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害虫哪里逃?“虫脸识别”来助力

作者:肥西发布
害虫哪里逃?“虫脸识别”来助力

门禁考勤、手机解锁

刷脸支付……现如今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但是你听说过“虫脸识别”吗

与人脸识别类似

这套移动式病虫害智能采集装置

可以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

识别、监测和预警

从而更好地助力农业生产

科技“春耕大片”在丰乐镇上演

在肥西县丰乐镇河湾村的一处小麦田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向当地植保专家演示移动式病虫害智能采集装置。

这套移动式病虫害智能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温度、湿度传感器、GPS定位和智能终端,通过手机“自拍杆”一样的结构,可以高效、便捷的给害虫们拍“写真”进行“虫脸识别”。

害虫哪里逃?“虫脸识别”来助力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人员杜健铭表示,终端目的,就是前段设备采集的图像,温湿度数据上传服务器,进行病虫测报。

病虫测报,是科学防治和精准用药的前提。简单来说,“虫脸识别”就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自动识别图片中虫子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庄稼的病害。

“虫脸识别” 构筑害虫识别“天网”

目前,“虫脸识别”系统的服务器里,已经有50万张害虫的相貌,可以识别小麦、水稻、油菜、玉米、大豆5种大田作物的50余种病虫害,平均识别率达到75%。

害虫哪里逃?“虫脸识别”来助力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人员

杜健铭

我们现在总结人工智能识别和人工测报之间关系,大概估算热工测报登记,方便植保人员测报。

辅助测报的同时,“虫脸识别”可以大大提高未知虫害的识别率,为植保监测人员提供了智能化、自动化的智能决策,有力弥补了调查监测人员不足、数据标准化低等问题。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农业

并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在农业领域发光发热

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新路径

肥西县贯彻落实省委

关于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针对一产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出台了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

明确指出到2025年

力争农业劳动生产率达10.5万元/人、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2万元/亩,分别较2020年翻一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2%,较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较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达4.6万元。

图文 | 全媒体记者 高常青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袁琳琳 周洁

  • 感谢有你,一起走过这十四天!

  • 今天解封啦!

  • 最新进展!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新校区)批后公布!

  • 陈伟主持召开防疫视频会议,部署防控演练等事宜

害虫哪里逃?“虫脸识别”来助力

主管单位:中共肥西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肥西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