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人敢惹的“老头乐”终于有人治它了

最近,喜大普奔的事情发生了,因为无人敢惹的“老头乐”终于要有人治它了,而这件事要从6月17日,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公开征求对推荐性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 技术条件》的意见”说起。

无人敢惹的“老头乐”终于有人治它了

工信部发布的《技术条件》中对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下了定义,那就是“座位数在4座以下,最高车速小于70km/h的纯电动乘用车”。显然,这就是针对“老头乐”,毕竟像宏光MINIEV这类纯电动车跑到105km/h都没问题,更别提其它小型纯电动车了。

无人敢惹的“老头乐”终于有人治它了

所以接下来继续看工信部发布的《技术条件》是如何整治微型低速纯电动车的。首先,微型低速纯电动车的尺寸被限制,其车长应不大于3.5米,宽度应不大于1.5米,高度应不大于1.7米,整车的整备质量不应超过750kg。别看此项措施不轻不重,它的出台算是彻底打断了那些“打擦边球,造大车”的微型纯电动车厂商的想法。

无人敢惹的“老头乐”终于有人治它了

微型低速纯电动车就是微型纯电动车,别一边享受着微型车的政策,又一边把车往大了造。其实这种大号的“微型低速纯电动车”在乡镇、县城的出租车领域特别多,新政策出台后,这种车会减少,也有利于道路安全。

无人敢惹的“老头乐”终于有人治它了

其次就是对微型低速纯电动车细节方面要求,譬如车轮胎要求、限速装置、制动性能要求、车辆稳定性要求、动力性要求、低温起动性要求、碰撞安全要求、可靠性要求等等,累计有12个小项目要求,算是能考虑到的都算了进去。

无人敢惹的“老头乐”终于有人治它了

不过这么多要求中我最看重2项要求,分别是碰撞安全要求和可靠性要求。碰撞要求需要微型低速纯电动车在40km/h的速度下进行正面碰撞,它的作用肯定是为了检测发生碰撞时,车辆对车内人员的保护是否到位。可靠性要求则需要微型纯电动车做到8000km的道路实验,以此检验其质量是否合格。有了这2点后,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是一方面,关键是能过滤掉一大部分粗制滥造的“老头乐”厂商。

无人敢惹的“老头乐”终于有人治它了

更有趣的是,微型低速纯电动车要有“身份证”了,它将会有专门的“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标识”,大概是长下图这样。虽然缺乏一定美感,但是显眼、吸睛。除此之外,微型低速纯电动车的车身后部还有可能要贴最大设计车速的标识。有了它们之后,微型低速纯电动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

无人敢惹的“老头乐”终于有人治它了

总之,工信部发布的《技术条件》对微型低速纯电动车从生产,再到试验,最后到上路都有了明确要求,最起码以后微型低速纯电动车的质量、安全是有了保障。

无人敢惹的“老头乐”终于有人治它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