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叔》:生活越苦,越要用减法过生活,才是命好的开始

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才能愿意对自己和别人以及这个时代付出,肯努力,肯忍耐,也肯守住基本的理性和文明,否则只会焚琴煮鹤,自相残杀,同归于尽。

这是作家马家辉在《大叔》中的一句话,读完后深受触动。忽而想到这不就是苦难生活的写照吗?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和难,不是工作的压力,就是来自生存的压力,苦成了生活的底色。

如何在尘世中获得力量?如何在苦难的生活中获取能量,马家辉在《大叔》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那就是:学会取舍,减法生活,因为生活总得有一点信心。

每一种生活,存在都是合理的

听过这样一句话: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马家辉的家庭也是如此,在他还是儿童的时候,有一次一家五口出去吃饭,但路上父母因为琐事吵了起来,随着“啪”一声,父亲打了母亲一耳光,母亲“哇”地哭出来。

之后母亲抱着妹妹离开了家,虽然只有三四天,却给马家辉留下了“家之毁散”的痛楚,父亲问他愿意跟着谁过?

他明明想跟母亲一起生活,又怕父亲难过,支支吾吾半点也没有回答。而他永远都无法忘记父亲当时眼里的哀伤,那种眼神既无奈又灰暗。

幸运的是过了几天后,母亲又回来了,一家人恢复了往日正常的生活。

此后马家辉的父亲对妻子更加顺从和宽容,即便再生气也没有再动过手,努力工作赚了钱就全部交给妻子。

《大叔》:生活越苦,越要用减法过生活,才是命好的开始

原本马家辉的父亲性格是很刚烈的,但为了妻子和孩子,为了家庭的和谐,一点点改变了自己,才有了后来幸福和安稳的生活。

没有不吵架的夫妻,也没有完全如意地生活。或者说生活原本就是苦乐相间,吃得了生活的苦,才能享得住生活的福。

看着父母的感情从争吵到和平相处,再到恩爱宽容,也让马家辉意识到家是梦想,也是现实,有地位或无地位,有财富或无财富,都一样,家在名上,家在心里,不可无家。

但生活总要有一点信心,去笃定每一种存在,都是合理的。争吵也是,接受现实的生活,就是命好的开始。

减法生活,才是命好的开始

很喜欢《大叔》中的一段话:

用减法去过日子,意味割舍生命里的不必要的执着与贪恋,别给自己制造太多包袱,要轻轻松松过日子。

减法也可以说是断舍离,断掉生活中不必要的社交,不必要的关系,不必要的感情,只与在乎的人,在乎的事去轻松过日子。

正如那句话:无欲则刚,朝着真正有意义的目标踏步前行。

《大叔》:生活越苦,越要用减法过生活,才是命好的开始

听起来有点文艺,也有点文化属性,但“减”这个字,妥妥是命好的开始。

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扔掉被迫的、强制的东西。比如说可有可无的关系,可联系可不联系的人,可做可不做的事,这些都会变成消耗我们精力和体力的事情。

断掉这些身外之物,反而更轻松。这时候你不必等做了一些耗费精力的事,而后悔,也不必为浪费掉的时间而懊恼。

减法生活重点并不在于,一定要做哪些人,要跟那些人产生连接。而是要先主动提出哪些事可以不做,哪些人可以不见。

将不得不做的事,转换一下视角,变成主动放弃去做,用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以去随便散心,也可以漫无目的地闲聊,更可以让每个缓慢的脚步都踏出暖意,比压力生活之下少了一份喧嚣,多出了一份闲适与温情。

《大叔》:生活越苦,越要用减法过生活,才是命好的开始

哪怕读读书,随便写写文字,也有种人书俱老,物我两忘的充实感,这就是通透之人,看尽繁华之后的返璞归真。

实为幸运也,亦是命运之开始。

从容老去,才是最好的生活

马家辉在中年之际写下《大叔》这本散文集,是他对于家、感情,生活以及爱情的感悟。

对于一个人来说,回忆过去心静如水,展望未来,坦然心安,这是从少年到中年的成熟,也是一个人成长中最好的生活。

无论是读书的路上,还是在行走的途中,都有着别样的风景,有着笑傲时光的静好。

最好的时刻,可能是雨刚好停,而我们刚好推门出去,抬头望着天空,温柔的风轻抚着,这些都是微微的快乐,以及幸福的时光。

《大叔》:生活越苦,越要用减法过生活,才是命好的开始

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从容老去,这就是最好的生活,也是最通透的人生。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到老去,如是我闻,生死疲劳。

只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去领受,去掌握,去体会,才能在浮躁的生活中,留下安静。这是一个人的安静人生,也是回望岁月的心情。

而这本文风轻快地《大叔》,用碎片化的散文的形式,用着犀利幽默的语言,竟是日常生活的动人与动情之处。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命,一个人主动去断舍离,去减法生活,才能在尘世中越活越随心,越来越好命。

事情越艰难,运气越重要,信心越重要,而悦纳生活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