅水金刚石相识,却又在匆忙中就此别过。原以为只有一面之缘的两个人,竟在人生的兜兜转转中,再次重逢。

1966年的夏天,11岁的潘存云与13岁的哥哥潘存华在家附近的山上挖寻矿石以贴补家用。一次挖寻中,他们发现了一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矿石,并在把玩中发现它特别坚硬——竟然可以划破玻璃。潘存云和家人怀疑这是一颗“金刚钻”,想把它送到湖南省地质局进行专业鉴定,却受限于当时的交通地理环境,无法前往。

“那个时候,国家派驻了地质调查队在当地调查矿藏资源,他们发动老百姓一起找矿、报矿。”在潘存云的描述中,当时驻扎于当地的地质调查队以贴告示的形式告知老百姓各类矿物的特征,掀起了一股找矿、报矿热潮,但他和哥哥并未在告示中发现符合他们找到的那颗矿石的特征,“金刚石太珍贵、太稀缺了,不大会有人想到我们能找到。”潘存云说。

转眼到了1979年夏天,已经是国防科技大学学生的潘存云,突然想起了家中那颗不明身份的矿石,在与家人商议后,潘存云将这颗疑似矿物带往省会长沙的湖南省地质局寻求鉴定。

“重逢”背后的故事:跨越42年的情谊,让他们千山万水再相逢

潘存云家珍藏多年的奖状

一场激动人心的遇见

“接待我的是当时省地质局地矿处处长宋瑞祥。”当天,潘存云说明来意后,宋瑞祥将那颗矿石放在手中仔细端详,越看越兴奋,交谈中更端来一盆水放在太阳下,将这颗矿石丢入水中,霎时,水面上一片金光闪闪——潘存云的“金刚钻”猜想八九不离十了。

3天后,潘存云再次与宋瑞祥见面,他得到了确定消息——被他和家人保存了13年的矿石正是一颗优质天然钻石。

“你们会把这颗钻石拿去做什么?”“我们不会用它做什么,我们会把它保存起来,以此激励更多人找矿、报矿。”在潘存云的记忆中,他和宋瑞祥曾在42年前进行过一段对话。通过这段对话,他了解到国家的矿藏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也理解了地质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背后的执着与坚持。

找出大型金刚石矿,这是42年前,时代赋予中国地质人的重任。潘存云清楚地记得,宋瑞祥当时在与自己交谈时,数次提及这个愿望,他深感于作为地质人宋瑞祥的执着干事精神和报国热情,于是,在经过和家人的商量后,潘存云代表全家将这颗天然金刚石上交给了湖南省地质局报矿。

潘存云向国家献出了这颗珍贵的金刚石,希望以此推动国家找矿力度,在湖南勘探出大型金刚石矿。

一轮席卷全国的找矿报矿热潮

在潘存云向国家献出金刚石不久后,1979年9月,潘存云和他的哥哥潘存华被湖南省地质局授予“群众报矿积极分子光荣称号”,他们的报矿事迹被登上了报纸、出现在广播里……新华社、解放军报、长沙晚报等各级媒体争相报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们的事迹了解到国家正在大力寻找矿源、发掘矿藏。

“重逢”背后的故事:跨越42年的情谊,让他们千山万水再相逢

潘存云兄弟的报矿事迹被媒体争相报道

一呼百应,老百姓的找矿报矿热情被点燃了。各地出现了由老百姓组成的找矿队伍,他们依据专业地质队给出的矿石特征信息,深入山林,走进河流谷底,找寻矿石。

据潘存云回忆,当时,在他的家乡——怀化黔阳,上千名当地百姓从当年潘存云和他哥哥发现天然金刚石的地点开始寻找,在沅水两岸的河床里又发掘到上千颗天然金刚石,为国家提供了珍贵的地质矿源信息。

