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方禁止向俄出口高级车,中国汽车能否扛起大旗,抓住重大机遇?

作者:科普启示录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形式不断升级。2022年3月15日,欧盟发起了对俄罗斯的第四轮制裁,制裁措施包括一条——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奢侈品和高级汽车。

4月7日,俄罗斯联邦工业贸易部长丹尼斯·曼图罗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有一些中国品牌,我们正在与这些品牌讨论替代原有高端品牌的可能性。”

西方禁止向俄出口高级车,中国汽车能否扛起大旗,抓住重大机遇?

其实,国产汽车与俄罗斯一向关系匪浅,俄市场上在售的汽车品牌一共58种,国产品牌哈弗、吉利、奇瑞、长安赫然在列。俄罗斯甚至已经成为了奇瑞汽车集团,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场。

以奇瑞汽车为例,2005年在俄罗斯成立了首家海外子公司,发展势头一路长虹,目前奇瑞的销售与服务网点已经覆盖了俄罗斯重要城市,并且在当地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0万大关。

那么,这次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能反过来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次重大机遇吗?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崛起

早期,“中国车”在俄罗斯作为一个贬义词存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据来自俄罗斯本土汽车品牌,阿维托托尔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为11.57万辆,相比2020年近6万的销售数据,已经翻了一番。并且,国产车在俄罗斯汽车市场占比在今年1月已经突破了7.3%。

西方禁止向俄出口高级车,中国汽车能否扛起大旗,抓住重大机遇?

国产车在俄罗斯市场有如此出色的表现,与质量、外观、性价比、市场态度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

从车的质量来讲,近十年国产车的质量可以说得到了本质上的飞跃,从以前开到每小时100公里就开始“飘”,到现在每小时120至130公里都动力十足。

当然,国产车除了提升自己的质量,也一直没有放弃走“实惠”的路线,与以前相比价格没有太大的涨幅,质量和设计感却提升了,这下谁都知道该怎么选了吧?

不仅是性能上,中国车的外观也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了。同样是十年前,自主国产车丑不丑?相信各位看官都有感触,光是设计感观上的变化就足够给人以冲击了。从早前一味的模仿山寨,国产车有了自己的风格与设计感,难怪俄罗斯市场愿意买单了。

西方禁止向俄出口高级车,中国汽车能否扛起大旗,抓住重大机遇?

哈弗、吉利与奇瑞作为国产汽车大厂,在俄罗斯汽车市场销售的中国车中,占到了80%的比例。奇瑞的销售增长率,更是达到了不可思议的224%。

以2015年5月为例,当时在俄罗斯销量最高的国产品牌是力帆市场占有率不足0.5%。时间再次来到当下,2022年1月,大陆整体汽车出口达23.1万辆,其中在俄罗斯占有的市场份额也突破了7%。

从2015年至今,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的份额,几乎保持了每年翻一番的 “逆天”数据,那么,中国汽车凭什么能在俄罗斯立足呢?

在十多年前,“中国车”在俄罗斯等同于廉价低质。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与沉淀,虽然“中国车”依旧是“价格屠夫”,但质量和技术都抓起来了,谁买了不说一句“真香”?

目前,瑞虎8 PLUS是在俄罗斯广受欢迎的一款车型,指导价14万,从同等配置上来看,市面上很难找到比这个价格更低的车型了。总体来说,物美价廉,谁会不喜欢呢?

国产汽车中有哪些能与欧洲车抗衡?

俄罗斯作为一个拥有极端寒冷天气的国度,对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要求是较为苛刻的。相较于现在,首批出口的中国汽车各方面质量确实堪忧。

中国汽车的零部件质量和制造工艺,决定了一台汽车的稳定性。早期,国产汽车销售,走的是粗放的“价格战”路线,受限于成本,只能向质量稍次的二三线小厂进货。产品总体质量上不去,消费者也难以买账。

西方禁止向俄出口高级车,中国汽车能否扛起大旗,抓住重大机遇?

除此之外,大部分车企以往的出口模式都是“整车出口”,由此投资规模小、本地化程度低、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一一凸显。这样的模式,长期来看将会带来高昂的管理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汽车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近年来,国产车企品牌百花齐放现在隐隐形成了吉利、长城、长安鼎力的三巨头模式。目前,大陆的工业体系完善程度堪称全球第一,中国车企也在不动声色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

西方禁止向俄出口高级车,中国汽车能否扛起大旗,抓住重大机遇?

