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莎士比亚的弟弟:啥是好茶

作者:流星赶月普洱茶

啥是好茶?

就新普洱生茶而言,很多人说普洱茶是非标品,也就是没有明确的标准。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发现,事实大约就是如此。

但这是一个广义的解释。偏偏我做的茶,我的客户们,又是百里挑一的好茶,百里挑一的茶友。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很多看似有道理的道理,并无卵用。

我始终坚持地认为,真正热爱普洱茶的人,是有着高尚追求的人,是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是有着非同一般见识的人。一定也是充满智慧,有着独立思考以及判断力的人。这并非恭维,环顾四周,我们每天都在发现,这就是事实。

莎士比亚的弟弟:啥是好茶

有人说,海涛你做茶以来,身边要么是好多老板,这些老板都是你的贵人;要么你身边都是美女,让人心生羡慕。我稍微想想,还当真如此。实际上,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阅历,足够的智慧,才让他们事业有成。实际上,正是因为拥有着高阶审美,恬静气质,因智慧而彰显美丽的女性,才会是普洱茶的拥趸者。

当然,前提是我坚持做“真,标准,高性价比”普洱茶。真,标准,就是万物之大美,永恒之追求,返璞归真的终点。

再回到“新的生茶”的话题,坦率地说,新生茶在制作出来的第一个月内,各种特征时隐时现,表现极其不稳定,甚至个别山头的茶,需要半年的时间,才真正趋于稳定,初步展现其协调性。因此,如何评判一款新生茶的好与坏,似乎变得有点困难。

每个人对于喝茶的感受之表达,旁人很难真正领悟。同时,很多感触带着明显的主观性。于是仅仅通过理论方面的学习,想要融会贯通掌握茶,纯属于天方夜谭。同时,仅仅埋头猛喝,也不一定是最高效的途径。

莎士比亚的弟弟:啥是好茶

我想起一位茶友,算是一位资深的普洱茶爱好者了。但今年曼松茶,寄到他手里时候,算算也就做出来十天左右。反馈的感受是:苦,涩,感觉像是喝到了假茶。对于这样的反馈,我其实深有体会。今年刚刚上山开始做茶的时候,我在很多新茶里面,都感受到了明显的涩感,即便一部分新生茶做出来的前几天,主要是以甜为主,几乎无涩,但绝大部分最十天半个月的时间里,必然呈现一定时间段,一定程度的涩感。

但是,随着我喝到越来越多新的生茶,有顶级的,也有一般的。我居然能捕捉到一种好茶独有的涩的感受。这是很难用语言去表达的一种感受。化为我的一句话:涩得很舒服!对的,虽然自己对于茶的理解很浅薄,但反复喝新生茶,对于涩,便有了非常准确的判断。瞬间就能区分出哪种涩是好茶独有,是未来可以转化为滑的,哪种又是会持续存在的涩。

一个月时间里面,几乎每天最少也要从头到尾喝两三泡茶。我班门弄斧表达下我对于新生茶品质的判断:

莎士比亚的弟弟:啥是好茶

1 香气,鉴于我个人对于香气的追逐,香气便成为我判断一款茶的重要标准之一。当然,很多老司机是对我这种行径嗤之以鼻。同样工艺,同山头的茶,我认为一定是越香,品质越好。当然,香气和茶汤一样,也是分为稳定输出类型和非稳定输出类型的。譬如,弯弓古树,弯弓小树,那卡古树和那卡小树,我在喝的过程中,是明显感受到前面有几泡,小树的杯香是胜过古树的,但这仅仅是不连贯的波动状态。意思就是小树会突然在第四,或者第五,甚至随机的某一两泡时候,香气盖过古树。而至于顶级茶的香,我个人感触最强烈的就是天门山,凤凰窝,冷水河。尤其天门山高杆和凤凰窝古树,我个人认为其蜜香浓郁程度不分上下。冷水河的香,更多的是那种让人心旷神怡的原生态气息。

2 甜度。且不论易武的茶,是也甜肉著称,我认为,所有产区的茶,一定树龄以上的,入口瞬间都是能感受到明显的甜。这里我认为应该把甜做一个区分:入口瞬间感受到的就是甜,入口后,过程中,口腔感受到的甜,就是回甘。而末段,深入喉咙的甜,我认为应该就是喉韵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来说,入口的甜感明显,大抵树龄是足够的,茶也是好的。当然,如果还能有深并且持久的喉韵,毫无疑问,这茶基本都是山头价5000以上的顶级茶了。

莎士比亚的弟弟:啥是好茶

至于要说易武茶,让我印象深刻的甜。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麻栗树的古树。最起码是我喝过的最甜的一款茶,这种甜是茶汤入口半秒左右,突然变得强烈冲击的甜,甜的如糖水。其他,百花潭,天门山,薄荷塘都是甜度极高的了。这些茶,我每次喝完,真正有一种“糊嘴”的感觉。

3 饱和度,也就是饱满度。我对于饱满度的理解,是包括涩感在内的,甚至我认为,涩感就是饱满度的源头,尤其对于新茶来说更是如此。日币铜箐河古树的涩,比如曼松的涩,比如凤凰窝的涩,等等,都是给人口腔一种颗粒感,进而形成饱满感,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几乎每一款顶级的易武新生茶,或多或者都有那种“优质普洱茶所共同的舌面的涩感”。甚至到了现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新生茶,这种涩感都成了我判断是否为一款好茶的标准之一了。

4 水路。直观的感受就是汤水的细软和粗。好茶,且不论苦涩程度,其汤水一定是让人感觉是软软的。要论及水路的细,今年我喝过的茶里面,冷水河稳居第一。

莎士比亚的弟弟:啥是好茶

5 韵。我个人理解的韵,一方面是我自己的身体感受,另一方面就是滋味方面的综合考量。每个人对于茶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我个人对于韵的理解,一定程度就是大家所说的茶气。很多时候,我喝到好茶,后背是能明显有隐约的热感,如果茶气足够强,我双臂甚至双小手臂都有热感。这种感受,确实每个人不一样,比如老杨和蒋总,他们说的是“上头的感觉”。另外,我个人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同样的一款茶,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点,或者我身体状况的不同,感受到的茶气也不同。有时候身体的反应明显,偶尔却几乎没什么感受。

另外,韵还体现在茶的各种体验的留存和延续上面。好茶,可能留给我很长时间的身心愉悦感,甚至非常明显的持续很长时间的回甘生津,这种感觉,真的让人回味。

最后,我狂妄总结,对于新生茶的判断,还是比较简单的。最起码像我这样的小白,一个月到处喝过来,我认为我对于一款茶的判断,应该是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这得益于我做的就是真,标准的茶。

我是传播茶文化,致力于打破高溢价,为一小部分真正热爱普洱茶的老板,持续性提供真,标准,高性价比普洱茶的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