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原作者:Kirxie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在漫长而浩瀚的西欧中古史中,谁也不能否认西班牙的重要性。这个领土不甚广阔的国度拥有三千年的历史,而其中众多的部分,都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欧洲现存最早的人类居住记录来源于西班牙的阿塔普埃尔卡山,约有120万年的历史;而作为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国之一的西班牙帝国,在16世纪率先开始航海探险与殖民扩张,开启了世界近代史的新纪元。在首都马德里的哥伦布广场附近,矗立着一座样式古典的建筑,在这里,我们将为西班牙留下的浓墨重彩的历史之迹,发出由衷的惊叹。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Museo Arqueológico Nacional

这便是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Museo Arqueológico Nacional)的所在地。根据伊莎贝拉二世女王颁布的皇家法令,1867年博物馆成立,目的是记录西班牙从源头至当下的历史,并为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提供概览。其使命是:

“收集、保存和研究这些资产,并将它们提供给公众,供他们熏陶和指导。”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Museo Arqueológico Nacional

建馆150多年以来,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始终在调整历史叙述的方式。目前的博物馆共设有13个常设展,其中聚焦于西班牙历史本身的展览共有6个,按时间顺序分为史前时期(Prehistory)、原史时期(Protohistory)、罗马统治时期(Roman Hispania)、古代晚期(Late Antiquity)、中世纪(Middle Ages)和近现代时期(Modern Era),关注其他文明和文化遗产的展览共3个,分别是古代近东(Ancient Near East)、尼罗河区域:埃及和努比亚(The Nile: Egypt and Nubia)、希腊(Greece)及钱币特别收藏展览,剩下的展览分别是引言、对考古学和文化遗产的简介和对博物馆历史的介绍。

首先来看西班牙国别史。史前时期的收藏时间跨度极长,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是这段漫长时期内,伊比利亚半岛土著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众多由石头、骨头、粘土或金属制成的工具,展示着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对于周遭世界的适应和熟悉。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开始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社会等级开始出现,让这片土地由野蛮荒芜逐渐走向文明开化。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而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开始之际,腓尼基人登上海岸,标志着新时期的到来。在这一千年期间,外族入侵成为这片土地上的贯穿主题,随后凯尔特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纷纷来到此地建立据点,争夺西地中海的控制权。异质文化的到来催生了伊比利亚半岛的文化革命,让西班牙文化从此奠定了多元基调,馆中展出的众多来自腓尼基、塔特斯安、塞尔蒂贝里亚和希尔福特文化的金银制品,造型精美的半身塑像与石雕,都显示着文化交融后诞出的瑰丽成果。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随后,罗马帝国崛起。经过两百年的战争,伊比利亚半岛最终被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之中。获取半岛的自然资源是罗马政权征服此地的首要目标。矿藏开采、小麦种植、葡萄酒酿造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都是帝国的重要财富来源。西班牙罗马城的建立,标志着伊斯帕尼亚行政组织的形成,展览中展出的一系列精美的石碑、祭坛、基座、石柱和里程碑、雕塑和肖像,都曾矗立在城镇中央,提醒人们国家无所不在的中央权力。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Luis Asín/Courtesy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Lorenzo Plana Torres/Courtesy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紧随而来的是古代晚期与中世纪。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日耳曼诸部落开始侵入帝国疆域,其中数个部落后来在欧洲各地定居下来并继承了罗马人的遗产,建立了多个王国。自410年之后,伊比利亚半岛便成为了西哥特人的殖民地,在公元711年,阿拉伯人来到此地并迅速扩张,标志着中世纪时期的开始。800年来,穆斯林和基督徒共享土地、经济和文化,经历了断断续续的稳定和冲突时期,最终在15世纪末基督教徒征服纳斯里德王国时达到顶峰,被天主教双王征服。在展览中,三种不同文化背景相关的物品均得以展出,是时代的变更迁易的展现。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西哥特王国藏品,Fíbula de Alovera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伊斯兰时期藏品,Tesoro de Bentarique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基督教王国时期藏品,Capitel Santa María la Real,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最终时光抵达十五世纪。哈布斯堡王朝和波旁王朝统治的四百年间,能载入史册的大事件接连发生:拉达纳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西班牙真正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基督教王国,置身于欧洲独立国家之林;而美洲大陆的发现,则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海外资本积累与领土扩张,西班牙趁此机会一跃而起,成为西欧强国翘楚。从十五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中期,以木料、石料、大理石及青铜制成的雕塑、绘画、科学仪器、武器、银器、珠宝、陶器、玻璃器皿、家具、纺织品、硬石、乐器及各类工具都在展览中出现,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象征着西班牙的强盛之姿。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国别史的陈述到博物馆成立之时便戛然而止,此时我们已经来到19世纪中期——这正是帝国扩张与理性科学发展的的鼎盛时期。随着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发端自文艺复兴时期的考古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建立了更为完善且科学的学科体系。这使殖民政府在开掘殖民地资源时,对于当地别具一格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有了更多的关注。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殖民国家,西班牙政府日益认识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而在动荡的全球势力割据背景下,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随时有可能消失。馆中涉及到其他文明领域的展览,正彰显着博物馆另一面的职能。在1867年考古博物馆成立时,馆方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博物馆工作人员组成的科学委员会,研究和保护分配给他们的资产。在建馆的数年间,保利诺·萨维隆、胡安·萨拉、胡安·萨拉斯·多里加、胡安·德·迪奥斯·德拉达·德尔加多和胡安·德·马利布兰等专家展开了多次西班牙之旅。在1871年,他们乘坐阿拉佩莱斯号护卫舰前往东部远征,带回了来自西西里岛、雅典、塞浦路斯、古特洛伊和君士坦丁堡等地的考古文物,大大丰富了馆藏。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科学委员会成员留影,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这座博物馆俨然成为了一座国家级的考古机构,对自己的定位也越发明晰。随着20世纪40年代收藏的重组,它以前与美国人种志部分有关的作品被转移到美洲博物馆,而其他来自国外的作品则被运往美国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和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这一举措是为了腾出空间,以安置更多西班牙及海外文明考古发现和发掘中涌入的收藏品,如西姆波祖洛斯的贝尔贝克陶器,西班牙东南部重要遗址的人工制品,以及塞拉尔博侯爵在发掘蒂贝里亚遗址时积累的物品等。

国际博物馆观察(十四)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

Niccoló Guasti/Courtesy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多年来,这支队伍的规模一直在扩大,而考古研究的新方向、新的科学发现、博物馆概念定义的改变,以及展览设计的最新趋势,都影响着博物馆藏品的增减与陈列。作为一座严肃专题博物馆,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可谓是相当用心。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实际与西班牙国家图书馆共用一座建筑,这让文献传递和研究成果共享获得极大的便利。时至今日,对于文明的探索与开掘仍未结束,考古学在公众认知内的普及和推广依旧任重道远,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的经验,对时下博物馆界来说依旧极富借鉴意义。

声明:本馆原创文章转载,须经馆方授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