相较于“古早”国产车,无论是从技术、工艺、设计哪一个环节来看,都有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例如,奇瑞的发动机缸盖集成排气歧管技术就非常成熟,这项技术可以保证在冬季严寒的时候,大大缩短热车时间,同时在行驶时也降低了油耗。

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相对疲软,日益凸显的是汽车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当然,国内的产业模式也在不断调整,许多车企将产品出口提升到了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高度。国家层面积极推动的自贸区协定谈判,也为中国汽车出口赋能。

与此同时,通过大陆汽车工业近几十年来发展过程中,对经验的总结,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网络覆盖的完整程度,都在不断地优化。今时不同往日,中国汽车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2010年3月,吉利完成了那场“蚍蜉撼树”一般的惊天收购,为了完成这场收购,吉利掌门李书福早在2004年就将“收购沃尔沃”这5个字,深深刻在了自己的计划表上。

西方禁止向俄出口高级车,中国汽车能否扛起大旗,抓住重大机遇?

尽管所有人都不看好这项收购结果,但是李书福还是以他卓越的布局能力和预见性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完成。从福特手中接下沃尔沃后,吉利获得的是100%的沃尔沃股权、100%的知识产权以及沃尔沃这个品牌。

这次并购,是国内车企首次收购国际的豪华汽车品牌,也改写了中国车企没有独立豪华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历史。这次并购不仅仅翻开了吉利的新篇章,也打开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新纪元。

国内车企近十年来的发展,为中国车出口俄罗斯奠定了产品基础,那么在国产汽车中究竟有哪些车型可以称得上“豪车”二字呢?不仅有,还有很多!仅仅是搭载V6发动机的车型就包括坦克500、红旗HS7、红旗BJ80等。

西方禁止向俄出口高级车,中国汽车能否扛起大旗,抓住重大机遇?

落地10来万人民币的“通勤车”更是比比皆是,除了传统燃油汽车,大陆新能源汽车自2020年来也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2021年前半段,俄罗斯共计销售电动汽车12600辆,尽管数量尚少,但对大陆车企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片蓝海。

第四轮制裁是中国汽车的机遇吗?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这次疫情将是俄罗斯历史上的巨大挑战之一”,其巨大的治疗成本为医疗体系带来的负担就够的”大毛“喝一壶了。

同时,还让自叙利亚战争之后本不富裕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原有的石油收益也因此大大缩减。放眼整个世界,在“新冠”的阴影下,依然还能继续“搞事业”的国家,恐怕只有我们了。

值此特殊时期,大陆的汽车出口也迎来了“爆发性”增长,根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截止上月,国内第一季度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8.8%,其中新能源汽车第一季度累计出口12万辆,同比增长290%。

西方禁止向俄出口高级车,中国汽车能否扛起大旗,抓住重大机遇?

来自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统计数据表明,国内车企生产线,商用车产能利用率仅为52%,这意味着大陆汽车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车企产能结构性问题的凸显,让“走出去”成为一个必要且急迫的问题。

一方面,中国车出口可以释放产能,另一方面可以开拓海外市场,激发国产品牌的潜力。实际上,没有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是只发展本国市场的。早在2005年奇瑞就在俄罗斯布局自己的生产工厂,另一个“巨头”吉利,也在俄耕耘多年。

西方禁止向俄出口高级车,中国汽车能否扛起大旗,抓住重大机遇?

目前,奇瑞汽车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20万,并且该品牌还曾多次荣获俄罗斯官方颁发的“最受欢迎中国汽车品牌”的奖项。

阿维托托尔预测,西方这波“制裁”将“腾出”10~15%的汽车市场,前方是星辰大海,事业具体怎么搞就要看大家的发挥了!

结语

来自阿维托托尔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近年来,俄罗斯汽车市场逐渐饱和、发展脚步也在逐年放缓,但中国汽车的销量,一直在当地稳步攀升。从去年到今年的整体数量翻番,再到截止今年1月就达成了1万辆的销售目标。

加之“第四轮制裁”对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影响,诸如日产、丰田等大厂面临着被迫关闭在俄生产线的情况。西方和日韩车企的“撤离”确实会给“中国车“腾”出地方。中国人做事,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外部利好都有了,这一波就要看国内车企接不接得住了。总之,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的!

参考资料:

[1]张晓亮. 如何让国产汽车走遍全世界[J]. 经营者, 2019(4):3.

[2]欧阳明高. 大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J]. 汽车工程, 2006, 28(4):317-32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