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作者:香茗史馆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其一生经历可谓极度坎坷。早年丧父的她,由于弟弟不争气,全凭一己之力撑起家庭,出嫁之后却又先后经历丧子丧夫之痛,心灰意冷之下一度出家为尼,后经堂兄劝说还俗改嫁蒋肇聪,先后生下两子两女,其中长子便是蒋瑞元(即蒋介石),然而在度过短暂的幸福岁月后,便又再度经历丧夫丧子丧女之痛。王采玉这次并未被丈夫去世、儿女夭折打垮,而是悉心栽培长子,然而未等蒋介石发迹,她便与世长辞。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儿子夭折、丈夫去世,心灰意冷之下遁入空门

王采玉,原名王彩玉,于同治二年(1863年)生于浙江嵊县葛竹村,其父王有则熟读诗书且精明能干,曾以贩卖土产为业,后在皖南、浙西召集流亡人口,开垦因战乱弃留的荒地致富。王彩玉母亲姚氏乃王有则继室,两人生有一女二子,该女便是王采玉。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光绪八年(1882年),王采玉之父王有则去世,因其原配姚氏也生有三子一女,于是两家分家而过。由于大弟王贤巨嗜赌成性,而小弟王贤裕又患有精神病,因此虽然幼承父教的王采玉聪明伶俐,平日里依靠缝缝补补贴补家用,但家境还是日渐困顿。

后来,王采玉嫁给了跸驻乡曹家田的竺某,虽然竺某性情急躁,夫妻二人时常为了一点小事争吵,甚至打骂,但总体而言两人相处还算不错。到了次年初春,王采玉为竺某生下了一个儿子,夫妻二人都十分高兴,夫妻关系也改善不少,却不想孩子出生数月,便因突患疾病没有及时医治而夭折。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王采玉与爱孙蒋经国

就在儿子夭折后不久,曹家田附近又开始遭受霍乱肆虐,包括竺某在内的很多人都因此而死。王采玉接连遭受丧子丧夫之痛,本就心情低落,结果街坊邻居又在背后议论其“面有克夫克子之相”等闲言碎语,令其精神更受打击,无奈之下,王采玉只好躲回了娘家。

在娘家待了一段时间后,其母听闻附近金竹庵的一位老尼姑病逝,信佛的她便带着王采玉去帮助料理丧葬事宜。却不想,本就心灰意冷的王采玉,竟然萌发了遁入空门的念头,事后便向首事提出了想要到此修行的要求,首事听闻了她的遭遇,便应允了。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母亲姚氏虽然信佛,却也不想年仅二十岁出头的女儿就此遁入空门,一辈子青灯古佛,因此对于王采玉的出家极为反对,虽然后来见其意志坚决,姚氏只得勉强同意女儿入庵修行,但却只许其带发修行,而坚决不许其剃去头发。

数年后再嫁蒋肇聪,再度经历丧夫丧子之痛

就在王采玉每日粗茶淡饭、念经礼佛,逐渐忘却苦痛经历,大有在金竹庵了此一生之际。一日,她的堂兄王贤东来到了金竹庵,在探望王采玉的同时,向其提起了还俗改嫁之事,不知如何回答的王采玉便说,“此事还需与母亲商量”。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于是,王贤东又找到了王采玉的母亲姚氏,姚氏当初之所以不许女儿剃发,本就有着让其日后还俗再嫁的念头。因此,在向王贤东打听清楚了男方的情况后,姚氏当即便同意了此事。

王贤东所说的男方不是他人,正是自己的东家、经营着玉泰盐铺的蒋肇聪。这蒋肇聪极为精明能干,二十岁出头便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玉泰盐铺和钱庄等产业,由于其经营有方,生意极为兴隆,很快便成为了溪口镇的十大富户之一。

王贤东乃是玉泰盐铺的老伙计,掌管店务兼司账务的他,深受蒋肇聪的信任,因见蒋肇聪在妻子孙氏去世后每日唉声叹气,便有意为其撮合亲事,后想到堂妹王采玉也是一人独掌家门,艰辛凄苦,这才前去说合。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王采玉、蒋介石母子

