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展览故事|双龙戏珠的故事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法蓝”、“发蓝”等,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珐琅工艺大约于13世纪末叶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以后历经明清两代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堪称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绝世瑰宝。济南市博物馆《西艺东扬盛世华彩——馆藏珐琅器展》,带您呈现独具匠心的中国工艺美术,了解珐琅器的前世今生。

展览故事|双龙戏珠的故事

清铜胎掐丝珐琅二龙戏珠纹笔洗(济南市博物馆藏)

珐琅器装饰华丽,种类繁多,其中双龙戏珠的题材深受人们喜爱。双龙戏珠是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它的起源来自天文学中的星球运行图,火珠是由月球演化来的。龙珠是龙的精华,是它们修炼的原神所在,所以人们在艺术表达中,通过两条龙对玉珠的争夺,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传,天池山中有个深潭,有两条青龙在此修炼,它们关心附近百姓的疾苦,时常行风播雨,使百姓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太平日子,两条龙也备受人们的爱戴。天池潭也是天宫仙女们洗澡的地方,每当月洁风清时,仙女们就到这里洗澡嬉戏。一次,仙女们在池中正洗得尽兴,一个浑身长毛的怪物猛扑过来,对裸身的众仙女进行调戏,她们高呼求救。两条青龙听到呼救声,立即披甲持械奔向天池潭,见是一只熊怪正在撒野,二龙齐心英勇奋战,熊怪战败被擒。

众仙女把青龙搭救之事,告诉给了王母娘娘。王母一时善心大发,从宝葫芦里取出一颗金珠,给青龙送去,让它们早日修炼成功。金珠只有一颗,它们谁也不想独吞下去,你让给我,我推给你。推来让去,一颗金珠在二龙之间蹿上跳下,金光闪闪。时间一长,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忙派太白金星下凡查看。

展览故事|双龙戏珠的故事

清铜胎掐丝珐琅二龙戏珠盘(济南市博物馆藏)

太白金星视察后,把两条青龙潜心修炼,心地善良,讲义气的品德对玉帝汇报了一遍。玉帝也受感动,便又取出一颗金珠给青龙送去。于是,它们各吞下一颗金珠,都成了掌管百姓命运的天神。

民间百姓不忘青龙为人们造福,又钦佩它们的德行,便修庙四时供奉。时间一久,从祭祀敬龙,到娱乐舞龙,而又转化为喜庆吉祥的绘龙。双龙戏珠龙舞及绘画图案多呈行龙姿势,表现出双龙升降、推让金珠的形态,金珠都在两龙中间舞动。双龙戏珠图案多出现在壁画、染织、刺绣、雕铸等工艺装饰品上,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源于民间的二龙戏珠的艺术形式,有着喜庆丰收、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

国之瑰宝,与世同辉。欢迎广大观众来到济南市博物馆,让我们一起走进融汇东西、华美绚丽的珐琅世界,领略其流转光韵的精致魅力。

地点:济南市博物馆一楼四展厅

展期:2022年春节——12月中旬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通讯员 贾名杰 报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