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论《红楼梦》中的昆曲元素

作者:红楼梦觉

作者:王华东

我和红友至真斋主(肖文林)先生常在微信上交流。有一天他问我:《葬花吟》诗句:“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后一句肯定出律了。如果按照吴语发音如何?”我用上海话念了一下,应该是“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没有什么特别。可是按照平水韵,“明年闺中知有谁,平平平平平仄平”,7个字有6个平,出现了“孤仄”,这和“孤平 ”一样,是作诗的大忌,是会被笑话的。老肖也说:“虽然歌行对平仄要求不严,可是也不能一溜都是一种发音吧,古风也不能犯孤平,孤仄也是一样 ,那样很缺乏美感,高手绝不会犯这样的错,只能用吴语入韵来解释。”我忽然想到,有可能是写惯昆曲的人写的,葬花吟是可以唱的,跟诗不同,像唱词,当时最流行的就是用吴语的昆曲。我的想法得到了老肖的认可,并提议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做进一步的研究。老肖接着又找到了《葬花吟》中的一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显然是孤平。而用吴语来念不会出现孤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论《红楼梦》中的昆曲元素

土默热老师曾经指出,《红楼梦》是以戏剧手法创作的小说。明末清初,昆曲大行其道,出现了一大批昆曲传奇的作家作品。昆曲是宋元南戏的变种,其唱白以雅为特色,强调缠绵绮靡,特别适于表现才子佳人的故事。

论《红楼梦》中的昆曲元素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有许多《长生殿》元素,《红楼梦》与《四婵娟》有很多相似点,都可以使我们想到,《红楼梦》的作者可能是洪昇,《葬花吟》很可能是这位昆曲高手的杰作。

从对文本的文学解析,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想法,《红楼梦》作者必定是一位戏曲行家。如第五回,警幻道:“就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演上来。”这十二支曲都是有词牌的,拿到手上就能唱的,没有系统学过音律的人编不出来。再如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了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第二十二回的《西游记》《刘二当衣》《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第五十三回的唱《西楼·楼会》等等,书中讲到《西厢记》《牡丹亭》以及随时引用的剧情、唱词就更多了。明末清初有戏曲作品问世的名人不少,如李渔、吴梅村、冒辟疆、曹寅等等,而名头最响的是“南洪北孔”的洪昇和孔尚任。书中“乞巧”一出很可能就是出自《长生殿》。第二十一回庚辰眉批:“此等章法是在戏场上得来,一笑。畸笏。”

本人有一年在吴雪松家看到孙郁在康熙十年创作的两个戏曲的影印本,一个是《天宝曲史》,封面署名“天宝曲史上卷 苏门啸侣填词 芹溪居士较订”;另一本是“新编双鱼佩传奇上卷 魏博雪崖啸侣手著 沙麓芹溪居士评较”。

土默热老师也有这方面的考证文章。正如土默热老师考证的,魏博、天雄、魏州都是大名府的别称,剧作家孙郁正是天雄人;沙麓是附近的一个地名,洪昇曾经寄居于此。洪昇的《魏州杂诗八首》有两首提到了“沙麓”。

王丽梅老师著《洪昇研究》的“洪昇大事年表”中有记载:康熙九年“往游天雄”。正是孙郁两个戏本发布的前一年。

我看到芹溪评校的孙郁两个戏本中有二十多条评语,与戏曲创作有关,有几条是“此曲藏八音”“ 二曲从新谱”“系杂调”等等,尤其有好几处写的都是“与南曲不同”, “与南曲不同”。显然,芹溪是创作南曲的高手,自然了解南曲、北曲的区别,他评校的显然是北曲。

由此引起了我对昆曲的兴趣。据了解,南曲是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大都源于唐宋大曲及当时的一些南方民间曲调,盛行于元、明。用韵以南方(江浙一带)语音为准,有平上去入四声,以箫笛伴奏。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

北曲,则是宋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同南曲相对,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和北方民间曲调,并吸收了金元民族的音乐综合发展而成。用韵以中州韵为准,无入声,用弦乐器伴奏。元杂剧基本都用北曲,也有少量南曲。明代以后,杂剧开始吸收南曲音乐,后来明清传奇中也兼用北曲。北曲杂剧的某些剧目、曲调及演唱形式为明清时期的昆曲所继承,昆曲中形成南北合流的局面。《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曲”批语中有甲戌本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另一条:“悲壮之极,北曲中不能多得”。可见“红楼梦曲”是北曲,而且有“自创北曲”。而“葬花吟”从平仄上看,应该是用吴语的南曲,何况接连几个“侬”字,符合姑苏人林黛玉的身份。唱词中多数是七字一句,其中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句中,“却不道”三字是昆曲中常用的“衬字”。

其实,昆曲《长生殿》里也有不少北曲,如第二十四出《惊变》中,用北曲的【北中吕·粉蝶儿】曲牌,曲调高旷明爽,表达出唐明皇和杨玉环二人面对秋日美景万分欢愉的心情。又如《弹词》一出中,李龟年唱的《转调货郎儿》九支曲子就是北曲,悲伤感叹,情真意切,感动了无数观众。经研究,《长生殿》使用的北曲有关汉卿在《单刀会》里使用过的【双调·新水令】【驻马听】,《窦娥冤》里用过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有白朴《梧桐雨》中用过的【胜葫芦】【醉扶归】;有王实甫《西厢记》里用过的【元和令】【混江龙】【上小楼】【小桃红】,而且也使用了【天净沙】【调笑令】【秃厮儿】三曲联用形式以及【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四曲联用,得异曲同工之妙。此外《长生殿》还用了【朝天子】【山坡羊】【醉太平】【水仙子】【快活三】【四边静】【耍孩儿】【普天乐】等等北曲,弥补了南曲的不足,极好地达到了剧情的感染力,造成当时家家吟唱“不提防”(《弹词》中唱词)的盛况。因此,大量采用南北曲合套的昆曲《长生殿》,被专家称为南北合套艺术的极致作品。

《红楼梦》中的戏剧场面很多,不胜枚举,令众多红迷印象深刻。而明末清初时期,北曲为主的元曲已经式微,南北合曲的昆曲正大行其道,《长生殿》和《桃花扇》正公认为达到高峰。从批语说的《红楼梦曲》“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那作者一定是南曲北曲熟练运用的昆曲高手,直接指向了洪昇。

人们以小说的眼光、诗词的眼光,还要以戏剧的眼光来读《红楼梦》,使我们能更好地读懂这部伟大的著作,这正是我们下力气深入研究的最大目标!