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民谣编年史(一)

作者:六桶鱼

民歌编年史。

如果说我喜欢的音乐类型中,有一种是民歌。

"流行的民歌,叫民歌或民歌。这是百科全书中民谣的定义。

民谣自古以来就是小众和多愁善感的。虽然民谣很小,但从世界人民身上可以看出,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风貌和舆论潮流。

中国民谣编年史(一)

(1) 古代民谣

代表作:诗集

中国民歌和外国民谣,虽然统称为民谣,但在根源上却大相径庭。

虽然中国的旋律远远落后于国外,但中国的话语在国外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正如高晓松所说,民谣是前面的笔,后面的钢琴。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所以中国民歌的内容远远大于音乐的旋律。

民歌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诗集,尤其是国风,可以看作是中国第一部经过艺术加工的民歌合集。

此外,散落在各种书籍中的民歌代代相传。比如:

"像绳子一样直,死面;《音乐如钩,反封口》也被《战展》引用,可以看出民歌早已引起专业作家的注意。

民谣虽然虽小,但从世人心中都能看出来,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风貌和舆论潮流。

1930年代和1950年代的"当地人"

代表人:王洛宾

(从远古时代到20世纪30年代,民谣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的近40年里,民谣与政治密切相关,涉及时代的痛点,其中一些被省略了,并且有兴趣自我引用材料。)

现阶段的民谣基本上只是民谣的曲调,具有浓郁的本土风味,却没有音乐素材可以与生活的真实感受相结合,缺乏灵魂。文化刻板印象仍然与民谣的"手和脚"联系在一起。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很多中国现代民间艺术家或作品,或多或少都与西北有关。

比如野童的《黄河民谣》、低痛爱乐队"兰州兰州"、赵牧阳、赵都来自西北,西安也有不少方言民谣乐队,有赫萨、马飞等着名。就连宋东爷的歌也有"兰州"。

这当然离不开黄土地的人类遗产,但如果主要原因来考察,那么整个西北民族歌都离不开一个人,王洛宾。

中国民谣编年史(一)

王洛宾在吸收西北民歌的基础上大胆改编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抬起头来》、《半月高升》,这些歌曲以其浓郁的西方色彩和创新创作技巧以及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也为未来的民俗特色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素材。

民歌在早期是一首很难唱的音乐,王洛宾的改编作品集,以及这些作品的保存,绝对足以称得上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所以他对西北民谣乃至中国民谣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今的西北中国民间气息如此之好,与几十年前的王洛宾毫无关系。

20世纪60-70年代的"现代民谣"

代表:齐宇、叶家秀

50年代前的民歌更恰当地描述为"民歌",如果确定"现代民歌"的类别,作为"民歌"的进口词,中国的发展始于1960年代的台湾。

也就是说,从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开始,这种概括过程的"民谣",终于传到了中国。

1970年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发展迅速。

成为台湾民歌先驱的杨,在台北中山堂举办了一场"现代民乐音乐会",然后发行了自己的专辑《中国现代民歌》,改编自于光忠的诗歌。

"现代民谣"一词一经提出,"怀旧"的基调就被打定,台湾的现代民歌开始生根发芽。

1977年,兴格唱片举办"金韵奖"民歌演唱大赛,齐宇、黄云玲等歌手脱颖而出,原创民歌也掀起了"校园民谣"的潮流。

此后,侯德健的《龙传》、叶家秀的《乡间小路》、奶奶的澎湖湾等台湾校园歌手,都是在那个时期制作的。

1979年,中国著名歌手朱凤波率先向大陆观众介绍了台湾校园歌曲《橄榄树》《踏浪而起》《我送你一首小诗》、《我们的情诗》等大量歌曲,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1980年,朱还率先演唱了大陆作曲家顾建芬的《清晨,我们踏上小路》和《脚印》。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民谣高潮逐渐下降。

大陆校园民谣出现最直接、影响最深远,来自台湾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1980年代的"民谣摇滚"

代表:崔健、罗大佑

一把改革之火来了,燃烧到贫瘠的精神之地,也吹拂着春风。被囚禁多年的音乐有一片自由的绿芽。而民谣,从此是不能接受的。

1986年5月9日,一个高腿和低腿的男孩手里拿着吉他走上了北京工人体育场的舞台。

"我曾经问过你什么时候和我一起去。

这个男孩的名字叫崔健。

他在舞台上咆哮着,"什么都没有",像一声响亮的霹雳,让中国人睡了几个世纪的心灵终于找到了共同的脉搏和节奏。历史宣布那一天是大陆岩石的真正开始。

中国民谣编年史(一)

这个名叫崔健的男孩也被全国人民誉为"中国摇滚教父"。

有人可能会说,崔健不应该放在民歌的编年史中,但原版崔健的摇滚确实与民歌混为一谈;

中国民谣编年史(一)
中国民谣编年史(一)
中国民谣编年史(一)

与此同时,罗大佑的"民谣摇滚"在蹂躏台湾后开始传播到大陆。

中国民谣编年史(一)

至此,民谣与摇滚乐交织在一起,在人们心中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