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感情,人的执念就越深

何所欢,两性情感心理学写作者,写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识。

心理学“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感情,人的执念就越深

在《倚天屠龙记》中,杨不悔跟张无忌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给了我那个糖人儿,我舍不得吃,可是拿在手里走路,太阳晒着晒着,糖人儿融啦,我伤心地哭着不肯停。你说再给我找一个,可是从此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糖人儿了。你虽然后来买了更大更好的糖人儿给我,我也不要了,反而惹得我又大哭了一场。”

“我的脾气很执拗,殷六叔是我喜欢的第一个糖人儿,我再也不喜欢第二个了。”

人总是这个样子,得不到的时候特别想要,如果没有被满足,那就会特别生气。

即使别人给了他一次机会,那他也不再喜欢了。

在感情中也是如此。

当我们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就想要跟对方在一起;即便失败了,也想再接着争取。

似乎除了对方,就再也无法喜欢上别人了。

在书中,其实杨不悔才是活得最通透,对感情最有执念的那个人。

心理学“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感情,人的执念就越深

-01

得不到的东西,越想要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正因为得不到,所以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这件东西被我们过度美化了。

所以,我们就容易陷入执念之中,无论如何也想要得到这件东西。

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契可尼效应”。

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过一个实验。

要求参与心理实验的人,去完成指定的20个任务。

当他们完成前10个任务时,心无旁骛,周围也没有任何干扰,他们很快就完成了。

但当他们完成后面10个任务时,就有人干扰他们,打扰他们的进度。

于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完成任务。

心理学家在实验结束后,分析这些人的心理发现:

相比较完成的10个任务,这些人对没有完成的任务印象更加深刻。

心理学“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感情,人的执念就越深

因此,“契可尼效应”指的是:

人们很容易忘记那些已经完成的,圆满的事情;但对于那些中途结束,没有完成的事情记忆深刻。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

你正跟喜欢的人聊天,他忽然保持沉默,不再回复你消息了;于是,你陷入自责与自我怀疑中,不断反思、重复你们之间的对话,试图从中寻找原因。

你在外面逛街,看到了一身特别好看的衣服;可摸了摸口袋,发现没有带钱。

回到家里,你特别生气,对于这身衣服念念不忘;当你再次去店里,打算买下这身衣服时,却发现衣服早就被人买走了。

于是,这件事就成为了你心中的执念,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你的情绪。

在感情中也是如此。

你越是得不到某个人的回应,就越是陷入执念;

你越是在乎,就越是害怕失去。

心理学“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感情,人的执念就越深

-02

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我们常说: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因为得不到的东西,意味着有很多不确定性,有太多的可能性,并且还有着令人着迷的神秘感。

但倘若我们得到了这件东西,这件东西就不再神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腐朽,失去了他原本的美好。

爱情这东西,就是如此。

当你没有跟爱的人在一起时,你不断幻想着你们在一起的种种可能。

不仅如此,你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执念之中。

睡觉时想着对方,吃饭时想着对方,他已经成为了你意识中无法磨灭的烙印。

心理学“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感情,人的执念就越深

但是,当你得到了这段感情,跟爱的人走到一起。

随着时间推移,对方在你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就会逐渐崩塌。

你逐渐意识到:

“原来我爱的人,也不是完美无瑕的”

“原来他也有缺点,让人无法忍受”

“原来爱情最好的样子,是两个人暧昧的阶段”

这让我想到了大才子李敖与胡因梦之间的情感趣事。

李敖对胡因梦感情的失望,源于一件有趣又让人哭笑不得的生活琐事:

胡因梦在某个阶段便秘,在卫生间的时候,因为便秘而憋得满脸通红。

刚好李敖下班回到家里,火急火燎地跑到卫生间,看到了胡因梦的窘态。

于是,胡因梦在李敖心中的“完美形象”就此崩塌。

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

一个人对你的爱,有时候是虚幻的;他只是爱想象中完美的你,而不是生活中有缺点的你。

心理学“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感情,人的执念就越深

-03

人性的悲哀: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什么是怨憎会?

一个特别讨厌的人,偏偏又跟你朝夕相处;避无可避,躲无可躲;明明想要远离,却又不得不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种无奈,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痛苦。

什么是爱别离?

彼此相爱,最终却又分离,这是一种痛苦。

什么是求不得?

爱而不得,求而不得,失而不得。

你爱一个人,却无法跟对方在一起;

你想要达成某个目标,想要某件东西,却始终无法如愿;

你失去了某个东西,却再也得不到了。

心理学“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感情,人的执念就越深

在《白马啸西风》中,李文秀说过两句话:

第一句:“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又深深地爱着别人,能有什么办法?”

第二句:“那些都是极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这两句话,不仅是李文秀的心声,更是我们在感情中的无奈和妥协。

既然我爱的人不爱我,那又能怎么办呢?

尽管别人很好,可偏偏不是我最爱的。

一边是无奈,一边是妥协,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大抵如此。

心理学“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感情,人的执念就越深

今日话题:

你会产生“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这种想法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