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作者:丫丫港股圈

4月15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相继以及华为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以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相继对外发朋友圈,表示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动态复工复产,5月份后汽车产业供应链将全面停产。

产业大佬们对外喊话无疑是上海停摆已经影响外省的经济增长,大家都受不了。

那究竟5月汽车产业供应链将全面停产是危言耸听还是大概率事件?

长三角区域的汽车产业链高度集群,2021年上海市汽车产量283.32万辆,产量份额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上海疫情愈演愈烈,小区、写字楼、学校、医院等场所均被暂时封闭,全市进去静态管理阶段。

从经济的角度看,上海作为大陆最大的经济、贸易、航运、航空的国际化都市,是长三角区域乃至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排头兵,因此全市停工停产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打击无疑十分之大,而汽车产业的确是首当其冲。

一、经济增速“拦路虎”

截止2021年底,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合计GDP总量约27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24.14%。

上海疫情外溢下的江苏、浙江对疫情敏感度飙升,一旦有新增病例就实行区域一刀切,货运运输难,运费高等交通管制的问题成为经济增长及保民生的拦路虎。

上海长时间的停摆以及每天新增2万+病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当地经济发展停滞,周边浙江、江苏、安徽省的经济也直接受到牵扯。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假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均能够实现5.5%的经济增长目标,那么将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约1.33个百分点。

相反而言,如果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经济增速掉链子,那么就需要很多个省份的GDP均实现高增长才来填补长三角三省一市因疫情冲击导致经济放缓的窟窿,

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的GDP体量在31个省份里面分别排名第二、四、十、十一位,增速也十分靠前,若从经济体量及过往的增速来看,难度无疑是比较大。

正是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经济体量大,复工复产拖得越久,要实现5.5%增速的概率就越低。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从净上缴中央财政的角度的看,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也需恢复正常运作,而非断断续续。

2021年全国仅有八个省市对中央财政为正贡献,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分别排名第二、第三、第四。

上缴的钱是国家用来统筹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以及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来源,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所以长三角城市在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1年各省市净上缴中央财政规模对比(亿元)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要拉动GPD增长5.5%,少不了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发力,其中出口在2021年-2022年1季度表现亮眼。

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进口、出口分别为173661、2173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5%、21.2%。

贸易进出口在2021年的高基数上持续保持高增长。

2022年1季度,大陆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进口分别为5.23万亿元、4.19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7.5%。

结构上来看,机电产品出口3.05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出口总值的58.4%,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00.8%、53.7%和83.4%

对应到股市,光伏及锂电池等以出口为主的赛道股再一次被市场抛弃。

理由很简单,汽车零部件、光伏基本分布在江浙沪一带,上海此次疫情造成的停产停工对汽车、光伏产业链造成重大影响,也波及毗邻省份的正常生产运转。

此外,疫情对产业链的冲击除了停工停产,也体现在对公路、航运、航空等交通方式的管制。

长三角是中国货流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而以货车为主的公路运输又在当地货物交通结构中占比最大。

这一次长三角货运枢纽的地方政策层层加码,隔离风险,油价飙升,即使天价运费也没有货运司机愿意运送,运力大幅缺乏。

虽然国家提及不得随意限制货运车辆通行以及不得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和航空机场,但是根本性的隔离风险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在前段时间素以速度快的京东物流,在上海也面临缺乏运力的窘境。

疫情造成供应链短缺的困境也直接波及相邻省份,例如生产线在安徽的蔚来汽车在4月9日久因缺零部件宣布停产。

二、上海,港口航运之最

另外,中国汽车零部件当中也有进口的部份,而完成的整车也会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而上海长时间的停摆也会影响当中的运作。

上海市的港口吞吐量是世界第一,航运吞吐量也是国内最大,若要在外贸方面发力,就需保证上海市港口、航运的正常运转。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4703.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约8.1%;2022年前两个月,上海港集装箱累计吞吐量超816万标准箱,同比增速为9.7%。

而这些集装箱里装载的货物就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日常所需及生产所需的,源源不断地为全世界提供各种必要的商品,成为全球保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021年全球前五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比重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当上海封城后,进口和出口都受到影响,吞吐量减少,货物积压,国际邮轮在东海漂泊,所需的物质也将被滞留在东海,其余省份的企业均受影响,牵扯甚广。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若分流至宁波舟山港,进口货物的处理效果如何还需跟踪,但疫情已经开始影响4月份的贸易往来。

截止2022年4月上旬,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减少0.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减少2.2%,长江枢纽港口吞吐量同比减少1.7%,集装箱同比减少13%。

在航空运输方面,上海是国内最大的航空枢纽,管控下的吞吐量大概率会遭到削减。

据航班管家统计,2021年上海共承接国际及港澳台航班数量为14137架,约占全国的35.6%。

2022年前两个月的国际航班占比更是达到42%,单是上海浦东的吞吐量就已经是广州白云、北京首都+大兴、深圳宝安四个国际机场吞吐量的总和。

彭博社报道表示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所有非中国航空公司发出指示要求4月11日起到4月底,载客量将从最大载客量的75%减少至最大载客量的40%以下。

管控力度提升,载客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对航空吞吐量也带来不利的影响。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结束语

因此,长三角作为汽车产业链高度集群和中国货流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一旦停摆的确会引起汽车产业供应链全面停产的可能。

回想对上一次华为这样高调的喊话,已是2018年时华为被美国针对,最危险的时候,可想而知,这次的喊话并不是危言耸听。不过幸运的是喊话越早,这一场危机越有可能被化解,今天中午,据闻复工复产会议,汽车产业链成为重点关注行业,宝马、上汽、特斯拉等整车厂及大型汽配厂将相继复工,随后汽车产业链板块闻声反弹。

华为小鹏喊话5月停产:一场危机的化解

不过要知道汽车产业足够大才能引起相当的关注,局部的经济边际虽改善,但经济总体的由很多不同不起眼的产业组成,全面的复苏仍需国家多扶持。

收市后,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希望随着扶持政策落地,股市可以逐渐企稳。

而我也相信,大佬们的高调喊话将有助化解5月汽车产业供应链全面停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