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动驾驶”还值得信任?剖析小鹏P7辅驾事故,这三点有反转!

近日,一位湖南岳阳的小鹏P7车主在路上发生了一则事故。但这一则事故,却引起了全行业的关注与舆论。

“自动驾驶”还值得信任?剖析小鹏P7辅驾事故,这三点有反转!

首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事故的经过。车辆首先是打开驾驶辅助系统的巡航状态,途中,车辆遇到一辆侧翻了的故障车,然后车辆没有任何报警和减速,最后撞上故障车从而导致事故。按照车主表述,其在最后是踩下了刹车踏板,但车辆没有减速。于是乎,网络上各方面的质疑接踵而来,小鹏的驾驶配置是否有隐患?行业中大肆宣扬的“自动驾驶”是否不安全?我们还能否信任驾驶辅助配置?等等等等。

不过,我们就此能下定论?这当然过于片面。所以今天,我们不妨就从网络上最关心的三个问题点,去深究、分析整个事件。

“自动驾驶”还值得信任?剖析小鹏P7辅驾事故,这三点有反转!

第一,车辆搭载的是什么辅助驾驶系统?

从事故的曝光到事件的发酵,网络上对小鹏最大的质疑声就是来自小鹏高速NGP。不过从事故的资料看,新车前挡风玻璃采用的是单目摄像头,换言之,其并没有搭载高速NGP。事实上本次事故的车辆,就是小鹏P7 670N版本,只有Xpilot 2.5。而小鹏官方对此的表述也是“ACC+LCC”(即自适应定速巡航+车道剧中保持功能)。

这里当然需要确定一个差距,Xpilot 2.5与拥有更丰富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的Xpilot 3.0,在识别上就有着一定的距离。尤其是面对着静止的物体,识别难早已是行业存在的现象。实际上类似的例子并不少,特斯拉也曾发生类似的事故,而蔚来也表示超过50km/h的速度差,就可能有识别不了的风险。

“自动驾驶”还值得信任?剖析小鹏P7辅驾事故,这三点有反转!

第二,刹车是否失灵?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那就是从行车记录仪数据看,在撞击前,车辆G值反而有加速度上升的现象,这无疑就与车主表述的“踩刹车”相互矛盾。因为更严格地说,哪怕没有踩刹车,车辆最多保持一个匀速状态。所以这一加速,确实容易让人质疑车主是否在应急情况下误踩电门了。

“自动驾驶”还值得信任?剖析小鹏P7辅驾事故,这三点有反转!

而且,这还关联到车辆机械优先级的问题。众所周知,刹车与转向是整车优先度最高的操作之一,言下之意哪怕车辆出现彻底断电等事故,我们只要用力踩刹车或者转向,车辆都绝对有反应的。驾驶辅助配置基本不可能会影响到这两方向的指令,这反倒成为了一个疑惑点。当然,这一点还需要更详细报告才能解答。

第三,车主是如何使用该配置的。

而第三个问题,我认为才是本次事故的关键所在。翻看到采访视频,车主多次强调了“自动驾驶”一词汇。确实,在急速发展的汽车市场,自动驾驶成为了最如雷贯耳的词汇,但抛开全行业的高调宣扬以外,我们距离真正的“自动驾驶”,还有巨大的鸿沟。

“自动驾驶”还值得信任?剖析小鹏P7辅驾事故,这三点有反转!

最直接一个,那就是我们工信部明确了自动驾驶分级以及责任分配。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看,自动驾驶一共分为0-5级,市面上最高也是允许的就是2级。而2级,也就意味着车辆仍处“人机共驾”的阶段,即人的注意力、视野、分心等行为都不允许,必要性需要时刻进行接管。

同时,2级或以下的事故,都需要驾驶员负全部责任。

“自动驾驶”还值得信任?剖析小鹏P7辅驾事故,这三点有反转!

为此,我也特意查明了小鹏的功能说明。明显看到,小鹏对此是有详细的使用讲解以及注意事项。甚至还设置了一些测试去检测车主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熟悉点。

而这,也就是本次事故的重点——驾驶员的操作问题。从驾驶员一句又一句的“自动驾驶”、以及应急状态下的操作,都表明了车主都把过多的信任放到了车辆系统,至少,是并没有保持足够的注意力与操作接管车辆。对此,经当地交警调查和判决后,结果也是归到车主上。

“自动驾驶”还值得信任?剖析小鹏P7辅驾事故,这三点有反转!

所以看到最后,整件事到底谁对谁错?或许就不能一概而论了。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其一就是小鹏自身态度,从事件发生,小鹏方就很快联系到了车主这边,了解身体情况、了解事故情况、作出解析,甚至还送一年质保。因为法规上,小鹏大可不必有此举。其二,车主其实也是事故中的受害者,因为行业、市场的大力宣扬,让不少消费者都误解了这些技术的含义,甚至再一次出现意外。

如果问我的态度,我当然愿意接受汽车市场的每一个新技术,但在未来尚未到来之际、还有多则法律限制之余,我们驾车还是需要握好方向盘、注意路面情况,对自身的生命负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