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嵩山木雕保护进入新时代

作者:周鹰

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今天下午在中华父亲山嵩山脚下,举行章程修改暨理事增补会议。

嵩山木雕保护进入新时代

参加会议的有理事长王振北,副理事长郭晓丽、钟松炜,理事王建立、耿晓伟等五人。业务主管单位登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市场科程丙立科长应邀出席。会议由理事长王振北主持,郭晓丽副理事长宣读修改后的登封市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章程,根据新的年检制度安排对章程暨理事进行修改变更。

嵩山木雕保护进入新时代
嵩山木雕保护进入新时代

此次会议的主要问题是:一、业务主管单位变更,由原先的登封市文化局改为登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理事成员变更,由原先的三人变更为五人;三、新的章程增加两段章节,信息公开和党建工作,由原先的八章修改为十一章。大家以举手表决的形式通过新的章程暨理事变更事宜。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的性质主要是利用非国有资产自愿举办,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嵩山木雕的传承与创新、成果展示、理论研究、对外加工、宣传推广为主的非营利性民间文化活动组织 。宗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地域文化之一的北派代表嵩山木雕传承有序,增光添彩。

嵩山木雕保护进入新时代

嵩山木雕源之“天地之中”嵩山,它始于先秦,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战争与贫困,十年浩劫等原因,直接导致嵩山木雕技艺冷落沉寂。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原大地的庙宇寺观及府第民居工程的修复,嵩山木雕复苏萌芽,重现生机。2004年,嵩山木雕被河南省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2021年7月,被河南省公布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嵩山木雕保护进入新时代
嵩山木雕保护进入新时代

地处在大中原的中心一—嵩山,庙宇寺观,府邸民居,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形成了中国大中原地区上下两千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为嵩山木雕的传承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文化底蕴是一个地区的灵魂,作为嵩山地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嵩山木雕文化就是其灵魂和根脉,更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嵩山木雕保护进入新时代
嵩山木雕保护进入新时代

大陆南北木雕风格迥异,作为北派代表的嵩山木雕,集南北之精华,融合了多个门派的技法与表现形式,刀法和技法更是别具匠心、独树一帜。它不仅具有北方的粗犷、浑厚之豪放,同时亦具有南方木雕的精巧、秀丽之丰润。经过数代木雕大师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独有的艺诀:“用途尺寸是前提,材料内容看实际,设计下料责明确,复印钻孔莫着急。锯空平底照线走,粗坯轮廓要清晰,精雕修光悟神气,无中生有靠程序。”嵩山木雕讲究高不拘细,近距精雕,把无形的精神内涵变为有形的物质形象,制作流程是先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尺寸的多少,再选择软硬适度的材料,设计出相应的内容。在制作过程中把设计好的图案复印在相应的材质上,利用线雕、阴雕、阳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和双面雕等多种技法,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在光影的作用下,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质感效果。

嵩山木雕保护进入新时代

嵩山木雕的主要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布局均匀、线条流畅、层次清晰、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古朴典雅,以“技纳南北之精华,内含匠师之灵气”而闻名于世,载入史册。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嵩山木雕,登封市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于2006年应运而生,2021年8月又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非遗项目嵩山木雕保护单位,使嵩山木雕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平台!(图文:王振北;编辑:周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