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铁一教授病逝,影像医学一代宗师陨落

李铁一教授病逝,影像医学一代宗师陨落

“我这人有个特点,不怕死,爱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死,不在乎。”

撰文 | 陈晓妍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2022年4月10日凌晨3点15分,大陆著名放射学家、胸部影像学开拓者李铁一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5周岁。

从1951年开始,李教授一直从事放射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英年即蜚声放射学科领域,一生致力于研究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正确率,为许多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被放射学界公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的“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

身为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医生,李铁一的诊室门口,总是排满了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他们怀揣最后的希望,盼望着李铁一教授能给予公正的“终审判决”。

李铁一教授被病人视为“冤假错案”的翻案者。曾有病人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骨髓瘤,骨转移”,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李铁一看到家属拿过来的CT片后,要求亲自见到病人。最后弄清楚了患者根本不是骨肿瘤,而是甲状旁腺肿瘤。一个病人被多所医院诊断为肿瘤,几个月来,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当李铁一教授经过认真检查,推翻了肿瘤的结论之后,患者跪在李教授面前泣不成声。

李铁一教授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炉火纯青,素有“京城片子王”之称。“只要片子在李主任这里看了,哪儿都不用去了。”这也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对于已经确诊为癌症的患者,李铁一也会给出诚恳建议,能治的让家属抓紧时间治疗,失去治愈机会的也会直言相告。

李铁一教授多年研究胸部疾病影像诊断,来找他的患者很多是疑似肺癌的患者。他的“终审判决”关乎生死,牵连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因此,他也承受着巨大的无形压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就曾说过:“我所从事的是风险门诊,必须勇于承担风险。”

为了一个疑难诊断,李铁一教授会连续几天深入研究,还要亲自给病人检查和透视、去病理科做淋巴穿刺活检、与胸外科会诊等等。他经常不能按时就餐。

即使门诊工作再繁重,李铁一教授对待患者也依然细心。曾经有一位门诊进修医生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李铁一告诉进修医生:“没有把握的议论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73岁时,李铁一教授因为冠状动脉狭窄,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他依然没有停下出诊。来就诊的患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左侧胳膊一条深深的疤痕。

年近八旬时,他偶尔会出现脑供血不足,但还是每天7点半到科,下午四五点回家。有一次,他已经疲惫不堪,但病人家属给他跪下时,他不忍心,让病人等他休息一会再看,怕自己精神不集中看错了。

“诊断的疏漏是医生最大的失职”

刚从学校毕业时,李铁一教授被分到影像专业,但总觉得只做影像学心里不踏实。于是,他花了大把时间把影像学结果和病理检查一一对照。影像诊疗水平有了提高,但还是有问题没能得到解答。

在工作中,李铁一教授发现,临床医生根据全面临床情况做的诊断,有时比仅仅根据影像做出的诊断更准确。他很快意识到,影像离不开临床。之后,他下定决心,花了多年的功夫扎根临床,把影像医学跟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李铁一教授认为,影像学的诊断需要结合大量临床经验,但新人医生往往缺少经验,不懂病理。这也成为他晚年一直关注的问题。

在一场医学直播分享上,90岁的李铁一教授举了自己的患者被漏诊的例子,告诫年轻医生:“我做了放射科十年,然后做了病理和影像20年,又搞了临床30年,所以我是一个‘不三不四’的大夫。但一个病人的诊断,我们也不能太专注于一个科室的经验,应尽量通盘考虑,避免很多疾病的漏诊。”

接触过许多因不能早期诊断而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李教授深感责任重大。他说:“诊断的疏漏是医生最大的失职。”

曾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的胡大一撰文回忆,当他春节拜访李铁一教授时,谈话的15分钟,李铁一教授关心的重点,一直离不开当今医学教育和医疗体制的弊端。

李铁一教授总是把医生的责任和压力担在自己身上,有把握的事不说模棱两可的话。胡大一感慨:“现在本硕连读培养的年轻医生,很快会进入一个狭窄领域,坐井观天,盲人摸象,结果就是搞影像的不懂病理和临床,临床医生只能靠读影像检验报告来诊病......今日已不太可能出现像李老这样的定海神针了。”

对于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李铁一教授也深恶痛绝。他看到有的医生因为业务水平,或者是医德问题,让病人做多次不必要的高价检查,深感不满。他还曾经通过媒体向社会呼吁:“为了病人的利益,医师要用技术看病,不要靠设备赚钱!”

即使已经九旬高龄,李铁一教授对自己身体,也远没有对医学、患者那么关心。90岁那年,他出门给患者看病,一不小心摔了跤,把身边的人吓了一大跳。他却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要接着看病。在身边人的阻拦下,他才答应做检查。

90岁的李铁一说道:“我这人有个特点,不怕死,爱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死,不在乎。”

了解他的人知道,他真正在乎的是什么。在医学人文纪录片《医者》中一段视频中,94岁的李铁一教授穿着病服,鼻子上插着管道,已经无法说话。但当看到癌症患者的片子,他还是做出了最熟悉的动作:他用控制不住哆嗦的手,颤巍巍地举起了一张X光片。

资料来源

1、胡大一:打铁还要自身硬,医德教育更应该加强

2、从百姓中走来的放射科专家——大陆著名放射科专家李铁一的坎坷人生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2006&filename=YYSD200615013&uniplatform=NZKPT&v=snMDrEN0dokBcCoxOGP4SndAEzgfCoYqTHiopCDCaCXBjTOOq6-xxFZLBDFX1eNT

3、记北京友谊医院李铁一教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2000&filename=ZHDB200009004&uniplatform=NZKPT&v=d7mUGJ8JU9Pw1SKMODSCHlTrp7b5fjljunny_9RWoKIZ2EqAFXoniRIn1br3pQZy

4、火眼金睛李铁一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N7904&filename=JKSY199502012&uniplatform=NZKPT&v=UorlymnlehiGyOclyZ6Z9OYo1cxjHD0LVU1RVdKOh626FsjZfKXKy-9ZFMAJTakj

来源:医学界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制版:薛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