由此,国家成立了413地质队,专门寻找钻石矿。与此同时,祖国各地的百姓也在积极找矿报矿,大范围地调动了找矿力量,为当时国家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了群众的热情参与,中国的地质事业又一次进入热火朝天的发展期。

一通不期而遇的电话

“那不就是你发现的吗?”2021年9月,潘存云接到了国防科大同事朱慧打来的电话,向他询问有关于42年前那颗金刚石的往事。

“我同事当时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她从讲解员口中听到了这颗沅水金刚石被发现的过程,觉得和我的经历很像,就打电话来求证。”潘存云说,这通电话让他倍感惊喜,没想到42年前的一场相遇还会有后续。

潘存云后来了解到,这颗42年前他献给国家的金刚石已经成为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些年,馆方一直通过各种渠道找寻历史亲历者,通过遗留证物尝试还原历史,想通过挖掘这颗金刚石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知晓那段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史,铭记无数前人先辈投身中国地质事业的意志和决心,让火热岁月中人们迸发出的光和热,继续照亮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道路。

因此,作为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潘存云和宋瑞祥的重逢,有了非比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一场阔别42年后的重逢

“13.583。”潘存云说,这是他和宋瑞祥再次见面时异口同声说出的数字,“这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1979年的夏天过去后,潘存云和宋瑞祥继续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在通信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两人渐渐失去了联系。

三个月前的一天,潘存云接到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打来的电话。就是这通电话,让潘存云与宋瑞祥在42年后重新取得了联系,也让退休后一直在找寻当年故人的宋瑞祥,终于如愿以偿。

一个半月之前,宋瑞祥和潘存云相约回到长沙,两人在阔别42年后,重逢了。

再见时,当年风华正茂的宋瑞祥已是一头华发,而当年二十岁出头的潘存云也已是爷爷辈的人,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一些东西,但在因缘际会中留下的情谊却历久弥坚。

“我们好像又回到了42年前的那间办公室里。”已失去联系近半个世纪的两个人,畅聊起这些年的过往,多的是惺惺相惜的喜悦和感动。

42年间,宋瑞祥业起三湘,迹踏三江。他用知识功底与专业精神做底子,打磨自己的人生,成为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的实践者和优秀代表。宋瑞祥曾任青海省省长,地质矿产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局局长。尽管身居高位,但他对当年这件事情却始终未曾忘怀。

而潘存云则走上讲台,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他以感恩、担当、创新、执着、务实和淡定的人生态度,教书育人,钻研事业。2014年9月9日,他作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全国模范教师”奖杯,成为了业内翘楚。

因一颗钻石结缘的两个人,用42年打磨自己、奉献自己,磨砺出人生的璀璨光芒,犹如钻石一般闪亮。这束光芒不止照亮了他们自己,也为国家的地质事业、教育事业贡献了光芒。

“重逢”背后的故事:跨越42年的情谊,让他们千山万水再相逢

宋瑞祥和潘存云,是无数共和国建设者中的一员,他们用奋斗人生,让祖国大地一派繁花似锦。

一次回首来路的礼敬

如今,这颗承载着宋瑞祥和潘存云42年珍贵情谊的沅水钻石,是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连同其他矿物宝石一起,向前来参观的观众展示着湖南丰富的地质矿藏资源。

这颗沅水钻石曾让两位热血青年的人生发生交汇,并引出一段跌宕起伏的人间故事。更为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为新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奠基的一辈人筚路蓝缕、奋进不止的历程。

“保存好这颗沅水钻石,并诠释好其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钟琦表示,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这颗沅水钻石的存在,以及它身上所承载的故事及其意义,“我们要让大家重新认识‘镇馆之宝’,以此表达我们对这段历史的怀念和敬意。”

目前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正在着手通过文创的方式,将这颗沅水金刚石的故事及其意义更好地传达出来。

山水有相逢,未来皆可期。宋瑞祥和潘存云的重逢,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也是念念不忘的回响。不忘他们的故事,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无数共和国建设者们的一次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