在王贤东的撮合下,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已经23岁的王采玉还俗再嫁,成为蒋肇聪的的继室。蒋肇聪虽然年长王采玉22岁,但两人婚后却恩爱无比,次年王采玉便生下了长子蒋瑞元(即蒋介石),三年后又生长女蒋瑞莲,又三年生次女蒋瑞菊,再三年又生次子蒋瑞青。

彼时,外有被称为“埠头黄鳝”(指做生意本领很高,别人很难占其便宜)的蒋肇聪料理生意,内有王采玉勤俭持家,夫妻二人的生活倒也过的有滋有味。因为家境较为宽裕,王采玉甚至还能时不时的资助娘家的母亲和弟弟。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然而,幸福的生活总是很短暂,再嫁仅仅八九年后,一连串的打击再度向王采玉袭来。先是其公公蒋斯千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病逝,紧接着丈夫蒋肇聪也在次年夏因病去世,更为不幸的是,她的次女蒋瑞菊和次子蒋瑞青,也在此后数年内相继夭折。

分家后悉心栽培子女,未等享福便走完人生路

根据蒋介石在《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中的描述,其母王采玉无疑是个极为传统善良的女子,不仅在蒋肇聪生前对待其前妻所生的一双儿女“视之无异己出”,而且在蒋肇聪去世之后,在继子蒋瑞生不顾丈夫临终嘱托而要求分家的情况下,并未因其非亲生而厚此薄彼,而是将最志强的盐铺和临近盐铺的房子全都分给了他。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在传统善良的同时,王采玉同样也很坚强,在遭遇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她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开始全身心的栽培子女,尤其是儿子蒋瑞元。在得知娘家有人在王氏宗祠开设私塾授课后,便将当时颇有些调皮的蒋瑞元送去读书,希望其能改变顽性。

然而,还不等儿子读书有所成就的消息传来,倒是先传来了儿子想要迎娶堂表妹毛阿春的消息,王采玉虽然极不情愿,但还是找人跑去毛家提亲,结果被蒋肇聪的堂妹蒋赛凤严词拒绝。窘得无地自容的王采玉,发誓要为儿子找个好媳妇,于是便找到了与蒋家通家世交的毛鼎和,将其二女儿毛福梅给儿子娶回了家,之后更是将毛福梅送到了县里的女校就读,以期儿媳未来能够相夫立业。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青年蒋介石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为了筹措钱款,便将各地无主滞纳的田赋,摊派到甲首(首富)和中户,由他们代交,蒋家也是摊派对象之一。结果,在地方官员和富户的勾结之下,已经家道中落的蒋家反而成为了主要剥削对象。虽然无力承担的王采玉据理力争,但官府却欺辱他孤儿寡母,将十九岁的蒋瑞元关进了大牢,强迫王采玉交钱。

好不容易凑钱将儿子赎回,恼恨贪官污吏的王采玉,借此事勉励儿子发奋上进,不要使家人再受欺辱,蒋瑞元至此才有所收敛。不久,在各地反清运动的影响下,蒋瑞元自去发辫,决心留洋学习军事,当时很多亲朋好友都认为这是反抗朝廷的叛逆之举,但王采玉却认为这是出人头地之举,于是毅然决然的为儿子筹措路费。

之后,蒋瑞元按照留日学习军事需要由本国学校选拔报送的要求,先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受训,之后东渡日本进入振武学校,不久后加入同盟会,开始参加革命运动。

早年丧父,两次丧夫丧子,一度出家为尼,蒋介石生母的坎坷一生

宣统三年(1911年)秋,蒋瑞元返回国内,开始从事反清活动,民国后又积极参加反袁活动,结果成为了袁世凯和北洋政府通缉的要犯之一。在族人亲友唯恐避之不及的情况下,王采玉却泰然处之甘愿毁家受累,对儿子频频抚慰,从无戚颜怨言,还千方百计资助其远避和进行活动。

1921年6月14日,积劳成疾的王采玉,因为心脏病复发而溘然辞世,终年58岁。回顾其一生,早年经历两段婚姻,又接连遭受丧夫丧子之痛,晚年又生逢乱世,时常担惊受怕,一生可谓极为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