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也许

你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

某一天剔完牙后

突发奇想闻了闻牙签

结果被臭到恨不得当场去世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有时候手指不小心碰到牙齿

指尖余味悠长、挥散不去

前调浓重,中调酸爽,后调还有点上头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在公司午睡醒来

尴尬地望着自己流下来的那摊口水

凑近一闻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中午吃的是榴莲炖屎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明明我没有口臭,

早上也刷过牙,

为什么会这样?”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那是因为

我们吃完各种各样的食物

口腔总会留下来一点点残渣

再加上时不时脱落一点上皮细胞

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患者再出点血

使得我们的口腔

简直变成了一个微型垃圾场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为什么这么说呢?

和垃圾堆久了会变臭的原理类似

在我们的口腔中

也有大量微生物群

以革兰氏阴性厌氧菌为首

它们一边吃垃圾

一边生产出大量挥发性硫化物

这就是口臭的主要来源之一[1]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即使我们平时认认真真刷牙了

细菌的繁殖速度也超出大家的想象

并且

如果没有经过系统性刷牙训练

刷牙时很可能会有卫生死角

比如最深处的磨牙往往难以刷到

牙缝中也经常会有食物渣残留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除此之外

口腔中还存在着

无法轻易用牙刷刷走的——

“抗刷”三巨头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先说大家最熟悉的老朋友——龋齿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我们的牙齿上

分布着许多细菌所组成的“部落”——牙菌斑

这些细菌喜欢吃糖和淀粉

然后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

牙菌斑无法被流水冲走

只能通过机械性的方式去除

(比如刷牙、牙线和超声波洗牙)

如果不及时去除

酸性物质会不断腐蚀牙齿

久而久之

牙齿就会被腐蚀出一个洞[2]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这个牙洞可是细菌们绝佳的大型食物仓库

它们在这个洞里

不断腐化发酵……

散发出来的气味自然很酸爽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再来看大家都深恶痛绝的牙结石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在口腔的细菌部落中

有一种“纳米细菌”[3]

它是一种能让人体形成结石的特殊微生物

(当然,也有人说它们并不是生物)

在唾液和龈沟液的“滋养”下

作为矿化中心

邀请食物残渣

口腔液体中的钙盐

以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参与进来

大家紧紧抱在一起

互相交融、不分彼此

久而久之就形成粘附在牙齿上的牙结石

压迫在牙龈上的牙结石

不仅损害牙周健康

还会散发出“迷人”的气味……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家可能没那么熟悉的朋友——扁桃体结石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扁桃体

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能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因长得像扁桃而得名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它的表面有很多小窝窝

如果扁桃体长期处于发炎状态

无法及时分泌出液体

冲刷掉窝窝中的“垃圾”

久而久之

也会形成一个个结石

从而产生口腔异味[4]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总的来说呢,想要预防口腔变成垃圾场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当然就是

及时把垃圾清理掉!

也就是多刷牙!

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有条件的

每次吃完饭都刷一次

没条件的

用清水或者漱口水漱漱口也可以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平时也可以使用牙线来替代牙签

及时清理掉牙缝中的食物残渣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另外,还是强烈推荐大家一定要定期洗牙

利用超声波产生的高频振荡

将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清理掉

这样不仅能祛除口臭

还能有效预防龋齿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每一个口臭的人,嘴里都藏着一堆“垃圾桶”……

最后祝大家都能拥有一口好牙

告别口臭

吃嘛嘛香~

审稿专家:许多| 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De Boever E H , Loesche W J .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anaerobic microflora of the tongue to oral malodor.[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1995, 126(10):1384-1393.

[2]孙国能. 生活习惯行为干预对预防蛀牙效果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20):5345-5347.

[3]张松梅, 田菲, 李静,等. 对纳米细菌在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初步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9, 21(002):152-155.

[4]Pirkl I , Filipovi B , Goranovi T , et al. Large tonsillolith associated with accessory duct of ipsilateral submandibular gland; support for saliva stasis hypothesis[J]. Dento Maxillo Facial Radiology, 2015.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