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精彩内容请点击视频收看

本期视频: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在乐清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

当地的老百姓

都会举行花灯游行这种传统的民俗活动

以此期盼来年的

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在花灯游行队伍前面

有一条形似“龙船

装饰精美华丽”

被当地人称为“首饰龙灯”的首饰龙

特别引人注意

更让人称奇的是

当人们游行完毕时

就会把这条首饰龙送到庙里

在空坦上用火焚烧

这就预示着送龙上天

以祈福佑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首饰龙一般长5米

高3米

宽2米

龙身分5~7层

上面有70多个的亭台、楼阁

浓缩了《封神榜》《西游记》等70多出戏

有近300多个形态各异的

戏曲历史人物

他们个个活灵活现

手舞足蹈

首饰龙内部细致的造型

还包括卖肉的、做泥水的

纺纱的等36行人物的活动场景

妙趣横生

惹人喜爱

仿佛一幅活生生的民俗风土画卷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出生于首饰龙制作世家的林顺奎

是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首饰龙”

代表性传承人

林家的首饰龙制作

从清代光绪年间就开始

林顺奎已是第五代传承人

他的儿子、女儿、女婿

现在是第六代的传承人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首饰龙的制作工艺复杂

它集木工、油彩、纸扎

龙灯、刻纸等工艺技法为一体

在制作过程中

几种不同的技法交叉进行

是一种综合手工技艺的展示

第一步要制作“龙骨”

用一段香樟木适度弯曲成弧形

做成龙骨

它的作用是支撑整个首饰龙的重量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接下去做“龙肚”

用本地的毛竹劈成竹篾

或者木条

固定在龙骨上

最关键的

是在“龙肚”中心部位上安装木齿轮

作为传动装置

以使首饰龙上面的人物动起来

有的首饰龙

齿轮竟达200多个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第三步叫“做堂”

就是用竹片、木条、钢丝等等

在“龙身”上分隔成一个个小房间

这就是“堂”

棠里面放置道具和绸塑人物等

最后就是装饰

将细纹刻纸、彩布、挂件、小灯泡

装饰在龙身周围

配好各式场景的道具和绸塑人物

通常一条首饰龙的制作时间

一般在半年左右

有的甚至要一年时间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林顺奎家制作的首饰龙

多次在全国

及省级展览会上获特等奖、金奖

作品还被中国艺术研究院

温州非遗馆等机构收藏

中央电视台的

《探索发现》《远方的家》等

大牌栏目都曾经报道过林家的首饰龙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首饰龙制作技艺

起源于明朝

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它是乐清境内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

对于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乐清

地处东南沿海

船是经商和渔业生产的载体

中国人出于对龙的信仰和崇拜

制作船型的龙灯进行祈福活动

应该是一种朴素的精神寄托

所以首饰龙源于海洋文化

还是较为可信的一种来源说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林顺奎先生今年已经65岁

他8岁就跟随他父亲林邦栋

学习细纹刻纸

15岁开始

学习首饰龙制作

为了保护 、传承这个古老的民俗遗存

四十几年来

兢兢业业 精益求精

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陈年乐事》是快点温州APP与自媒体创作者陈乐先生推出的一档讲述温州文化的专栏,每周一18:00更新。

陈乐,人如其名,以“陈”为乐。大半辈子闯荡商海,建高楼大厦。业余时间捕捉城市线条、捕捉时尚。临近退休,画风突变。抛弃摄影,拿起手机,玩起短视频,走老街串旧巷,行走在光影交错之间,用心捕捉岁月浸润出的温州城的美好记忆。从剪纸到竹丝镶嵌,从馄饨到羽毛画……他满怀欣喜地采撷着东瓯大地上的艺术精华,孜孜不倦,短视频作品渐成一道独特风景。从文案到解说,从拍摄到后期,他一人包办。经过网络传播,温州民间艺术得到了世界各地温州人的喜爱和点赞,“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也多次转载。

《陈年乐事》专栏展示各类温州民间艺术微视频,使您在光影中走进温州文化精华,享受艺术的美好。相关作品在视频号(快点温州短视频)、抖音(快点温州电视台)、快手(快点温州TV)亦有播出。

《陈年乐事》:流动的雕塑 活动的美展

来源:快点温州APP《陈年乐事》专栏

编导:陈乐

初审编辑:王冰慧

责任编辑:谷璋彤

审核官:钱中彪

主任监制:陈泰涨

监制:吴晓 陈希瑜

总监制:陈振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